新建学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提升对策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5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中的新建学校数量不断增加,青年教师多是新建学校的显著特征之一。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教师的基本业务能力,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对新建学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相关的提升对策。
  关键词:新建学校  青年教师  信息化教学能力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城镇人口为84843万人,相较于2018年提高了2.05%,净增1706万人。城镇人口的增加,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也会明显增加,城市中的新建学校势必也会增多。新建学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青年教师多,如何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是新建学校必须面对的课题。
  青年教师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已成为基础教育优质内涵发展的新生力量。笔者认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青年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水平普遍较高,以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为突破口,是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本文对新建学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相关的提升对策,以期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
  一、知己知彼,把握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
  新建学校青年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较高,但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方面并无明显优势。以合肥市南门小学恒盛皇家花园校区为例,抽样调查显示,这一教师群体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一)普遍认可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逐步融入课堂,是教育教学常用的辅助手段。青年教师已经初步达成共识,把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业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78.3%的青年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十分重要,21.7%的青年教师认为“比较重要”。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搜索资源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当然,调查结果也显示,少数青年教师对信息化手段的使用不太积极。
   (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应用起点较高
  由于很多新进的青年教师成长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植根于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相对于老一辈教育工作者,他们对现代信息技术并不陌生,且已经成为其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支撑,能很快适应并应用新的软件。问卷显示,多数青年教师已经能熟练掌握多种信息技术手段。
  (三)对专项教育软件的应用略显陌生
  学校教育软件有别于生活中常用的软件,在教育范围以外使用的频率很低,这也导致很多青年教师对部分教育软件不太熟悉,比如电子白板、智慧课堂等,因为接触较少,而略显陌生。由于对专项教育软件不熟悉,应用的频次自然不高。
  (四)信息技术和课堂融合程度不够
  信息化教学能力不仅仅指在学科教学中使用了信息技术手段,更多的是指借助新媒体、新技术提高了课堂效率,突破了课堂教学重难点。实际教学中,青年教师很容易出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两张皮”现象,仅仅是因为需要呈现信息化教学手段而制作了课件,与课堂教学关聯度不高。所以,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通过信息技术拓展教学深度与广度、实现信息技术创新型应用等方面,很多青年教师还有待提高。
  (五)教育信息化的使用范围较窄
  说起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更多是信息化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其实,教育信息化应该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学反馈、学习评价等方面。如何拓展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广度,也格外需要关注。
  二、有的放矢,寻求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对策
  基于新建学校青年教师人数占比大、信息化教学能力起点高等特点,除进行常规性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专题培训外,还需要考虑青年教师发展的真实需求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工作。
  (一)意识培养与机制管理相结合
  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验较少,在课堂教学中容易顾此失彼,主动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较弱。新技术所带来的良好教学体验,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青年教师使用新媒体技术。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鼓励青年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充分体验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与高效。否则,会让有的青年老师感觉信息技术的运用费时费力、得不偿失。学校管理机制在提升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方面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把信息技术运用纳入考核指标,从制度上支持教育信息化发展,有利于青年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
  (二)通识过关与特长发展相结合
  青年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的提升,必须以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基础,因而实行通识性过关测试势在必行。学校要为青年教师提供信息技术学习的平台,并参考国家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标准,对所有青年教师进行过关性测试。当然,通识过关仅仅是基础,每位教师都有自己擅长的教育软件,基于自身特点创新性地使用新媒体技术,才会让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发生质的变化。
  (三)自主成长与团队建设相结合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努力,自主成长必定是业务能力提升的基本途径,内因始终起决定作用。作为青年教师,内在的发展需求不可或缺,这也是其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内驱力。
  根据具体需求,组建不同层面的研究团队,可以助力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一是建立工作坊式的研究团队。主要是由志同道合的青年教师自行组建,根据需要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不拘泥于学科,不规定研究内容。这样的团队,成员关系相对和谐,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更有针对性,也更加深入。二是组建学校信息技术指导团队。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障碍主要在于实际制作和合理运用,学校成立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组成专家团队,既可打造信息技术应用的核心力量,实现分层管理,又可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直接指导。
  (四)常规应用与业务竞赛相结合
  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实践上,教育教学过程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主阵地。青年教师要以实际的教育教学为依托,以学科融合为目标,抓好信息技术的常规应用,托好信息技术应用的“底”。各级各类业务竞赛无疑给青年教师提供了练兵场,以赛促练、以赛代训的形式对于青年教师提高业务能力不无裨益。
  新建学校的青年教师因其自身的一些优势,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上手快、氛围浓,而不能仅仅满足于维持常规的教育教学。着眼于未来,实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性应用,应是新建学校青年教师业务成长的重要目标之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2]杨丽云.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7):2526.
  [3]远新蕾,何春钢.“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0,(15):4445.
其他文献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在“合作共赢,抱团发展”的背景下,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仅仅依靠“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名班主任工作室是班主任“共同成长”的重要载体。基于此背景,本文对“以名班主任工作室为载体,探寻班主任有效研修的策略”进行了探究。以名班主任工作室为载体发挥引领作用、优化活动方案、规范考核评价,能够有效打开班主任发展通道,搭建班主任发展平台,探寻班主任研修的方法,进而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养。
摘要:自然拼读法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教授英语的方法。在这些国家,学生要用一年的学校教育时间来系统地学习26个字母的字母名和字母音,学习简单的拼读规则,然后在阅读中巩固强化这些规则。对于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英语初学者来说,掌握自然拼读也非常必要。在中国,大部分儿童学习英语是从小学阶段开始。学生在这个阶段如果学会了自然拼读,就能较轻松地掌握单词,为英语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能让学生系统、科学地学习自然
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每一个独特生命的自主发展。在“大德育观”的指导下,合肥市南门小学秉承自主教育的办学特色,坚守德育实践探究的阵地,整合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资源,建构严密且有活力的德育网络,形成最佳的结构系统,发挥最佳的整体功能,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架构有利于学生形成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育人体系。学校人人都是德育教师,处处皆是育人环境,时时均是德育瞬间。多元创新的德育课程与评价,发现儿童潜能,为每一个独特生命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  疫情时期线上教学学生的注意力难以调控,学习效果得不到保障,如何透过屏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广大教师是一个新的课题。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启迪学生思维,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笔者用视频直播或录播对数学游戏化教学进行尝试,对线上数学教学过程中游戏化教学方法应用进行了实践和分析,探索利用游戏提升教学质量的措施,并进行创新,以期深化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使
摘要:主题活动是围绕单元主题或创新主题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多开展主题活动,有其积极意义:主题活动让语文走进生活,主题活动让语文走入经典,主题活动让语文走上舞台,主题活动让语文走向共生。  关键词:语文 主题活动  这里所说的主题活动,既包括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安排的单元综合性学习,也包括我在平时语文教学过程中适时开展的语文主题实践活动。主题活动既有效地巩固了单元学习目标,也补充锻炼
摘要:科學思维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高中生物教学的迫切任务。结合现行高中《遗传与进化》教材,充分运用归纳推理法、“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和模型构建法等科学方法的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关键词:终身学习 终身发展 科学思维 培养  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未来做准备,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如今科学发展迅速,知识不断更新,技术日益复杂
摘要:重“读”“写”,轻“听”“说”是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分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听力训练,可促进学生听力的综合发展、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听力训练 注意力 记忆力 理解力 辨析力  听力构成要素包括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和辨析力。在对小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时,可把不同听力要素作为训练目标,遵循由短到长、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一、低段重点训练“听”的注意力和记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语文教师,笔者通过平时的教学感受到,没有丰富的素材积累无法成就一篇优秀的作文。通过生活中的观察、体验来积累写作素材是老师无法监督、考查的,所以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应当引起重视。有效摘录、坚持积累是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笔者对学生进行了这方面的指导、监督,以期改变他们写作时提笔苦不堪言、选材陈旧不堪的现状。  关键词:初中
每一次的语文课堂设计、教学、反思,都是从“犹抱琵琶半遮面”到“集思广益,以备不时之需”再到“水到渠成,豁然开朗”的变化过程,它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在教学中的不同追求,这就像是从“心中有教材”到“教材化心中”的质变。其实教材也只是老师的抓手,如何在课本、课堂、学生中走一个来回才是真正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