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赋“数学课堂”以生长的力量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d9652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童话因其独特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内容,深受学生喜爱。以“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为例,把抽象的数学与充满趣味的童话有机契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力,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数学童话;数学课堂;数学学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2-0027-02
  童话以夸张、拟人为主要表现手法,极受学生喜爱,可以说,童话在学生的世界里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与之相反,逻辑思维的抽象和解题思路的严谨使数学显得乏味枯燥,毫无乐趣,很多学生见到数学就“望而却步”。若能把抽象的数学和充满趣味的童话有机契合,就能化“被动”为“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能有效推动教学进程、提升学生的数学学力。
  一、创设童话情境,激发数学情感
  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只有让学生“乐学”,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努力地获取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新颖、有趣的童话情境,让他们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如,“认识几分之一”的导入环节,我先用课件出示情境图,然后提问:”同学们喜欢春游吗?今天,猴爸爸和猴妈妈也带着4只小猴和好吃的桃子去春游了。瞧,他们正在发愁呢!猴妈妈只拿出了一个桃,怎么分才公平呢?……”学生都瞪大了眼睛,显然他们也在想办法。这时,我话锋一转:“隔壁的数学博士——大象伯伯主动来帮忙,他可以帮助猴爸爸和猴妈妈。(板书:平均分)你知道每只小猴吃了一个桃的几分之几吗?”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在童话情境中进入新知的学习,并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发展,能够掌握“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后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为接下来突破教学重、难点做了有效的铺垫。
  二、创设童话情境,丰富情感体验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生容易将自己的情感投入所感知的对象之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如何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进而形成自己的数学实践能力,是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过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生知道每只小猴吃了一个桃的1/4后,我声情并茂地讲述:“小猴们吃了1/4个桃,越吃越想吃,眼睛都盯着盘子,还要吃。你们猜,猴妈妈会把盘子里的4个桃子怎么分?”“把4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1/4。”“吃着吃着,小猴们有了新的发现,猜猜它们发现了什么?”“桃子。”“可是现在它们不知道盘子里面有多少个桃,要怎么分呢?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好吗?”于是,一场以“分桃子”为主题的讨论开始了。学生学习情绪空前高涨,所学知识充分得到了巩固。学生通过讨论,增强了对知识的真实体验,不但掌握了新知识,而且产生了进一步探究数学的兴趣,还锻炼了自身的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要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大胆地讲,大胆地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大胆地说是多么的重要。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到充分的体验,这正是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创设童话情境,建构学习认知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的阶段,在叙述一个概念或是讲解一种计算方法时,如果创设一个贴近他们生活的情境,学生通过对情境中的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就能轻易发现事物的本质,从而轻松学习,增强对新知的理解。
  例如,“认识几分之一”中,“几分之一”的“一”的概念比较抽象,为了让学生能形象地知道这里的“一”不是一个,而是一份,我说道:“吃完桃子的小猴们出去玩了,猴妈妈又拿出了4个桃子和猴爸爸平分着吃,那它们俩分别可以分到这些桃子的几分之几?可以分到几个桃? ”让学生思考一分钟后先试着用学具中的“桃子”图片分一分、数一数,再与同桌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分数的分母‘2’在这里表示什么?是2個桃还是平均分成了2份?仔细观察两次将这些桃平均分的过程,你有什么发现?”最后我进行小结:“把4个桃子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不同,用来表示其中一份的分数也不同。”到此,学生借助童话故事,明确知道“一”的含义,再不用教师多费唇舌解释了。
  利用童话的趣味性进行教学,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陶行知先生提倡“把学生从教室中、从校园中解放出来”,我们不能“解放”上课的地方,但是可以“解放”上课的形式,运用童话去“解放”学生的思想。
  四、创设童话情境,升华数学情感
  学生在学习新知后,往往不能够熟练运用,因而会犯一些错误,但是自己又不容易发现,如果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其教学效果会出人意料的好。
  例如,教完“认识几分之一”后,我补充了童话故事:“今天,猴妈妈家里可热闹啦!原来小鹿、小熊、山羊和小兔来参加猴妈妈的家庭聚会。猴妈妈拿出了8个桃子,她让小猴给小伙伴们每人分这8个桃子的四分之一,小猴给每位小伙伴分了一个;猴妈妈又拿出2根香蕉,让小猴给小伙伴们每人也分四分之一,小猴给小鹿和小熊分了一根香蕉后发现不够分了,可是还剩下4个桃子没有分呢!不是每位小伙伴都分了四分之一吗?这是什么原因呢?你能帮小猴找找原因吗?”学生争先恐后地想替小猴纠正错误,就连平时讷于发言的学生也举起了小手。从此以后,类似的错误就很少发生了,因为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已经把课本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了,而且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很有趣。
  总之,童话能给枯燥的数学课堂带来活力,给“无味”的数学知识裹上一层“糖衣”。新奇有趣的童话能让枯燥的符号变成快乐的精灵,让单调的数学知识变成丰富多彩的故事,赋“数学课堂”以生长的力量。
  [ 参 考 文 献 ]
  [1] 孙维国.童话数学,给数学课堂一颗“糖”——浅谈数学童话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教师),2010(5).
  [2] 吴卫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力的探究[J].小学时代(教师版),2010(1).
  [3] 张书芳.将童话贯穿数学课堂始终[J].新课程(小学),2011(2).
  [4] 何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1).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课堂要“引生入胜”,就要灵动和富有活力,教学内容和方法要更开放、更有趣、更多元。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课中,课堂的“源头活水”可以是学生的已有经验,也可以是学生对问题多角度的解读,或是来自学生尝试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当学生与学习“相遇、对话”,方能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思维。  [关键词]假设;反思;解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要]教学应该是一种慢艺术!因为学生是幼小的,他们是需要教师耐心等待的,这样他们才会在教师的耐心呵护下走向数学神圣的殿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学会把教学节奏放慢,以照顾到更多的学生,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使学生有独立思索的时空、合作探究的机会等,让顺利学习成为必然,让个性飞扬成为必然。慢下来,静待花开,教学必定会更加精彩!  [关键词]慢下来;等待;平面图形  [中图分类号]G623.5
[摘要]只有教师适时地退,学生才能适时地进。为了提升“让学”课堂的品质,开展了基于实证的教学研究,通过学前调查、课堂观察、教学后测,不断探索着学生真实的学习历程,努力实现有效的“让学”。  [关键词]实证研究;学前调查;课堂观察;教学后测;分数的基本性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2-0054-02  “分数的基本性质”属于探索规律类的
[摘 要]“生活与百分数”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的一个综合实践内容。通过让学生在课前活动时调查相关的金融信息,课内主要对“2万元普通储蓄怎么存,才能收益最大”进行深入探讨,课后尝试真实地去银行存款,就能做到“课外积累实践经验,体验金融理财;课内反馈综合信息,探討优化方案”。  [关键词]百分数;生活;体验;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对于低学段的学生,估算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能激发学生进行估算的需求,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之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与优越性。在教学中,尽管教师设置了生活场景,但学生屡屡出现“与其估算,毋宁精算”的现象,这是值得广大教师警惕和反思的。  [关键词]购买;估算;情境;有效;实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5-0033-0
[摘 要]日常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思考题获得经验,但教师往往只注意到结果正确与否,忽视了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锻炼学生表达自己的思维,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追本溯源,对已有的经验进行重组和改造。课本中的思考题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值得教师深入研究,真正发挥每道思考题的育人价值,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提供保障。  [关键词]思考题;经验;改造;思维  [中图分类号
[摘 要]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样的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猜测、推理、验证与交流等活动。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依据这一要求,采用更加贴近生活实际的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旋转;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8-0074-02  一直以来,数学学习给人的印象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过程已然不再只是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通过查阅文献、走访学者等方法,绘制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流程图,并针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章节内容蕴含的核心素养素材,从学生实况和教学目标出发,设计出具有班级学生特色的教学过程,真正将核心素养落实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过程;平行四边形面积;流程图  [中
[摘 要]小学低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于符号意识的认知比较模糊。在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教师可通过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经历具体过程,积累符号经验,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关键词]低段学生;符号意识;培养;加法;乘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4-0062-02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摘 要]在“方程的意义”的教学中,不能只强调方程的外部特征,以学生能辨认方程为主要认知目标,而忽略了方程的本质。方程的教学应该从数学模型的视角出发,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方程模型,把握方程的本质。  [关键词]数学建模;经历;方程本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3-0067-02  方程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很多教师只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