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建设背景下高校运动会的改革研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_x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学校运动会学生参与率较低的现状进行大胆改革,实践证明,结合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改革运动会的项目设置,丰富组织形式,提高文化内涵,不仅受到了学生的支持和欢迎,对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也具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运动会;改革;参与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161-02
  学校运动会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展示学校体育教学成果和学生良好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是宣传和发挥体育功能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团结进取、拼搏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的重要途径。由于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学校运动会多以田径项目为主,并呈现田径锦标赛的特点。随着各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过万人已成为学校规模的常态,如何落实学校运动会“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如何改变学生参与率过低的现状,已成为目前学校运动会改革中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研究时间、对象、目的和方法
  1.研究时间:2012年11月。
  2.研究对象:以西南林业大学运动会改革为研究对象。
  3.研究目的:结合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实际,丰富运动会项目设置,提高学生的参与率,扩大参与面为目的。
  4.研究方法:从项目设置、活动成本、参与率、组织形式、改革认可度等方面对运动会改革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二、运动会改革的比较与分析
  1.改革前后项目设置的比较与分析。改革前运动会的项目设有男子21项,女子19项。改革后项目设置分为竞技项目、集体项目和团体项目三类。其中,竞技项目仍保留了传统田径运动会中学生参与度较高的项目如100米、200米、400米等,舍弃了竞走、障碍跑等项目。集体类项目则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体育学习经历,开设了以跑为基础的各种多人接力赛、累计赛。团体项目则开设了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拔河团队赛。使得运动会的项目设置数从改革前的40项增加到了73项,极大地丰富了项目内容。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有的项目渐渐淡出了高校的体育教学,运动会中开此类项目,参与率不高。通过改革保持具有竞争性强,学生参与度高的项目,并结合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实际,增设集体项目,开设团体项目所设项目,贴近学生的经历和体验、贴近教学内容,对体育教学起到一个延伸作用,并主导着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的方向,不仅能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还能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运动参与的意识。
  2.改革前后学生参与率的比较与分析。改革前,报名不分年级,受到报名限项,项目限人的规定,制约了学生的参与面,尤其是规模较大的二级学院,这个问题就更突出了。改革后,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运动会中来,对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从学生参与情况看,改革后学生的参与率有了显著提高,从原来的8.6%提高到38.7%。运动会的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和参与面都具有明显的效果。
  3.改革前后运动会成本的比较分析。从统计结果可看出,改革后项目较原来增加了33项,运动员数增加了4000余人,比赛场地由原来的1个增至4个,比赛时间不变、加强组织和裁判培训,使用的裁判员数从179人增至183人,经费总支出从9.2万元增至11.6万元,可见,运动会改革后呈现的增值效果是明显。改革前,受定式思维的影响,运动会的组织往往是克隆上一年的模式,缺少改变和创新,人财物浪费现象突出。通过改革,提高了管理效能,充分体现了勤俭办赛事的理念。
  4.改革前后运动会文化内涵的比较与分析。改革前,运动会出现了开幕式热热闹闹,比赛过程无人观看、闭幕式草草了事,运动会只是一项不得不做的一个工作,并未真正当作教育活动来认识。比赛的组织不严谨,参与不积极,气氛效果局限。改革后,为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意识,设置学生服务区,加强组织,观众上了看台,减少了干扰比赛的乱象,确保比赛安全、有序地开展。同时不仅重视开幕式,还专门举行了闭幕式,对运动会进行总结表彰,颁发奖牌。比赛期间,还聘请省内知名体育专家、学者到校举办体育文化专题讲座,举办以体育精神为主题的学生征文比赛,精心挑选有激励性、教育性的语录,制成宣传标语,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比赛氛围,充实了运动会的文化内涵。
  5.学生对运动会改革认可度的调查与分析。为了进一步完善学校运动会的改革,在运动会举办期间,还专门对运动会改革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参赛学生随机发出问卷950份,回收933份,有效917份。从统计情结果来看,在“你是否赞同今年运动会的这种改革模式”的调查中,514人(56.1%)选择赞同,说明大多数同学对运动会的改革持赞同态度。在“你对运动会开设团体、集体类项目的态度”的调查中,747人(81.5%)选择支持,说明扩大运动会参与面符合学生的体育需求。但从持一般和否定意见的情况来看,仍然需要我们不断的充实、丰富和完善运动会的改革,才能增强吸引力,形成“我参与、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的良好体育氛围。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以学校体育教学为基础,对传统田径运动会进行改革,贴近学生实际,丰富项目设置,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运动会的管理效能,树立勤俭办校运动会的理念,实践证明效果是明显的。运动会的改革,对展示学校体育教学的成果,承传体育精神,宣传体育功能,推进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都具有积极意义。
  2.建议。①继承传统、转变思想、与时俱进。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用现代教育理念对学校运动会进行改革,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转变思想,调整、充实和完善那些学校体育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与时俱进,才能较好地发挥其育人功效。②项目设置应贴近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运动会的改革应重视学生的体育学习经历和需求,以学校体育教学为基础,使课余体育锻炼成为体育教学的延伸,以发挥学校体育的整体功效。充分开发学校体育资源,设置更多符合学生需求,体现公平性、创新性、实用性、安全性、趣味性、健身性、娱乐性和竞技性于一身的项目,以吸引更多学生的参与,享受运动的快乐。③整合校园体育文化内容与形式,提高运动会的育人功效。学校无论以何种形式组织运动会,都不能漠视其教育性,不仅要重视开幕式,更要重视闭幕式;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应加强宣传和总结,不断丰富其内容和手段,围绕运动会的组织,还可开展以体育为主题的征文、摄影、绘画、演讲比赛、文化专题讲座等活动,还可举办围棋、象棋、桥牌等智力比赛,形成体育搭台,文化唱戏,整合校内资源,使之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发挥各自的优势,不断提升学校运动会的育人效果,积极推进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洪志华,丁宁,郭荣,等.高校体育文化与运动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9-11.
  [2]冷迎辉.学校体育现代化背景下的学校运动会走向——用新观点、新理念改造学校运动会[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9(6):13-15.
  [3]孙长武,魏培雨.学校运动会的改革[J].科学教育,2009,(3):122-123.
  [4]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63-204.
  基金项目:西南林业大学党建思政工作研究课题(sz201302)资助。
  作者简介:郭荣(1970-),男,云南易门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学校体育与运动训练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积极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广大教师的关注重点。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尝试探索如何进行有效发散性思维训练,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联想与想象积极主动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发散性思维;想象;联想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
摘要:辅导员是大学教师队伍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是联系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辅导员处于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第一线,对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以及进取精神等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与学生联系最多、相处时间最长的群体,辅导员工作必须得到重视。本文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理论;实际;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
摘要:双语教学目前在国内各高校的教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双语教学要求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从师资配置到教学及考核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厦门大学教育部双语示范课程《细胞生物学》的建设与发展过程进行了总结,并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厦门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164-02  厦
摘要: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这是各新建本科高校都在思索和积极探讨的问题。合肥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先行一步,在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形成了一套创新的教学体系,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校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
摘要:通过合作办学可以引进国外的优质资源和先进教学理念,对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结合国外课程体系形成以基础理论课程、英语强化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为主的阶梯式课程模块体系;通过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建立学期专业课程群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学模式,形成“大讲课 小辅导 小实验”的渐进式教学方法,建立灵活多样的考试与测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由外延式发展模式向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切实转变发展观念,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医工结合型”眼视光技术特色人才之路,均衡发展学生的社会能力、创新能力及专业能力。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眼视光;能力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168-02  高等职业教育
摘要: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是化学新课程的理念之一。以氯气的性质的教学为例,对用化学基本观念指导教学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化学基本观念;指导;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083-02  化学作为基础科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化学素养的核心要素是化学基本观念。《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化学课程要引
摘要: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科学总结,更是我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科学指引。这个科学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与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的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
摘要:北京师范大学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符合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定位,适应教育教学发展趋势的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将从北京师范大学在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改革历程、取得成绩、遇到的困难与解决办法、未来发展规划几个方面总结中心建设的经验。  关键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143-
摘要:《土壤学》是高等院校中多种专业同时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丰富,牵涉面广。笔者在学习和教授《土壤学》的过程中,感觉到个别《土壤学》教材编写不够严谨,同时学校安排的课时过短。本文就这两个问题结合目前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相关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土壤学;高等教育;教材;课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