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视域下高校“90后”大学生法律素养研究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zhe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及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长期治国战略,而“90后”大学生作为目前高校教育的主体,无疑是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强力后备军。本文通过介绍“90后”大学生自身及其生活环境的特点,结合实际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并就如何培养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依法治国 “90后”大学生 法律素养
  基金项目:2015年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依法治国视域下全民法律素养提升平台的构建与创新研究》(2015105 8203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晓珍、冀晓彤、叶穗,嘉应学院政法学院2013级法学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2-233-02
  一、依法治國战略对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基本要求
  2014年10月23日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当代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法律素养显得格外重要,它是当代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关注并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对依法治国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的主力军,他们的法治意识直接影响法治建设的成效。而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一类时代的弄潮儿——“90后”大学生,他们既是社会上颇具争议的群体,同时也是社会上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因此,本文就以“90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方面的相关问题。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离不开每一位社会公民的知法、守法、用法,它与公民的法律素养联系甚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政治上,党中央制定出了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并完善了相关的法律制度;在经济上,我国成功地与外国经济接轨,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同时推进了对外国际法律制度的制定;在文化上,各类法律制度在全国普及,仅仅用几十年时间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法律成为人们维权的利器。
  社会主义法制化建设的不断完善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在制度层面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也不断引导着我们的社会健康向前发展。作为当代中国大学生更应该在社会主义法制的引导下养成良好的法律素养,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贡献力量。
  二、 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基本现状
  若需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基本现状,我们首先得理解何为法律素养。法律素养,是指人们在掌握一定专业法律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我理解并融会贯通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包含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表达能力、法律信仰、法律情感等运用法律的能力。对法律素养的认识,目前学术界仍有争议。本文认为,首先,法律素养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引导下应当具备的法律知识;其次,法律素养是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们依据一定法律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法律关系、法律现象所产生的一定的心理体验、主观评价和态度倾向。基于上述认识,法律素养是指在中国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知识的学习,使其能在社会实践的运用中融汇自身法律情感、法律信仰等因素而据此形成的运用法律的能力。而养成良好的法律素养,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即法律知识和法律情感。法律知识是对法律常识和法律现象认知的结果,它不仅包括了法律条文、法律术语,还包括对法的性质、作用、价值及其发展史的概括,它具有明确性、规范性、统一性。而法律情感是人们对法律,主要是现行法律的心理情绪体验,也是人们依据现实的法律制度能否符合自身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而产生的喜好和厌恶的心理态度。我们在遵守法律的时候要做到守法理性、法理有情,培养我们的法律情感。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人数正逐年增多。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主体,大学生本应比一般人更懂法守法,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当代某些大学生群体不仅对法律知之甚少,更有甚者已然成为违法的主体。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本是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重任的人,但大学生犯罪的案件却频频出现在我们身边。主要表现在:
  1.法律知识贫乏。法律知识既是公民维护利益的武器,同时也是防范公民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工具。大学生更是要掌握法律知识,否则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如发生在2002年的清华学子刘海洋用硫酸烧熊的事件,他说“我只知道猎杀野生动物是违法的,但用试剂烧伤动物园里的动物是不是违法就不清楚了……”又如,随着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目前很多大学生都自主创业,如开网店,做微商等,但违法现象频频发生。据了解,某大学生在网上自创的数码商铺出售MP3前获得了3C认证书,但由于法律知识的缺乏而未能及时到相关部门申请认证标识,向消费者承诺产品是“正品行货”,欺骗了消费者从而被索赔。因此大学生创业应注重加强法律知识、行业规范等业务学习,避免纠纷的发生。
  2.维权意识不强。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当代大学生还未完全走出社会,维权意识不强。有些学生在与人产生矛盾时会选择“用拳头解决问题”,而有些学生在买到假冒商品时只能“自认倒霉”。《关于当代大学生维权意识状况的调查---家教篇》的社会调查活动,在被调查的353名学生中,有43.7%的学生表示曾被侵权,遭到侵权后,75%的学生采取自认倒霉、不了了之的态度,只有15%的学生选择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剩下的则选择忍气吞声。
  3.法律信仰的缺失。法律信仰作为现代法治的精神内核,是使人们信仰法律的一种精神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大学生的法律素养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然而,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和诸多学校法制教育产生不太理想实效的出现,有的随意违约,剽窃他人论文,有的甚至走上违法道路,如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件,复旦大学投毒案,中国政法大学付成勋弑师案等案件都是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的真实写照。
  三、影响当代高校“90后”大学生法律素养的若干因素   1.性格的独特性:由于生活在物欲横流的时代,“90后”大学生市场消费观念强烈,在利益驱使下易做出违法行为。此外,他们大多有强烈的反叛意识,极易产生个性化倾向,陷入个人主义的泥沼,从而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2.个人价值观的错位:随着社会的发展,“90后”大学生自我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这主要源于当代教育的普及使得大学生人数在不断上升的同时,也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急剧增加,大部分“90后”大学生都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思想出现了消极、颓废的倾向,导致他们自暴自弃甚至危害社会。
  3.学校法制教育的缺陷:学校对法律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第一,法律教育工作的落实并不是从小学就开始的,而是自学生进入大學后的一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起步的,这已然使大学生踏入法律门槛的脚步迟缓了,不利于他们良好法律素养的培养。第二,高等院校由于比较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忽略了对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因而很多大学生为应付考试而机械地学习,谈不上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第三,目前高等院校的法制教育大都是通过课堂教育来实现的,实践环节很少,间接地使学生对学习法律知识感到枯燥。
  4.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们一切以利益为重,滋生了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因而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由精神转向物质尺度,贪图享受,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盛行等现象愈发明显,为追求物质利益而抛弃道德和法律。
  四、“90后”大学生法律素养养成的主要路径
  依法治国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及和谐社会的一项治国方略,而当代大学生是推动我国法制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重任。必备的法律素养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势在必行。因此,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提出了培养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四大途径:
  1.加强大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根据《民法通则》第9条的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的身份是完全平等的。正因为如此,每一个公民,尤其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应当充分地了解,在法律面前有哪些基本的权利,需要承担哪些义务;如何享受权利,如何履行义务。那么,该如何健全大学生的法律人格呢?一要树立高尚的人生价值观, 坚决抵制诱惑。二要树立正确的交际观念,个人之间交往、商业交往都应该使双方获得好的发展。君子之交淡如水,不要只满足于吃喝玩乐、低级趣味。
  2.加强法制课程教育。法治国家的形成与社会成员的法律素养密不可分,而其中养成法律素养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法制教育。当前我国的法制教育主要还是课堂教育,据悉,中小学教育是没有开设法制课程的,只有简单的《思想品德》课程,仅进行道德上的教育而忽视了法律知识的学习。而就我国高校的法制教育而言,我国高校虽然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但是法律基础部分只占三分之一,内容简单。而美国的法制教育环节却环环相扣。中小学侧重理念教育,而大学则侧重理论分析和研讨。因此,借鉴美国的法制课程教育,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寻找适合我国教育实际情况的教育方法。
  3.完善国家司法考试制度。据了解,为加强法治队伍的建设,中央政法委员正研究将司法考试制度改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即此次改革对象将扩大范围,考试将针对所有的法律职业人员,而不仅仅指之前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和公证员,且依旧不局限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这将会更有利于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
  4.营造校园法律氛围。高校在开设相关法律课程的同时,也应增设一些法律实践环节,使大学生将法律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提高他们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可以开设如下实践活动:第一,增设大学生法律讲堂。让大学生收集发生在身边的真实并与法律相关的案例,轮流剖析案例,从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第二,开展校园活动。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法律的相关活动,如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让他们在享受活动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可以从中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
  五、结语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长期治国方略,法律意识的培养对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是十分重要并且具有现实意义的。而“90后”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法律素养的高低对于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依法治国具有重大意义。因为法治的建设,除了公正司法和信法行政以外,还离不开公民的法治意识。所以,我们要寻求更好的途径并让大学生遵循这些途径而养成更高的法律素养。本文相信这不仅将使“90后”大学生拥有较高的法律素养和较强的法治文明意识,而且对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对贯彻我国依法治国方略都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肖文淦.论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钟佩霖.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与对策.中国成人教育.2007(5).
  [3]曹莉.高校法律基础课程案例研究.法制与社会.2014,9(下).
  [4]罗将.美国的法制教育及其启示.法制与社会.2014,3(上).
其他文献
摘 要 加拿大的高等教育质量上乘,在硬件方面,网络技术应用充分,学校实验设备齐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在软件方面,教学管理灵活严谨,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特别是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為学生提供了积极的教学环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认为借鉴加拿大高等教育的经验来完善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不失为一条便捷之路。  关键词 加拿大 高等教育 创新实践人才  作者简介:蒲红,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中图
期刊
[摘要]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基础学科。然而,很多学生因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等原因,感到数学枯燥乏味。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改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认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生学习的潜在力量。那么,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巧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1)设悬布疑。例如有
财产刑在我国的刑罚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具有生命刑、自由刑所没有的优点,这无疑成为推崇其适用范围的理由。然而,财产刑却存在着实质的不平等,笔者试图从这一角度出发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根,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因此,学习写作就成为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形式。   高考作文分值为60分,是高考试卷的压轴题。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符合题意的文章,对考生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对高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一种检验。    一、高中作文教
依法治国要求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包括权力的来源与行使,都要依照法律依法公开进行。以法律为标准,进一步规范与限制公权,防止权利滥用与寻租,实现法治政府的建设。 Rul
目的 本文观察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联用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认知功能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本院拟择期行LC手术的老年胆石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
校局合作是一种利用公安院校天然属性优势的实践教学模式,校局合作可以整合多种资源,实现公安执法实践资源和教学研究资源的互用和优势的互补,从而为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教学
普及初中教育而带来的“两极分化”现象是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为使每一处学校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学习,学科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所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划分教学内容和学科能力的层次。本文仅就中学地理学科能力层次问题,谈谈我们的粗浅认识。   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身体的生理机制与心理机制的综合体,包括体力、智力和心力(非
教学案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从教学案例的涵义着手,基于政治课的教学,指出了教学案例对于教学质量提高的意义,以及具体的使用策略。 Teaching case is to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