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探索、互动、反思” 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kongqi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境——探索——互动——反思”就是 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其课堂教学的显著特点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则是组织者,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创造”与“再创造”。
  【关键词】数学教学 模式 情境 探索 互动 反思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教学必须,必须体现新思路、新理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情境——探索——互动——反思”就是一种新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教学情景的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其课堂教学的显著特点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则只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创造”与“再创造”。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三年制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教学内容相对偏深;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所以说,我们的三年制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研究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最终解决数学问题。
  二、理论依据
  1、“情境、探索、互动、反思” 课堂教学模式的心理学依据是迁移规律
  在“情境、探索、互动、反思” 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用已有知识运用迁移规律去探求学习新知识。首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这是知识迁移的初用;接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这是知识迁移的再用;然后是教师弥补学生的不足,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是知识迁移的提高;接下来是学生质疑,这是知识迁移的深化;最后是题组练习,这是知识的巩固。
  2、“情境、探索、互动、反思” 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理论依据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好奇心强,很喜欢问也喜欢答。运用“情境、探索、互动、反思” 课堂教学模式上课,在学生初学时,学生会有这样一个想法:下节课我们会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到上课学习时,学生会想:新的问题我会了吗?当教学程序进入到让学生质疑时,这些问题学生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都有机会让学生提出来。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疑问得到解决,独创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境——探索——互动——反思”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情境——探索——互动——反思”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是以教师问题情境的创设为载体,以学生的合作探索为主要形式,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形成其基本运行结构。
  1、情境
  所谓“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环境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这种学习活动,不仅是学生将已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而且要从这个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认知失调的情况下,人总是要寻求认知的新的平衡,从而产生了探索、研究的欲望。因此,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运筹帷幄,使“情境”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受数学的真实性;“情境”的创设途径是丰富多彩的,教师既可以创设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的情境,根据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悬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可以创设以学生动手操作、社会调查、游戏、实验等作为教学出发点的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看到数学也是一门有趣的学科。
  2、探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现代化教育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探究、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不是单一的接受知识,而是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如果创设的情境达到了前面的要求,那么学生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此时,教师只要适当地组织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 。
  当然我们在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应体现以下几个原则:①情感性原则;②主体性原则;③指导性原则;④培养兴趣原则;⑤创新性原则;⑥分步完成原则。
  探索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它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使人人思考、自由发言、交流阐述,体味探索的乐趣。但我们要指出的是:学生自主探索,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注重学法指导,在教学中教给自主探索的方法,让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
  3、互动
  所谓“互动”,是指全员的交流活动。传统的交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活动,学生仅仅处于被动回答的地位,而“情境——探索——互动——反思”中的交流,改变了学生等待的局面,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的理念。教学中的交流活动变得活泼,成为学生大展风采的舞台。
  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合理分组;②提出的问题要明确且有思考价值;③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④教师的激励性的评价是进一步促进合作的催化剂;⑤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总之教师既要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又要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引导、点拨,促进其思维的不断深化。
  4、反思
  学生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验。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如没有这一理性的反思,以上的方式就会流于表面化。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教师可在课堂上许多环节适时“布白”,如在出现规律处留下思考的空白,在创设情境处留下悬念的空白,在新授部分结束后留下回味的空白……并给学生适度的时间和空间,采取“以提问促反思”的策略,从而他们的思维得到了碰撞,认识得到了升华,体验得到了丰富, 认知 能力得到了培养。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心理体验、新的认识,以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反思” 这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自学、探究,师生合作学习,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掌握知识,深化思维,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的主体。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让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成为数学教师教学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初中数学 亲身体验 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和教学方法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其实质是强调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实行开放性教学。开放性教学在教学观上,不仅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质疑解疑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师生观上,实现了师生角色的彻底转变: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课堂活动的操作者、观察者、讨论者、交流者和猜测者;教师应是教学活动的“导演”,是课堂活动的组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估算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学生掌握了科学的估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对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该如何理解估算的意义,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呢?  一、转变估算行为,增强估算意识  作为数学
期刊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属中国特有的水平养殖珍品.在长期的进化中,形成了不同种群,长江种群和辽河种群均属中华绒螯蟹的不同地理种群.近年来,河蟹养殖发展
【摘要】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是初中阶段的数学中所涉及到的两个最基本的公式,它们看起来不算太难,学生按理说应该很容易掌握,但是结果却恰恰相反,有相当多的同学不能熟练或准确地运用它们,有的同学就算进入高中之后,还是不能把这两个公式完全搞清楚。这两个看似简单的公式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学生就是不能够很好地掌握和运用它呢?下面就是本人对这个问题的一点浅显的看法和思考。  【关键词】公式 新课改 形数结
期刊
一、什么是“三实”  “三实”是指“实际、实在、实惠”。实际是指一切教学活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能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实际水平,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实在是指一切教学手段要实实在在。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认真上课,摒弃一切虚假的、浮躁的、无用的、形式的措施和手段;实惠是指所有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得到收益,都得到发展,都得到进步,都得到提高。  二、当前非常态课的简析  1、长处
期刊
【摘要】“问题解决”已成为当今数学教育改革研究的热点,它具有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效能,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在较大范围内被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有悖于学生自主发展的现象,如教师代替学生学习,学生缺乏活动的时空等等。学生不应该只是解决问题的机器,他们应该学会自己提问,学会创新。  【关键词】数学教学
【摘要】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取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下一片空间来,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想、去说,以取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给数学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数学的天空飞翔,那么怎么才能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 教学实践 探索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探索和改革中,已基本改变了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初步形成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目前数学的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学的以情境创设为学生的认知出发点,积极开展师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以下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