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高校篮球教学理念与路径的转换

来源 :搏击·体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g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下高校的大学生是清一色的90后,他们有自己鲜明的思维特点、行为特点以及对篮球的自我--认知,因此,高校篮球课教学必须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从单一的知识技术传授向兼顾大学生心理生理以及能力同步发展转换、从拘于有限的课堂练习向培养大学生终身参与篮球运动的意识转换、从注重篮球技巧向发挥篮球教育功能,塑造学生完善人格转换等三个转换。同时,注意采用融篮球技术与战术教学、融篮球技术与规则教学、融篮球教学与教学比赛、融篮球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于一体等四个融合的新教学路径。
  关键词:高校 篮球 理念与路径 转换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4-0041-03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大学生人格、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促进体育能力的形成以及完善心理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篮球课是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主干课程,是大学校园中开展最为普及并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课程之一。目前,在高校,不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篮球都是报名人数众多的课程。但由于传统的篮球教学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技能水平的提高、重视学生的篮球比赛成绩,忽视了篮球本身的文化特质以及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因此,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也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要,确立新的教学理念,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与路径,建立以理论、实践、规则相融合、比赛教学为主线的教学环境,强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从而提高篮球教学质量和效果是本文着力探讨的。
  1、高校篮球教学理念的转换
  1.1 从单一的知识技术传授向兼顾大学生心理生理以及能力同步发展转换
  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求知欲特别强,敢想、敢说、敢做,较少受传统习惯势力的束缚,表现在他们不受旧思想、旧观念、旧思维方式的束缚,善于改变思维方向,从新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篮球教学活动必需从学生参与篮球运动过程得到愉悦性心理需求作为切入点,兼顾学生生理与心理同步发展的基本需求,逐步提高大学生主动参与篮球运动的意识和需求层次,是实现篮球教学过程顺利畅通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开发篮球集合作、娱乐、竞技于一体的功能,满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希望结交新朋友,交流情感的社会性需求。引导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应主动减少篮球技能的重复学习与体验。同时,在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内容选择等方面,要与学生需求、兴趣相贴近,使知识学习、技术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符合学生心理与生理的同步发展。
  1.2 从拘于有限的课堂练习向培养大学生终身参与篮球运动的意识转换
  篮球运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终身锻炼意识,而且对学生的合作能力、竞争意识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都有积极的影响。首先,篮球是一项集体性的运动,既然是集体项目,就需要有合作,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锻炼了学生的协调交往能力。另一方面,追根溯源,篮球还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游戏,最初以简单的比赛形式出现,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竞技运动,深受大学生喜爱。因此,在教学中,应将篮球运动作为文化和具备教育功能的载体,充分挖掘篮球文化的内涵,将篮球文化与篮球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宏观认识,使大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准确地了解篮球运动的内涵,了解篮球运动所包含的教育功能、强身功能、健心功能和娱乐功能,进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丰富篮球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丰富的篮球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熟练的将篮球文化知识转化为力量。如果单纯强调传授技术和提高素质,过分注重学生篮球技能的好坏及比赛的成绩,既违背了篮球运动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游戏,也不能满足学生对篮球运动的需求,更无法实现终身参与篮球运动的培养目标。
  1.3 从注重篮球技巧向发挥篮球教育功能,塑造学生完善人格转换
  在篮球教学中,要发挥篮球的教育功能,引入教育内涵丰富的教学内容,在重视大学生运动技能掌握和基本素质提高的同时也要重视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需要,使学生在感受篮球运动愉悦的同时,领略篮球文化和篮球教育促进人格成长的无穷力量。篮球运动在某种程度上是一项较少犯错误的游戏,一场比赛谁犯规少、谁出现的失误少,谁将可能赢得这场比赛。因此,篮球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应把培养学生养成“正确习惯”作为教学重点。通过篮球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培养和文化熏陶,使学生明确在篮球运动中要遵守体育道德,哪些行为、思想是正确的,哪些方面的失误可以造成比赛形势急转直下,并教会学生判断犯规、违例的标准和减少失误的方法。将篮球知识学习、技能掌握、素质培养与学生体育道德、社会公德教育等有机结起来,即要通过篮球的教育功能重视培养大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意识,又要重视培养大学生实现科学锻炼和系统锻炼的能力与方法,逐步提升大学生适应和融入未来社会的综合能力,进而实现学生人格的成长。
  2、高校篮球教学质量提高的现实路径
  2.1 融篮球技术与战术教学于一体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很强的对抗性竞技项目。篮球比赛又是集技术、战术、规则、身体、心理、体能的统一。因此,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在篮球教学中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整体的战术意识,让学生了解篮球比赛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对比赛所需要的技、战术进行全面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在讲授篮球技术的同时必须同理解技术的攻防目的、对抗中技术运用的时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也具有战术意识。基于这样的考虑,在篮球教学中,应将技术教学与战术学习密切结合,相互提高,在战术学习的背景下练习技术,使技术学习的质和量,随着战术学习的深入而不断提高要求。传统的篮球教学大多是直线式的、程序化的。比如:先介绍基本站立姿势、各种跑得练习、高低运球、传球、投篮……最后,在技术学习的基础上学习战术,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进行。其教学特点是将教学内容组成一条较完整的前后相联系的直线,避免教学内容不必要的重复。缺点在于,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不利于将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尽可能快地反映在教学内容之中。如果一味从局部教学入手,反而会破坏了学生的战术意识和“球感”。而技术战术融合学习更有利于照顾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尽可能早地将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反映在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逐渐加深,有利于更好更快地提高篮球技能。   2.2 融篮球技术与规则教学于一体
  在一般的篮球教学中,实践方面的内容较多,许多大学生都认为篮球课程是一门室外课程,是技术课,从而忽视了篮球理论及规则的重要性。从现有体育课的篮球教学中也可以了解到,大多数体育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篮球技、战术的提高,而忽视了篮球技和战术与篮球竞赛规则的结合。其实真正会打篮球的既懂技、战术又了解篮球规则,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全面而深刻理解篮球运动的内涵,只有熟知了篮球竞赛规则,才能更好地欣赏、参与篮球运动、组织篮球比赛,充分享受篮球运动带来的快乐,为未来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在篮球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学生专业性的篮球技、战术学习,还要把相应的理论知识、竞赛规则的学习,通过课前讲解和训练过程中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穿插讲解与学生在教学比赛中的个人体会、理解完美融合。达到对规则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学生在篮球活动中形成的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交往合作、竞争会迁移到日常社会生活、学习、工作中去,这有利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2.3 融篮球教学与教学比赛于一体
  新时期高校篮球教学应当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以兴趣为先导,努力提高在对抗中运用技术、战术的能力,建立以提高学生综合体育素质为中心的教学目标。但传统的篮球教学,大多以单个动作学习为主,对于篮球的相关技术组合很少进行详细的讲解与训练,而且在教学中也缺乏对各方面技能的运用及队员之间的合作、竞争、创新意识的培养。往往训练课上动作做得很熟练,一到比赛场上就容易失误,还有些同学,一遇到防守就紧张、掉球、不发挥,学习的技术动作在比赛场上不能合理的应用。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篮球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将篮球教学比赛作为载体,培养学生从整体层面认识比赛的能力,即在教学过程中将每一项需要讲解的动作、技术等都纳入到比赛整体中去分析。比如,在学习投与突、投与传等技术组合动作时,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思考,如何掌握对抗规律,从而提高运用及应变的能力。通过老师恰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对符合自身需求的技术进行创造性的改变。然后,以实际的比赛场景作为载体,来鼓励学生以其自身的独特技术来应对各种赛场变化,继而达到对于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实际的应用中实现对于自身个性化技能的优化整合。同时,篮球教师还要侧重在团结协作方面加强对于学生的鼓励和表扬,营造自主、合作、竞争、愉快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引导学生构筑起完善的合作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4 融篮球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于一体
  高等学校的篮球教学,应当将篮球视为一种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意志力、行为规范、思维方式、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运动技术等进行全面教育的过程,良好的体育道德观念是引导学生积极地从事篮球学习的思想基础。因此,在篮球教学中可以人为的创设一些困难场景,比如:当个人的突破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增加防守人数以提高个人攻击力,比如二防一、三防二等;为了提高学生的耐挫折能力,在教学比赛中,故意将其中一方的比分落后,在被动的情况下如何反败为胜等等,创设的这种场景,学生一定易于接受且可行性强,经过反复的练习,使队员在困难、被动、失利和多种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能够具有随机应变,化弊为利,转败为胜的能力,并时时鼓励队员,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去达到预定目标,从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拼搏进取的精神,逐步形成永不放弃的坚强意志。通过在篮球运动和比赛中渗透体育道德、社会公德教育,对意志品质、情绪、适应能力都有很好的锻炼与发展,通过增设困难练习,使得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体验多种心理状态,亲身感受竞争以及学生之间的配合能力、自我情绪的调整等等,逐渐学会自我心理调整,让学生在篮球运动中找到自信与快乐,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德育教育,实现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
  3、结语
  高校篮球教学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创建新型的教与学动态循环的互动形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篮球教学的活力以及吸引力。要充分发挥出篮球运动的娱乐功能,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高校篮球教学,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篮球技能,更要注重塑造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法,从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社会学等角度,研究了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结合调查走访法、归纳总结法,分析和总结出了目前影响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有学生因素、教师因素、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的开发情况、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总结了新课程背景下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 体育课堂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运用Hunter-Schmidt法对32篇实证论文中的38个独立研究组成的10040个样本进行元分析,系统研究了员工性别等人口特征与员工主动担责的关系,结果发现,员工的性别、年龄、受教育
期刊
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呼唤和谐教育,“和谐”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协调”。作为教学中的“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这两对矛盾统一体,如何能在教学的双
《牡丹灯记》在“剪灯”系列小说中以其主题的模糊性,别具一格。但小说中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冲突,重“情”的个人话语的代表符女、乔生敢作敢为,令人同情;重“理”的社会话语的代表
文章主要从苏轼对词的雅化,并结合苏轼在其诗、文中提出的美学观点,来分析苏词审美创作时体现的美学思想,及其审美价值追求。苏词中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诗为词”、以才学为
快乐是什么?有人说,要让自己快乐,最好的方法是先令别人快乐。老师最需要的是一种源于工作的快乐,是一种工作和生命相融合的高品位的教育生活,说简单些,我们每个老师的快乐,
思想品德教育应以美好的心灵的塑造和良好行为的养成为着力点,把情感因素贯穿始终。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巧妙设置教育过程中的情感纽带,可使思想品德教育如涓涓细流,进入
取材于的二十九卷第二十三话的一个故事,被芥川龙之介重新描写之后引起广泛关注.故事主要围绕武弘的死因及竹林中发生的案件展开一系列得陈述.芥川详细列举了7位相关人的陈述
通过对出类拔萃的地方电视台--湖南卫视的分析,以湖南卫视的突出成就以雨后春笋的快速成长来说明地方电视引领中国当代媒体文化,它是怎样以突出的成就挑战央视成为地方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