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中的授“渔”之法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l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唯物辩证法诊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教师“传道授业”需要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吸收、消化、运用,才会有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基于这一认识,我在优化课堂教学教学中,努力抓住学法指导进行探索,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一、由听激想,以想促听
  “听‘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主要心理状态。“听”有被动和主动之分。所谓主动地听,就是对听取的信息积极进行加工处理,或同化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或顺应而构建新的认识结构。这种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就是“想”的任务。“听”与“想”应该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要由听激想,以想促听,那种只听不想或只想不听的方法,都是不良的学习方法。为此,我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的原理,努力创设一种使学生能主动地听的环境,设疑问难讲到关键处,前后呼应讲到衔接处,画龙点睛讲到重点处,使学生在听课时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心态之中。
  如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时,由加法引出乘法的关键处,可以这样讲:(学生说出2+2+2=6后)
  师:2加2得4,4再加2得6,要加两次。如果有8个2连加呢?(略顿)如果相同的加数再多几个,连加的次数也要多几次,计算就更麻烦了。有没有一种简便的算法来代替它呢?(向全班设问)有!这种算法就是乘法。师:这道加法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2相加?(板书:“2”、“3”,然后在它们中间写上“*”号,教“*”的读法、写法,齐读算式。学生答略)师:乘号左边的“2”表示——相同的加数,乘号右边的“3”表示什么意思?那么“2*3”表示什么意思?“2*3”等于多少?为什么?……讲到关键处,设疑问难,促使学生主动地听。虽然教师讲得多一点,但由于是启发式的讲,所以学生听得入耳,听出思路,想有层次,从而激发了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讲到重点处,特别要注意画好龙,点好睛。所谓“画龙”就是使学生听后在头脑中有一条清晰的思路;所谓“点睛”变是根据清晰的思路,教师讲到重点处,学生听到重点处、想到重点处。比如讲“一个养禽专业户养了980只鸡,养的鸡比鸭的2倍多20只。养鸭多少只?”围绕如何确定谁是一倍数这一重点,在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后,依次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鸡比鸭的2倍多20只是什么意思?(2)从这一句可看出谁多谁少?谁是一倍数?(3)求一倍数用什么方法计算?这样勾勒出一条清晰的思路,诱导学生边听边想,步步深化。学生列出算式(980-20)/2以后,再将原题中的“多20只”改为“少20只”,让学生根据原有思路进行分析,列出新的算式。
  二、带着问题看,看中想问题
  学生在学习上,往往对教师有一种依赖思想,特别是数学,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怎样讲,学生就怎样听,这样就妨碍着学生的智能发展。
  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本,指导学生看书学习,培养自学能力,逐步减少对教师的依赖。从这个意义上说,“教是为了不教”。指导学生看书,就要让学生带着问题看,看中想。这种自学,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明意知理、质疑问难、标新立异。“明意知理”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看书自学,明白课本上讲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讲的,结论是什么,有哪些地方还不太理解等。从教材的编排看,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重在叙述概括,计算教学重在算理,公式教学重在推导,应用题教学重在思路,所有这些,在教学中,教师都要有计划地个具体指导,教给学生看书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逐步看懂、养成阅读课本的习惯。有时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有时则让学生先看书,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再组织议论。
  “质疑问难”,可以是教师在重点、难点、关键处向学生问难,也可以是学生质疑,向教师问难。这是看书自学的较高层次,是自学质量向深度发展的一种表现。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是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看书后,教师提出为什么要写上“在除法里?”这样的质疑问难,既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性质的认识,又加深了对数学语言的科学性、精练性的理解。如果说“明意知理”是知其然的话,那么“质疑问难”则是为了知其所以然。
  “标新立异”,是看书自学最高层次,是对课本知识“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后,有一种不满足感,产生出一种新的想法,甚至试图弥补书上所讲的“不足”。比如判断公历年份是不是闰年,教材上介绍了两种情况:“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学生看书后把这两句话归纳为:“公历年份是4或400的倍数的是闰年。”并编成顺口溜:“4年一闰、百年不闰、400年才闰。”观察也是看的主要内容,就数学而言,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和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进行观察,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性、有序性和灵活性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的有序能力,让学生会科学的无遗漏的观察所要观察的问题。数图中有几个长方形时,往往发现有的学生数得又费时又不准确,如果在数之前教师要求学生想一想、看一看,怎样数最好,学生就会注意到按一定方位一定顺序数的方法,而不至于因隨意观察而产生遗漏或重复。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看”的能力、自学的能力是可以而且必须培养的,只要使学生“学而得法、坚持训练”就下定可以达到自学自悟得自育的目的,并自觉向未知领域探索发展。
  三、说已所思,议中促想
  “说”是思维的外观。有说必有思、会说必会思,要说必要思。“说”与“思”是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加强学生“说”的训练,使学生说已所思,议中促想,由想说、敢说到会说,不断提高“说”的水平。在启发学生想说,鼓励学生敢说的同时,还应该注意训练学生会说,使他们说有条理,说有逻辑,说有概括,说有个性。说有条理是“会说”的起码要求,那种语无伦次前后矛盾的表达或照本宣科的发言,都不是“会说”的表现。如在教学“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例1、“42/2”时,先让学生把4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再让学生根据刚才的直观操作清晰地、有条理地演说一遍(先分整捆的,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再分单根的,把2根分成2份,每份是1根)。然后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在竖式上计算,使学生比较清楚地理解了除的意义、顺序、商的书写位置等基础知识。最后再让学生看看竖式说出除的过程,让学生在“说”中悟出算理。
  “议”也是教学上常用的手段之一,难度大且易混淆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就要组织学生进行说议。说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最好方法,议中促想它可形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广泛的知识信息交流。要议论中,我让学生表现自我,交换答案,体会到独立思考的乐趣,连学因生也能开动脑筋,积极发言,弄清算理,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知识的关键。如倍数关系的应用题,有相当部分学生总弄不明白是用乘法还是除法。于是,我出了一组题,让学生议论:
  学生由于在以前学过“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在思维定势的作用下,学生一看见倍数就用乘法。经过学生对上述这组题的说议、讨论,(同时结合线段图)使学生清除了对倍数题的模糊认识,明确了两点:1、先看含倍数的那句话,找出谁是一倍数。2、一倍数已知用乘法,一倍数未知用除法。通过讨论、说议,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议中促想,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方法,就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徐小英终于将我带到了她的老屋。进了院门的前方是一排正房,左手边是一排厢房,紧贴着进门的右手边用一堵围墙与邻家隔开,沿着围墙种着一排的葡萄树,葡萄树上挂了些仍还青涩的
期刊
曾经听我父母说,五十年代提倡移民的时候,我们一家京西人差点儿成了甘肃人。如果走了那条路,我们家离黄河就近了,离永定河就远了;离敦煌莫高窟近了,离天安门就远了;离百花山
期刊
什么样的小说是好看的小说,这不仅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思考的问题,也是作家在写作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想要回答的问题.借用雪漠先生的话来说,《野狐岭》的问世,就是为了回应何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建筑行业也不断的发展,尤其是市政建筑工程,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市政建筑工程质量和技术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因此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提升技术管理水平
十多年前,我正值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大好年华,那时对文学的热爱几近疯狂的境地。我拜读了不少现、当代作家的文学著作。有徐志摩、郭沫若、臧克家、汪国真等诗人的诗集,有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原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往往是老师花了很大的心血指导,花了大量的时间批改作文,可是收效甚微,学生还是怕写作文,兴趣更无从谈起。下面,就我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谈谈对中年級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激发兴趣和爱好是
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深远的。语文课程要通过优秀作品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影响。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們要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  语文课程要使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体验;要使学生受感动,教师首先要受感动。只有当教师
本文在对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决策的过程、地方政府决策者的伦理规约性等概念进行简要考察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决策失误和地方政府决策的行政伦理规约行为进行了界定。随后分
新课程理念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与旺盛的活力,珍视学生独特感受、理解与体验,重视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接受式学习方式。当前,在教改春风的吹拂下,传统阅读教学铺天盖地的讲解、机械繁琐的引导、漫无边际的朗读现象,得到遏止。但在阅读教学中,也出现了另外的一些倾向:学生讨论得多,朗读得少;学生自悟得多,教师点拨得少。阅读教学离开学生对文本的朗读,进行文
关键词:问题设计 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数学教学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解决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而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数学思维能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所以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