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地区晚熟粳稻杂种优势及其亲本配合力分析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343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7个BT型晚粳不育系和7个粳稻恢复系按NCⅡ交配设计配成49个杂交组合,研究10个重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及亲本的配合力。结果表明,各性状的优势有正有负,其中每穗总粒数的优势最为明显,竞争优势和超高亲优势平均值分别为22.6%和8.6%;产量性状的超高亲优势最大,平均值为9.5%,变幅为-38.0%~43.9%,竞争优势平均值变幅为-54.8%~10.3%。在产量性状上配合力较优的不育系有852-77A、后36A和9522A,恢复系有161-10、3402、HP121,优良组合有9522A/161-10、
其他文献
植物界中雌性不育现象普遍存在,迄今已在小麦、水稻、苎麻、油松、橘柑等作物中发现了雌性不育突变体,并对雌性不育的机理、遗传和应用进行了研究。1996年笔者在油菜育种圃甘蓝
水稻自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是由水稻黄单胞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是世界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常年给水稻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水稻受害后,叶片枯萎,影响光合作
干旱条件下光合性能的降低是限制植株生长的主要生理因素之一。邵嘉鸣等的研究表明,随供水量的减少,玉米生长、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均降低。微量元素锌和锰在作物的生长发育,特别
利用9个生态类型51份粳稻亲本材料,以生态型进行双列杂交,研究供试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各生态型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以此分析粳稻的优势生态型。结果表明:各生态型主要性状的一般配
2002—2003年利用我国惟一的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研究平台,研究大气CO2浓度比对照高200μmol·mol^-1的FACE处理对早熟晚粳稻品种武香粳14根系生长动态的影响。
分析了 138份国内小麦品种和 14份国外优质品种的 1BL 1RS易位状况和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 ,并将其中的 78个品种连续两年在两地种植 ,研究了 1BL 1RS易位对小麦籽粒品质和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1BL 1RS易位品种的优质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出现频率显著低于非 1BL 1RS易位品种 ;1BL 1RS易位主要影响面团稳定时间、抗拉伸阻力、延伸性和拉伸面积等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氮素不同底施和追施比例对小麦氮素利用的效应。结果表明,籽粒蛋白质含量随追施氮肥比例的增加而提高,颖壳,根系、茎秆的含氮量也呈随追氮比例增加而提高的
淀粉是玉米籽粒的主要成分。根据分子结构将淀粉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其合成过程受到一系列酶的调控。淀粉分支酶是淀粉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它催化葡萄糖以α-1,6键
在低氮(20mg/kgN)、中氮(40mg/kgN)和高氮(60mg/kgN)3个水平下,调查了88份稻种资源的苗期性状并测定了氮素营养效率,包括氮素利用效率(NUE)、氮素吸收效率(NAE)和氮素利用效率响应度(NUER)。结
利用2个K型不育系与不同K型恢复系组配测交组合,研究了不同不育系的易恢性及其遗传机理,恢复系在年份间恢复度的稳定性以及播期、播量对育性恢复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K型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