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笛音乐中的“梅”“兰”“竹”“菊”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c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通过“梅”“兰”“竹”“菊”四个方面,来进行曲笛音乐作品的赏析,为曲笛的表演艺术提出自己的讲解,带你们感受曲笛音乐的魅力。
  关键词:曲笛音乐 表演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6-0012-02
  曲笛流行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南方人含蓄、内敛、细腻的性格特点深深地影响着曲笛音乐,使得曲笛音乐中包含了浓厚的文学气质并表现出人们高尚的情操。在曲笛声中,感悟“梅”“兰”“竹”“菊”之真意,体会我国人民所向往的精神世界,从中获得心灵的洗涤!
  一、“梅”之傲骨
  静听笛曲《梅花三弄》,它体现了梅花傲骨坚强、高洁谦虚的形象。现在的笛曲《梅花三弄》是1974年由俞逊发与古筝演奏家王昌元合作移植而成的,它不仅保留了原来琴曲中的乐句划分,也充分体现了曲笛的特点及其演奏技巧。
  细细欣赏,曲笛的声音典雅透亮,画面感强烈,与琴曲相比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第一段引子,犹如一片白雪皑皑的画面中,若隐若现的梅花站立其中,场景优美。引子并没有完全依照琴曲中演奏两遍的方式,但其中第一二乐句的“A”用延长音并且与前面音符分开没有改变,仿佛在描写茫茫白雪中的梅花树,在曲笛的演奏中对“A”音上加入了带波音的“B”倚音,更能体现在寒冷的天气中,坚强的梅花形象让人进入那优美的画面之中。第二段主题第一次出现,听着曲笛吹奏的旋律,仿佛是在描写那芬香扑鼻的梅花在寒风萧瑟的冬天高洁的绽放。这一主题的前四小节中泛音的方式演奏,干净动听,使人不禁想象到那纯洁晶莹的雪和那点点梅花。主题的后面六小节没有用泛音的方式演奏,而是用了曲笛的演奏技法:叠音、打音、波音,让乐曲更形象地描绘了梅花在寒风中坚强绽放的情景。
  第三段仿佛在描写梅花树与寒风相斗的场面,其中的第四、五句采用叠音与打音相交替,两句模进的方式,似在表现梅花不畏寒风的吹袭,反而越开越盛的场景,展现了梅花的气节。细听唐俊乔的演奏,她常在每一乐句的最后加增音,使得这首乐曲更显梅花的“铮铮硬骨”。第四段为第五段的主题再现做了铺垫,第五段的主题没有用泛音的形式演奏而是用了曲笛的演奏技法来装饰,使得乐曲在优美中更添欢快的气息。最后结尾再一次展现漫天飘雪中那一点点的梅花,在风雪的洗礼下,梅花香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含义隽永令人深思。
  二、“兰”之幽香
  慢品笛曲《幽兰逢春》,这笛曲,它以写意的手法,描写了那深幽僻静之处孤芳自赏的兰花,其中兰花之淡泊、高雅之意境耐人寻味。其中“哀而不怨,悲而不伤”的心境,让人不自觉地跟随着这首作品的节奏,到那曲径通幽处找寻兰之深意。这首乐曲开头用筒音作3的指法,这个指法中宫音和徵音都是用半音的方式演奏,并注重变宫及变徵,这两个不稳定音的运用,让乐曲帶有幽深之感,乐曲后面转为筒音作5的指法并且速度渐快,让人觉得一切都豁然开朗。引子幽静而不失激情,第一句中有连续四个不同装饰的角音的演奏然后通过历音的方式到变宫,似兰花含苞开放一般,充满生机。引子的第十四小节开始极弱的吹奏,让人仿佛闻到了那朵朵兰花飘来的阵阵清香,使人沉醉。
  慢板的主题取材于昆曲《二郎神》,它典雅、如怨如诉的旋律,将兰花的“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淋漓尽致地演奏了出来。慢板的第一至十小节多停留在低音区,曲笛的声音深厚、平静营造了一种舒适、典雅的美好境界,中高音的音色干净透亮,通过三个先渐强再渐弱的方式走向低音区,表现出兰花生长在幽深之处的孤寂,为后来的小高潮作准备。第十一小节在强拍和次强拍上用了打音的方式演奏,将“兰花”所带有的淡淡悲伤的情绪表现了出来,第十二小节又做一次从弱到强再到弱的处理,更表现出我国人们所崇尚的“空谷佳人”的形象。第十七小节的采用了指震音的演奏方式,模仿了昆曲的唱腔风格,如人的哭泣声一般,使得这一乐段更形象的表现出作曲家们所寄于兰花的情感。从引子到慢板采用了C羽雅乐七声的音阶,呈现了那在深林山谷中生长的兰花,为在心中留一片净土的它,却只能孤芳自赏。小快板和华彩乐段让全曲达到高潮,热情欢悦的情绪,就如兰花遇到心中的伯乐一般结束那孤芳自赏的局面。在华彩的后半段采用了颤音和飞指,并在商音、宫音、徵音、羽音间作节奏的变化,让乐曲更具戏曲音乐的风格。尾音用宫音到变宫到羽音的下行颤音的方式结束全曲,让人沉浸其中。
  三、“竹”之耿直
  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由此可以看出“竹”的精神对我国人民的重要性。如描写江南水乡的乐曲《姑苏行》,细听全曲,发现它的旋律级进多于跳进,全曲气息和手指的搭配连贯顺畅,给人一种平稳、静谧的感觉。笛子多由竹子所做,但只有养分充足、粗细平均、生长到四五年、经过立冬的竹子所做的笛子才是最好的,因此笛子所用的“竹”本身便具有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之感。我国北方地区表现出了“竹”的这一精神,梆笛曲《五梆子》就是这样的一首乐曲,曲中有大量的超过三度的垛音,使得这首乐曲表现出了北方人粗犷、豪迈的性格特点,全曲中含有大量的舌与手指的配合,给人一种热情、奔放的感觉。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分为南北两派,南派吹奏曲笛、北派吹奏梆笛,但60年代以后,南派大师赵松庭先生学习了北派的演奏技法,运用在曲笛音乐中,渐渐地打破了南北派的分野。融合了北派演奏技巧的曲笛音乐,乐曲既有豪放、粗犷、坚韧的一面,又有优美、华丽、平静的一面,便更能体现“竹”中所包含的精神,其中赵松庭根据婺剧乱弹唱腔所改编的曲笛音乐《三五七》便是典型。
  它的引子为倒板,引子中运用了指颤音、气震音等演奏方式,颇有戏曲的韵味和北方的热情奔放之感。引子的第一句用从商音到羽音的从上向下的倚音的方式,表现出北方豪爽、直率的感觉,第一句的第二小节采用手指在笛孔侧虚颤的方式——指振音,有一种戏曲唱腔的感觉。引子的第二句用商音到徵音的滑音,使得这一乐曲更有腔调。引子的第六句用了循环换气的方式,从弱到强并渐快的方式,将引子推向高潮,之后用快速的指运,音级向下并渐慢,结束引子,让人回味。平板用两个连续的带颤音的角音到带指震音的商音再到带倚音的羽音,这样音级从高到低,节奏从短—长—短的方式,有一种吆喝、呼唤的感觉,似在说着“大戏开始了,快来看”,给人以亲切感。起板中演奏家运用了增音、滑音、打音等技巧,让旋律更显华丽,并且有板有眼,节奏性强,给人一种“竹”般的“踏实”“耿直”之意境。快板中的反复乐段,演奏家吐音、滑音、垛音的运用,让这一段显得活泼可爱、热烈欢悦,让人随着它的情绪而快乐。
  四、“菊”之惬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田园诗人陶渊明为“菊”做了一个独特的注解,那便是恬静、舒适的感觉。听笛曲《秋湖月夜》便有这一种感觉,那优美动听的旋律如从天上流下,静听俞逊发先生演奏的这一首乐曲,让人沉醉于那洞庭光景中忘乎所以。G调低音大笛子的醇厚朴拙和恬美优雅的音色表现出了那深沉的乐思和恬静悠远的意境,让人好像走在那波光粼粼的洞庭湖边,迎面吹来了带着阵阵香气的微风,天空中挂着一轮皎洁的明月,细细慨叹着自然之美,令人心醉。
  看着唐太宗所作的诗句:“阶兰凝曙霜,岸菊照晨光”。表现出了菊花所展现的冉冉生机。静听笛曲《早晨》便有此感,它是赵松庭先生所作,根据民间曲牌《点绛唇》的音乐素材。引子的旋律平安静而祥和,如春天来到,一切渐渐复苏,快板前的五小节后通过三句不同的对比,三句如水中倒影一般,流动富有生机。快板的前33小节,采用垛音、倚音和滑音的方式,表现那在枝头上渐渐苏醒的小鸟的啼叫,生动而活泼,惹人喜爱。第34小节采用了传统的曲笛的表现方式,让乐曲有回到了平静。第43小节采用了飞指的方式,模仿猿啼的声音,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林中,让人感到舒畅。第五十六小节后采用了连续的滑音和花舌加颤音的方式如鸟儿的欢叫一般,使得人被它欢快愉悦的情绪所感染。第三段,采用了历音和双吐的技巧,让欢快的情绪更加的浓厚。全曲通过泛音和指震音的方式结尾,让人意犹未尽,沉浸在欢快愉悦的情绪中。这首乐曲是曲笛的代表作之一,但它大量的吸收了北派笛子的技巧,让这首乐曲南北派的技巧相结合,同时也表现出了勃勃的生命力。
  五、结语
  曲笛作为我国古老的乐器之一,以深远的内涵和其含蓄的表现力,表现出文人墨客的精神向往——“梅”“兰”“竹”“菊”。慢慢欣赏曲笛音乐,你会被它的声音及乐思深深的吸引,“梅”之坚毅、“兰”之高洁、“竹”之直率以及“菊”之恬静,笛声已尽而意无穷,令人沉浸其中。
其他文献
摘要:在迈入高等院校专业教育的行列之后,我国的民族器乐教学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对普通高校的民族器乐教学而言,不仅应重视对学生独奏能力的培养,也应注重重奏教学的开展。普通高校民族器乐的重奏教学能够加强学生的协作意识,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弘扬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同时,也由于重奏教学符合普通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乐器组合较为灵活,且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技能水平扎
期刊
摘要:《窝头会馆》是由刘恒编剧、林兆华导演的一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献礼的话剧,其主演有何冰、宋丹丹、濮存昕、杨立新、徐帆等,一线的专业演员阵容强有力地支撑起了这部既波涛汹涌又温润细腻,既如歌如泣又波澜不惊的历史巨作。通过对1948年一座老北京的大院里几户普通人家水生火热的生活现状、坎坷曲折的人物命运、复杂扭曲的人物关系的描绘,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个彼时社会世态的缩影。乱世之下,社会动荡,人民生
期刊
摘要:在积极响应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各大高职院校在有效实现职业高度对接方面不断地做着积极的努力,如何真正紧跟社会变化,创新和改革现有教学模式,需要认真思考与及时调整。本文以艺术高职院校音乐表演键盘专业五年一贯制中、高职教学合理化衔接为例,运用分组式教学模式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深入分析钢琴分组式教学模式在中、高职有效衔接中起到的作用,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分组教学模式 合理化
期刊
摘要:虽然互联网技术对电视传媒造成强烈冲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电视依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电视文艺来说,在功能上和价值上有一定异同点,对这些异同点的分析能够有效把握电视在文艺上的特点,让电视能够在互联网时代获得更好发展。另外对于电视文艺来说,实现对功能和价值的融合是今后的重要发展发现,对异同点的研究可促进这一体系的建成。  关键词:电视文艺 电视功能 电视价值  中图分类号:J9
期刊
摘要:关于当代青年电影中叙事策略的选择与搭配,导演如何采用电影策略的问题,公众接受现代青春片电影的叙事策略,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国内青春题材电影《匆匆那年》为例,主要分析了我国现代青春题材电影的叙事结构和艺术特征。  关键词:《匆匆那年》 叙事 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2-0166-02  电影隶属于第七艺术,是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国内流行歌舞作品普遍缺乏感染力这一问题,通过对现代音乐剧与流行歌舞内容和形式的对比及共性分析,得出“现代音乐剧在一定程度上可看作是融入了戏剧性的多个流行歌舞片段的有机组合”这一新观点。并探讨如何借鉴现代音乐剧“戏剧性”“歌、舞、演一体化”等元素优化流行歌舞的教学方法,旨在进一步提升流行歌舞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现代音乐剧 流行歌舞 戏剧性 歌、舞、演一体化 艺术感染力  中图分
期刊
摘要:普通高校的学生在普遍缺乏音乐系统学习的情况下,音乐課程急需提升音乐感知能力,重塑聆听音乐方法。音乐感知能力是人对音乐及其相关属性的认知结果,是认知音乐的基础,只有提高了音乐感知能力,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艺术素养才能发展,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结合教学改革与创新,本文就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与大学生音乐素养做研讨。  关键词:艺术教育 音乐教学 感知能力 通识课程  中图分类号:J6
期刊
摘要:学术专著的出版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国内有关艺术人类学学科的研究主要以论文形式出现,而以艺术人类学为书名的著作很少专门涉及艺术人类学学科建设相关议题,方李莉、李修建的《艺术人类学》是目前国内难得一见的将艺术人类学学科史、学科理论、研究方法与具体研究实践等内容集一身的学科著作。该书具有强烈的学科建设自觉意识、观点上确定性与开放性的统一以及对学科理论史有完整而全面的梳理等几个特点。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在此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如何应对社会的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当下高等院校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凯里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为例,分析了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对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应用型 人才培养 创新 实践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回族花儿”是至今流传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山野民歌,是广大回族群众长期以来的智慧结晶。本文试从音乐人类学的角度,运用“声音—行为—概念”的研究模式,通过对“回族花儿”中属行为范畴的语言行为和与声音范畴相关的音调进行剖析,揭示“回族花儿”中在语言与音调上的一些特征以及语言与音调背后深刻的宗教内含。  关键词:回族 “回族花儿” 音调 语言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