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缓释5-Fu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ersonv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62000河南漯河市中心医院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12.040
  笔者自2007年以来,采用内镜下缓释5-Fu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胃癌16例,现将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5月~2010年9月收治胃癌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56~88岁,平均70.7岁。内镜表现:菜花样隆起型病变5例,溃疡性病变11例,溃疡周边堤样隆起,其中贲门-胃底癌6例,胃体癌3例,胃窦癌7例。病例类型:低分化腺瘤7例,中分化腺瘤5例,高分化腺瘤2例,印戒细胞癌2例。术前超声,CT、MRI等检查明确由远处转移,不能进行根治手术,或患者及家属决绝手术治疗,要求内镜姑息治疗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心电图均无异常。
  器械药品及治疗方法:①器械:采用PENTAX电子胃镜EG-2940,EG-2931,Olympus NM-3K型注射针。②药物:顺铂30mg,丝裂霉素4mg,溶于10ml生理盐水中内镜下注射,缓释5-Fu粒子(商品名为中人氟安)200mg。③常规进镜,由2位有经验的内镜医师内镜下观察并记录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及浸润情况,由专职助手在化疗粒子推注器末端装入3~4粒氟安粒子,对癌灶结节及邻近黏膜的交界处多点注射,隆起性病灶在中央注射,溃疡性病灶在其隆起部位密集注射,注射点避免选择溃疡型胃癌凹陷中央以及癌灶坏死组织处,每点注射顺铂+丝裂霉素混合液1.0ml,200mg 5-Fu分25点较均匀地置入病灶内,每月1次,依病情需要,重复多次治疗,治疗期间辅以全身支持治疗,以防并发症发生。
  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瘤体变化情况,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生存期,不良反应,化疗后检测血常规,肝肾功。按WHO(1981年)统一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估:①完全缓解(CR):肿瘤消失;②部分缓解(PR):肿瘤缩小≥50%,并≥1个月;③稳定(NC):肿瘤缩小<50%,或增大<25%;④进展(恶化)(PD):肿瘤增大≥25%。CR+PR为有效。
  
  结 果
  瘤体大小改变:16例病人中部分缓解8例(8/16,50%),稳定6例(6/16,37.5%),恶化2例(2/16,12.5%),有效率87.5%。
  临床缓解情况:16例患者中,6例(6/8,75%)梗阻症状部分缓解,可进流食或半流食,但对乏力,纳差及远处转移灶无明显改善。
  不良反应:13例(13/16,81.3%)出现恶心、呕吐,4例(4/16,25%)出现上腹部不适,但可难受,给予对症处理后缓解,无腹痛,发热,出血,白细胞降低,肝肾功损害等。
  生存期:自化疗之日起计算生存期,生存期≤3个月2例(2/16,12.5%),生存期3~6个月3例(3/16,18.8%),6个月~1年5例(5/16,31.2%),>1年6例(6/16,37.5%)
  
  讨 论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早期胃癌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多数病人就诊时已属晚期,手术切除率低,5-Fu+顺铂+丝裂霉素为胃癌经典化疗方案,但全身化疗不良反应较大,患者往往难以耐受,近年来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进展,瘤体内直接注射化疗药物成为晚期胃癌治疗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sup】[1]【/sup】。
  5-Fu属抗代谢药,主要抑制S期细胞,干扰DNA与RNA的合成,阻止癌细胞分裂增殖,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丝裂霉素是一种具有烷化作用的抗肿瘤抗生素,可抑制DNA的复制,也能使部分DNA断裂,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顺铂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癌药,能直接作用于DNA,破坏靶细胞DNA的复制从而抑制分裂旺盛的肿瘤细胞。顺铂与5-Fu合用有协同作用,能提高5-Fu的药物效应。而缓释5-Fu为间质化疗药物,除具有5-Fu的作用外,其又以伪代谢产物形式干扰蛋白质合成,对胃癌各期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另与水剂化疗药物相比,内镜下局部注射后它在肿瘤局部药物浓度为静脉化疗的20~500倍【sup】[2]【/sup】,缓释5-Fu的药物持续时间15~30天,根据抗肿瘤效应浓度X时间的关系,对恶性肿瘤的化疗效应取决于肿瘤局部的浓度和持续时间的乘积【sup】[3]【/sup】,因而提高了抗肿瘤的效应。上述化疗药物联合局部注射,除从针眼少量溢出进入胃腔外,大部分在局部肿瘤组织内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不依赖血液循环全身药物再分配,符合抗癌药峰浓度杀瘤作用的要求,从而有效地使肿瘤细胞变性坏死,瘤体缩小【sup】[4,5]【/sup】。同时采用1个月为1周期,延长注射间隔,减少水剂5-Fu局部注射时频繁的内镜操作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就全身化疗而言,瘤体局部药物浓度低,且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局部刺激等不良反應大,疗效不如局部注射。本组治疗有效率87.5%,患者进食,生活质量较前明显提高,治疗后患者生存期超过1年的37.5%,生存期明显延长,但本组研究中有效率与1年生存率相差较多,主要是因为入选对象多为高龄患者,且部分出现多发远处转移所致。但16例患者局部化疗过程中,均能耐受,无治疗中断,治疗期间患者痛苦小,不良反应轻,疗效确切,合并消化道梗阻者明显改善,生存期延长,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发生。与全身化疗相比,疗效优越。综上所述,内镜下局部注射化疗药物,疗效明显,方法简单,不良反应少,尤其是缓释5-Fu的应用,不仅可明显提高疗效,同时可减轻患者频繁胃镜下药物注射的痛苦,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巩固了化疗疗效,可做为姑息性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倩,王文奇,毛海婷,主编.胃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0-460.
  2 李文献,黄国胜,徐正顺,等.食管癌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间质化疗的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07,36(5):580-586.
  3 李力军,主编.现代高新技术治疗恶性肿瘤.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284-291.
  4 吴云林,陈丽娜,吴巍,等.内镜化疗粒子植入缓解进展期胃癌梗阻症状观察[J].内科理论与实践,2007,2(4):265-267.
  5 刘海鹰,鲁伟群.不可切除进展期胃癌的治疗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07,23(18):2805-2808.
  
  ……………………………………………………………
  
  
  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生存率的影响
  黄明寿 陈郁梅 陈穗
  511400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感染性
   疾病科
  
  
  摘 要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疗效。方法:选择本院ACLF患者60例分为抗病毒组(30例)应用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抗病毒药物治疗和未抗病毒组(30例)。结果:抗病毒组治疗2个月后,好转23例,病死4例,有3例仍维持现状,未见好转,生存率为86.7%。未抗病毒组治疗2个月后,生存率76.7%。结论: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对于肝衰竭总体疗效较好。
  关键词 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 抗病毒
  拉米夫定 恩替卡韦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12.041
  为了探讨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疗效,现就我院30例ACLF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抗病毒药物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7月ACLF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6.5±9.3岁。根据患者需要及意愿分为抗病毒组和未抗病毒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及各项监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肝衰竭诊断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肝衰竭诊断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sup】[2]【/sup】。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护肝、支持(白蛋白、人工肝血浆置换)、改善微循环、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抗病毒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拉米夫定100mg/日,恩替卡韦0.5mg/日,空腹服用,连续治疗2个月,进行疗效判断。
  监测指标:①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临床症状。②血液生化指标,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血红蛋白、血小板;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游离总胆红素(TBIL);肾功能:尿素氮(BUN)、肌酐(Cr)。③血清HBV标志物、乙肝五项(HBV-M)、HBV-DNA定量。
  疗效判定标准:好转:临床症状好转,肝功能改善,凝血酶原活动度在正常范围,腹水消退。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结 果
  疗效比较:两组均治疗2个月,抗病毒组治疗2个月后,好转23例,病死4例,有3例仍维持现状,未见好转,生存率为86.7%。未抗病毒组治疗2个月后,生存率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随访,抗病毒组未见死亡病例,未抗病毒组死亡7例。
  两组肝功能和PTA在治疗后的变化情况比较,见表1。
  
  讨 论
  大量研究表明,HBV持续复制会诱发亢进的免疫应答是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主要致病原因【sup】[1,2]【/sup】。抗病毒药物能使HBV的复制迅速受到抑制,减少病毒在肝细胞间的相互传播,使新生的肝细胞免受HBV感染,肝细胞膜上的靶抗原表达减少,降低了细胞毒性T细胞对感染肝细胞的攻击,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HBV复制,避免反复多次免疫损伤。因此,在针对病因治疗方面疗效显著。
  在抗病毒药物选择上需选择起效快、作用好的药物,干扰素不予考虑,只有核苷类药物,而阿德福韦起效慢,有肾毒性。抗病毒的药物总结起来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干扰素;另一类是核苷类似物,其中核苷类药物是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主要选择。拉米夫定对病毒DNA链的合成和延长有竞争性抑制作用,疗效较好,不良反应也较少,大部分患者对其耐受性较好;但其缺点是随用药时间的延长患者发生病毒耐药变异的比例增高(第1、2、3、4年分别为14%、38%、49%和66%)【sup】[3]【/sup】,从而应限制其长期应用。恩替卡韦是环氧羟碳脱氧鸟苷类似物,是最新抗乙肝病毒的一线药物,它通过与HBV多聚酶的天然底物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竞争及参与HBV-DNA链合成过程以终止新链合成,从而迅速显著地抑制HBV-DNA复制,使HBV-DNA浓度下降,肝脏炎症减轻,促进肝功能恢复,改善肝组织学。体外应用HBV转染细胞的药敏试验显示,恩替卡韦抗病毒活性强,比其他核苷类似物高>300倍。数项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恩替卡韦对HBeAg阳性、初治的HBeAg阴性和拉米夫定治疗失效的患者均显示快速有效的抗病毒疗效。
  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对于肝衰竭患者的总体疗效较好,短期内出现变异较少且不良反应轻微,其作用一方面通过DCTP竞争结合DNA使DNA链终止,另一方面抑制逆转录酶活性,从而使HBVDNA复制减少,并间接减少其蛋白表达,从而使肝脏损害得到控制,病人获得病毒学、肝组织学和肝脏生化功能的改善,但迄今尚无可靠的治疗方法能清除或永久抑制HBV的复制,从而终止肝脏炎症、坏死并改善不良预后,而且长期的使用抗病毒药物导致的多重耐药的发生将是困扰肝衰竭患者的一个最大的问题。目前,肝衰竭的治疗在一般要无基础上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将是一个总的趋势,有望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肝功能,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在正常范围,还使腹水消退,减少耐药后复发带来的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 成军.乙型肝炎病毒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7,15(2):131-132.
  2 杨方,吴云海,刘丹阳,等.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相关失代偿肝病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传染病志,2008,26(1):46-49.
  3 陈春勇,王素倩,林丽丽.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作用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106-107.
  
   表1 两组肝功能和PTA變化情况(X±S)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护理在中药灌肠治疗重度黄疸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重度黄疸患者55例随机分为中医辨证护理组27例和常规护理组28例,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和生化指标
本文对水稻从播种、插秧、田间管理等技术出发,对辽中地区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详细阐述,提出了一些实用性技术指导意见,为当地水稻高产栽提供技术参考。
通过探讨现有水玻璃成分和模数的测试方法,归纳出了影响其测试过程和结果的各种因素;利用酸度计确定了水玻璃中SiO2的滴定终点为pH 5.1,与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的变色点
随着人类城市化的进程加快 ,城市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地质问题 ,需要地质调查工作解决。本文介绍了城市地质调查的内容、方法和发展过程及注意事项 ,为城市科学规划提供依据
目的:满足人工气道患者的需求和感受,给予有效沟通技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36例神志清醒的人工气道患者进行采用不同的沟通方法,如及时有效的观察、稳定患者的情绪、训
目的:通过复方雷公藤外敷对CIA大鼠血清和滑膜组织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1(Ang-1)的表达以及对滑膜组织ERK通路
研究表明QTd值增加与严重心律失常事件及猝死的发生密切相关[1]。笔者探讨了11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d变化与其早期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新一代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将为民用用户提供多个可用频点。为了使接收机能够充分利用多频点的卫星信号,提高系统的完好性,提出了一种能够用于三频GNSS接收机的接收机自主
目的探讨采用固定义齿对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咬合重建的效果。方法入选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接收的50例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根据咬合重建的方式不同将50例患者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地质环境对城市的发展和影响的作用与日俱增,开展城市地质调查,解决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矿业城市的矿产资源开发、城市的废物处理、城市地质灾害的防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