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修改后对检务保障的影响和对策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bo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检察机关检务保障工作是集行政事务管理和后勤服务保障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保障平台,承担着为检察工作提供动力的重大职责,其运转灵活与否,将直接影响检察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检察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一、执行修改后刑诉法、民诉法对办案工作的影响及对检务保障的新需求。
  (一)增加了检察工作量而相应增加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修改后刑诉法新增了多项检察工作,如非法证据排除、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提审、批捕案件的后续跟踪审查、律师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接待、刑事和解、简易程序出庭、未成年人分案起诉、法律监督调查、社区矫正的监督、对执行活动的监督、技术侦查等。增加工作量的同时,也对机构和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员经费保障是检务保障的基础和前提,对于新增检察工作量,需增加检察人员编制,增加办公耗材、办案差旅等费用支出,相应地也应增加人员经费、公用经费。
  (二)增加了证人作证补助支出及证人、鉴定人、被害人保护费用。修改后刑诉法增加了专门的条款,设计了证人强制出庭的制度,并规定对证人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及误工损失,应当给予补助,所需费用列入司法机关业务经费,由同级政府财政予以保障。在一些涉黑案件中,每案证人一般有十人甚至数十人之多,保护证人的工作量相当大。因此在检察机关作证的证人因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及误工损失,检察机关应当列入检察业务费给予补助。保护证人、鉴定人和被害人也是修改后刑诉法赋予检察机关的法定职责,凡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请的,检察机关务必要提供有效的保护,或者协调公安机关共同做好上述人员保护工作,因此要将参与保护人员的差旅费、伙食费等纳入检察业务费范围。
  (三)增加了检察机关技术装备经费。修改后刑诉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在立案后,对于重大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大犯罪案件,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按照规定交有关机关执行。追捕被通缉或者批准、决定逮捕的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经过批准,可以采取追捕所必需的技术侦查措施。”技术侦查措施实施,要求检察机关增加技术侦查装备,提高管理技术侦查装备人员的水平。
  二、现行保障体制存在问题
  (一)经费保障方面
  1、现行经费保障体制制约了检察事业的发展。目前检察经费实行三级财政保障,一方面增加了基层检察院对当地财政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级检察院领导下级检察院的工作力度;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存在很大差异,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即使制定了严格的地方“收支两条线”政策,也难免会出现经费保障实际上与上缴国库的罚没款挂钩的现象,检察经费单靠地方财力解决确实有一定难度。
  2、现行公用经费保障标准急需调整。现行的公用经费保障标准是2009年制定的,实施5年以来,无论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职责任务还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检察工作日益繁重,科技强检、从优待检、人才培训、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都对经费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经费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检察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犯罪的组织化、专业化、智能化程度也在明显提高,手段不断翻新,流窜作案、跨地域犯罪增加,侦查办案费用也随之不断增大。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基础设施建设亟需强化。部分基层检察院尤其是不发达地区的基层院“两房”建设尚未达到上级院规定的标准,办案工作区、技术用房因“两房”建设工作落后迟迟未能达标,这样的基础设施明显不能保证新刑事诉讼法的顺利实施。要适应新刑事诉讼法对检察业务新增工作量,就必须重新对“两房”选址新建,将办案工作区、检务接待区、检察专业技术用房等单独设立,与办公区隔离,使“两房”建设面积达到标准,功能相对齐全,布局更加合理,信息化建设到位。
  三、执行修改后刑诉法、民诉法加强检务保障的对策措施
  (一)经费保障方面
  1、加大现行财政保障力度
  我国现行的经费保障体制,检察院的经费来源主要靠同级财政拨款。政法经费保障体制的改革不能脱离中国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要充分发挥县级财政保障的主渠道作用,加大对政法机关经费的投入;市级财政努力改善政法经费不足的部份,市级财政要从各区县财政上交的经费中拿出一部分经费补充到基层政法机关;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省级财政要重点扶持。各级党委、政府和财政要形成制度化政策,在经费体制上制定相关政策并认真贯彻落实。
  2、建立经费长效保障机制
  从长远看,要真正解决检察院经费困难,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合检察院工作特点和发展需要的长效保障机制。针对我国检察机关财政管理体制的弊端,经费保障机制应改变以往那种单纯依靠地方财政拨款的做法,建立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将司法预算列入国家预算,或分别列入省级地方预算。实行检察系统经费由国家计划单列,财政统一拨款。建立政法专项补助机制,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检察院工作开展情况,明确市级院、区县院检察装备配备标准,统一分配装备专款,保障各级检察院工作协调发展;减轻基层院靠自筹资金投入基本建设而造成债务负担过重的问题,这将有利于保障各级检察院有充足的办案经费,以充分履行检察职能,有利于保证检察院独立行使监督权。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专业技术用房。新刑诉法第148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在立案后,对于重大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大犯罪案件,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因此,随着技术侦查手段在办案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专业技术用房面积应有所增加。
  2、预防职务犯罪用房。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是预防工作的性质决定的。2011年高检院下发了《关于“十二五”时期全国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力争2013年年底实现省市两级检察院警示教育基地或警示教育平台基本覆盖,2015年年底大多数基层检察院完成警示教育基地或警示教育平台建设。警示教育基地应由展厅、影像厅和廉政文化长廊等部分组成,现有《“两房”建设标准》规定的预防职务犯罪用房面积远远不能满足预防工作的需要,不符合检察事业发展的长远要求。
  (三)科技装备建设方面
  1、加强各级检察机关之间的工作配合,实现办案业务设备的资源共享。尽量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和大宗设备的重复购置,各级检察机关之间可以加强配合,通过实现办案资源的合理利用,达到“少投入、高产出”的目的。对于手机定位系统、侦查指挥车等技术含量高,价格比较昂贵,并且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操作的技术侦查设备,在每个检察机关内部购置一套完备的设备是十分困难的。
  2、电子证据的应用需加大相应的经费投入。新刑诉法第48条明确将电子证据作为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之一说明电子证据的效力和积极作用已经得到认可。由于电子证据的从发现到最终使用要经历保护、确定、收集、分析等多个步骤,其中涉及到的人员和硬件设备众多,其经费需求也相当大。
  3、建立健全公共信息查询系统。尽早与相关部门联网共享信息或建立绿色查询通道,在办案实践中,快速、准确掌握犯罪嫌疑人户籍、车辆、工商登记、房地产登记、通讯等信息对案件的推进有重要作用。
  (作者通讯地址:广西贵港市港北区人民检察院,广西 贵港 537100)
其他文献
研究之窗 本案应认定故意杀人罪还是绑架罪?本案应认定故意杀人罪还是绑架罪? 研究之窗被告人沈某、林某、沈某某、曾某多次以送货等为名意图诱骗郭某出家门,但因种种原因绑架未能得手。同年9月23日四被告人经常跟踪郭某的活动,多次商量如何对郭某实施绑架,而后向其家属勒索钱财。9月24日中午,沈某打电话将郭某骗出,四被告人将其载至福建省长泰县、厦门市游玩,用酒将其灌醉。当晚10时许,沈某、曾某用郭某的手机联
期刊
目前我国刑法理论界通说认为,犯罪的特殊形态仅存在于直接故意中,间接故意不存在特殊形态。其理由在于:从主观方面分析,犯罪人对自己行为所可能造成的一定危害结果发生与否持“放任”态度,即发生与否都为行为人放任的心理所包含,谈不上对完成特定犯罪的追求。从客观方面考察,间接故意犯罪受主观“放任”心理的支配,客观上不可能存在未完成特定犯罪的状态,因为客观上出现的此种状态或彼种结局都是符合其放任心理的。对这种案
期刊
【案情】  2009年,犯罪嫌疑人汪某(男)与漳州市某电源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源公司)订下协议,收购该电源公司废铅渣。而犯罪嫌疑人张某(女)于2010年4月份被电源公司聘为仓管员和过磅员(负责记录磅机的重量读数),主要负责公司货物进出仓,包括废铅渣出售时,负责监督装车过磅事宜,再将磅单交公司进行核算。  为了多装少报,汪某分三次送给张某好处费11000元,因而五次从公司拉出高出磅单记录数的铅渣
期刊
摘要:惩罚性损害赔偿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赔偿制度,它对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其在实践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如消费者身份的认定、适用范围的认定等的问题。笔者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给出自己的建议,以期能够对此项制度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惩罚性损害赔偿;法律责任  一、惩罚性损害赔偿概述  关于惩罚性赔偿的起源问题,学者间存在不同观点。一般认为,英美
期刊
为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限制国家权力的过分扩张,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刑诉法赋予了律师在刑事诉讼中更大、更独立的执业权利,提高了律师参与刑事诉讼的可操作性。这一大修改,对当前公诉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挑战一:  律师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实有关证据”,“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律师在审查起诉阶段通过全面阅卷、会见犯罪嫌疑人,知悉案件的全部证据及全案的
期刊
摘要:2013年10月2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新消保法”)。新消保法规定:消费者在七天内有“后悔权”。本文在分析后悔权的概念及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消费者在行使后悔权时应该注意的如除斥期间的适用、如何认定经消费者确认、运费负担等问题,提出相关的实务操作意见,以期对后悔权的理解适用有所裨益。  关键词:后悔权;除斥期间;兜底条款 
期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于2009年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对社区矫正做出了明确规定。2012年1月10日,“两高”“两部” 联合印发《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通知,至此,社区矫正工作从试点到正式列入立法条文,明确规定社区矫正是对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暂予监外执行、被裁定假释在社会上服刑的四种罪犯刑罚执行的一种方式即非监禁刑
期刊
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起诉书后,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公诉人可以讯问被告人”。人民检察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规则》也将“讯问被告人”列为公诉人在法庭上依法进行的重要诉讼活动之一规定在该规则第289条第二项中。因此,积极、主动地在法庭调查阶段讯问被告人代替过去仅对未调查清楚和遗漏问题而补充讯问被告人,这是庭审方式改革中,公诉机关公诉人角色转换的重大举
期刊
热点透析 新形势下民行检察工作的思考新形势下民行检察工作的思考 热点透析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基本法律,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则,是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检察监督的重要依据。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对审判监督程序的相关条款作出重大调整,对民行检察工作的开展产生了较大影响。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肤浅意见。  一,抗诉案件门槛提高,抗诉案源减少。新民诉法规定,在三种条件下,当事人才可以向检察机关申请抗诉或检察建议
期刊
醴陵市人民检察院以最大限度地挽救涉罪未成年人,最大限度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本地实际,积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切实履行好各项检察职能,不断提升检察执法公信力。在办案中,未检科工作人员能准确把握好法律的硬度,同时也传送了法律的温度。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应。  一、实践案例。  2013年7月2日23时许,犯罪嫌疑人贺某(系未成年人)在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情况下,驾驶普通二轮摩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