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msli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作为高校共青团工作人员,在工作实际中,就当前青年大学生受教育体制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部分呈现功利、不诚信、缺乏信仰、急功近利等面貌,亟待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教育;价值观
  笔者在日常工作中,贴近青年,知青年需求,亦知青年之不足,在当前各类新媒体的网络自媒体时代,学生思潮受到强烈的冲击,笔者在一次和学生思想交流工作中,学生反映一個高校现状,很多大学生当前运用跳蚤市场APP软件,在里面进行各类生活学习工作的用品交易,但由于高校很多教学属于大课堂模式,任课教师难以辨别学生是否真实到场学习,有学生利用此情况在里面发帖子,在APP平台里,请代上课的同学,帮忙点到签名,一天以50至100元价格不等,在此帖子出来之后,响应者不少,在大学生群体里已经形成了不成文的交易,甚是通过平台建立各类代课代考的QQ群、微信群,严重的影响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诚信观念。
  笔者所在的学校属于医学类大专院校,学生第三年均要下点到各大医院进行为期8个月的临床实践,从近几年的团学会干部角度审视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在日常工作中,表现都很积极突出,但在大事面前,就出现无原则,急功近利的现象,就下点选择实习医院,笔者每年都会遇到学生干部来谈想法的,笔者会从面试遴选技巧、沟通技巧、着装打扮、语言表达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但仍然会有部分团学干部提出让笔者直接去找教务处落实实习医院。
  再者,笔者经常组织各类思想教育类活动、社会实践及青年志愿者活动,就近几年来看,学生唯权、唯金、唯利主义日趋严重,学生很多时候开门见山要求获取响应补贴及奖励,比如笔者学校在承办一个市级部门的活动,需要一个开场舞活跃气氛,后来团学干部学生商定由学校舞团(由学生自发组成的兴趣团队)进行开场,但在活动即将开始之际,舞团的学生提出要有响应的经费,经过笔者再三引导学生才接下该活动,笔者由此引发深思,思考当前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最终在青年学生身上留下的痕迹到底是什么?当前市场经济和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带给青年学生的负面影响,以及家庭教育和社会大环境带给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是否正确的问题等。
  综合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当前青年学生,在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的形成过程中,遇到很多负面不可取的消极内容,尤其在当前的高校中的教育体制下,教育更多的指向专业、指向就业,而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是非常缺乏的,一个缺乏文化底蕴的高校,培养的人才就是不全面的,“以史为鉴”,我们在经济大发展的今天,在学生群体中出现的拜金主义、人情冷漠、功利主义、信仰缺乏等已经引发一系列问题,所以,当前很有必要将中华传统文化引入日常教育机制中,应当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开设特色的传统文化课程。顾名思义,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演化,道德理念传承,民族精神观念形态,各种文化思想的总体,在新时期,已成为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养分,在其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理想信念、爱岗敬业等重要思想观念养成的重要导向,同时也是让青年学生将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实践教育、爱岗敬业教育、思想情感教育等融会贯通,进而产生思想共鸣和情感共鸣,使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做到行知求索相统一,不断增强自信,砥砺品格,实践成才。
  在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文件要求学校要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体系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做好传统文化育人工作,将传统文化教育和现代教育结合互通,加强文化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让青年学生养成“习惯成自然”的优秀自然行为准则,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总书记习近平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立德树人为中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的全过程,重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传统文化与思想教育是相通相助的,至此,全国自上而下在高校中,出現学习传统文化热潮。
  2017年在全国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要求在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抓住引导重点,充实文化内涵,健全工作机制,做到团教协同,注重活动项目建设,重视成果展现,以“学习讲话”、“百家讲坛”、“四进四信”等育人、铸人工程,引导学生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为主线,培养“青年工程”。在团学工作中,笔者从思想引领中,开展系类传统文化的引导,比如“传承民族文化精髓 立足岗位实践成才”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集体诵读“弟子规”,加强对孝、弟、信、亲、仁等传统美德的学习,进而学习接人待物的各项准则,并以优秀学子讲成长故事结合国学、学徒拜师、传统礼仪、国画、诗画、戏曲、武术太极等传统文化艺术以点带面,深化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将文化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协调发展,积极营造大学生先进典型的生成环境,在活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笔者不难发现,青年学生其实很乐意学习传统文化,尤其是在我校举办的《人文基础课程》实践活动展演中,对国学、戏曲等大批同学积极参与,表演的话剧《春雷》、国学《孔子学》等,在学生中引起讨论热潮,并取得效果良好。
  传统文化的最终目的就是人生教育,生命教育,即培养一个真正的人,高校大学生应当主动积极接受并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入脑入心。
  作者简介:李洵(1986.6-),女,职称:初级职称,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美学。
其他文献
围绕闽南漳州畲民与香菇关系,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文本分析,从中发现漳州香菇历史悠久、地位较高、影响深远,文本记载历经变迁,培育树种日益增多,培育技术不断发展,均与区域社会历史文化变迁密切相关。由此重写漳州香菇历史文化,还原漳州香菇应有的历史地位,对新时期香菇历史文化研究多有启示。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媒体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实践当中。QQ、微信、微博、MSN等自媒体已经在现代大学生当中高度普及,自媒体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它带来的严峻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加强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研究,积极认真地探索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对策或途径,已经成为现代高校的艰巨任务和崭新课题。  【关键词】自媒体;大
期刊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成就斐然,其中灾害治理工作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防灾、减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经验。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灾害治理的研究不断深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研究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我党灾害治理的研究以“政策-效果”的叙事模式为主,近年来也有学者关注到革命时期灾害治理过程中的复杂性。关于建国后党的灾害治理的研究成果数量丰富、视角多样,涵盖党的灾害治理思想、灾害治理行动、灾害治理经验,并有相当数量的跨学科的对策研究,从历史经验出发讨论未来灾害治理的改革方向。对该问题的总结也有助于
【摘 要】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结合具体问题,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进行分析,能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小学生阅读热情,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成绩。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当下,基础教育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和灵魂是素质教育。但是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之中,很多教育工作者对于素质教育认识还
期刊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工作原则,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工作。故此,各级党校教师“心灵要美”,做到“心中有党”;各级党校教师“语言要美”,做到“说话爱党”;各级党校教师“行为要美”,做到“行动为党”。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提升精神钙,培养正能量,炼就坚强党性,用实际行动报答伟大的党。  【关键词】党校教师;教学;要求行为  
期刊
【摘 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其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初中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思品课是教师对学生开展德育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系统学习德育方面知识的主要途径。在实际的德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依旧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本文将简要分析如今初中德育教学的现状,并从中寻求有效的解决措施,旨在为如今初中德育工作顺利开展寻求新的路径。  【关键词】初中德育;困境;解决措施
期刊
【摘 要】思辨力是思品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培养学生的思辨力首先要立足思辨能力,挖掘文本资源,其次要巧设思辨话题,如创设冲突性问题、设置课堂辩论、创设两难情境来提高思辨技能。  【关键词】思品教学;思辨力;文本;独立思考  思想品德课程强调的思辨力是初中生能运用辩证的、历史的观点和批判性思维方法看待社会问题,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独立思考,从而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如果缺失思辨力的支撑,学生
期刊
宿豫丁嘴金针菜生产系统是以金针菜生产为核心的农业系统,于2020年入选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金针菜作为中国原产作物,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经历了由观赏植物到药用植物、再到食用蔬菜的转变。而江苏宿豫丁嘴地区凭借良好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不仅成为金针菜的重要产地,而且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以金针菜生产为核心的宿豫丁嘴金针菜生产系统,传承至今。本文拟以金针菜在中国种植历史以及角色的转变为背景,通过分析宿豫地区自然、经济、文化等条件,挖掘金针菜生产系统经济、生态、文化等方面的价值。
作为最古老的节气之一,夏至兼具“节气”和“节日”的双重身份,其文化表现形式与相关社会实践遍布在信仰与民间禁忌、饮食与食物制作、生活与农事民俗等多个领域。作为活态文化传统,夏至节俗伴随着地域的转换、时代的变迁,构筑起了纷繁绚烂的文化图景,但无论如何变幻,其演化的内在逻辑始终是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产生活模式为中心,体现着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对话与融汇,是能够持续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滋养的优秀文化遗产。
中国的土地曾几乎完全被森林覆盖。然而,在漫长的时间历程中,这些森林在农业、工业的扩张下不断缩小,以便为人类腾出土地。[1]研究中国环境史的外国学者马立博注意到,曾在中国土地上自由活动的虎,如今已大量消失,且其分布范围“与中国的边境线是如此重合,并非偶然”[2]。这说明,森林与人类社会之间存在着极为深层、复杂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