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白细胞抗原DQ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关联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y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温州地区汉族夫妇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Q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的关系。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法分析50对URSA夫妇(URSA组)和66对正常妊娠史夫妇(对照组)HLA-DQA1及DQB1等位基因,分析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夫妇双方HLA-DQA1及DQB1等位基因相容性。

结果

URSA组女性HLA-DQB1*03:03等位基因频率为21.00%,与对照组女性的9.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433,95%CI:1.232~4.894,χ2=5.657,P<0.05)。对照组女性HLA-DQB1*05:03等位基因频率为3.03%,在URSA组女性中未检出。对照组男性、女性HLA-DQB1*05:0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06%和5.30%,而URSA组夫妇中均未发现。URSA组夫妇共有HLA-DQA1等位基因占70.27%,高于对照组夫妇(4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931,95%CI:1.216~7.067,χ2=5.908,P<0.05)。

结论

温州地区汉族人群中URSA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且与夫妇双方HLA-DQA1等位基因相容性增高有关;女性HLA-DQB1*03:03等位基因可能是URSA易感等位基因,夫妇双方HLA-DQB1*05:02等位基因及女性HLA-DQB1*05:03等位基因可能是URSA保护基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以旋髂浅动脉为轴心动脉的髂腹股沟皮瓣"U"形修薄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进行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 方法2009年6月至2014年5月,对7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2~ 45岁,平均32岁。受伤原因:冲床压伤4例,热压伤1例,车祸伤2例。创面大小为14.0 cm × 10.0 cm~ 6.0 cm × 5.0 cm。均伴有不同程度
目的对 ITGB3基因新的终止突变c.1476G>A进行体外表达研究,以阐明其功能。方法 应用体外定点诱变技术构建突变型 ITGB3 c.1476G>A 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转化感受态细胞,提取质粒后测序验证。采用非脂质体介导重组质粒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癌细胞株(Chinese hamster ovarian cancer, CHO)细胞,经G418筛选获取稳定表达细胞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通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和产前B超检查,探讨染色体倒位与临床效应的关系。方法在无菌条件、B超引导下,对13 727例妊娠19~23周的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于孕11~13周以及20~24周行超声检查。结果13 727例羊水细胞共检出倒位核型191例(1.4%)。倒位核型中超声征象异常检出率为6.8%( 13/191)。遗传性倒位占92.1%( 176 /191) ,而新
目的探讨采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组套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在鉴别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与MD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针对MDS常见异常的组套探针,对94例形态学拟诊为AA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FISH检测,检出具有MDS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1例9号环状染色体患儿临床表型异质性的细胞和分子遗传机制。方法应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分析患儿的染色体核型,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技术分析其性染色体,PCR扩增后进行SRY基因的测序,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rray-CGH)基因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