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改革应根植于现实的土壤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yqyy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想几年前,当我捧着一本《基础教育改革刚要》解读时,内心的激动之情难于言表,就好像失去多年的孤儿突然找到了慈母,仿佛是黑夜里的行人忽然看到了前方的灯塔。于是我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解读和各种形式的培训,带着发光的眼睛敬仰台上的专家,侧耳聆听着不断重复的“新课程”,搜寻着最前沿的教改信息。尝试着用新的理论武装自己,把新的理念用到课堂。但是随着思考的逐步深入和新的教学实践不断的展开,我的困惑伴随着发现的问题与日俱增。这样的新课程改革还能走多远?
  据专家称,这次课改的很多标准是“海归派”定的,与那些“海流派”相比,海归派的确令人肃然。但是我越来越发现他们带回来的礼物有点不大符合中国人的胃口。
  海归派将我们以前的传统教育视为“精英教育”,认为它是牺牲了多数的学生来培养了少数的精英学生,而美国的教育才是大众教育,因为所有的孩子都得到了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只要细加分析,不难发现这是个悖论,因为很多专家在解释这一理论时,最深恶痛疾的就是以前的精英教育没能培养出专家希望的精英来,而只有美国式的大众教育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但现实情况是所谓新型的“大众教育”只是建立在所有孩子都愿意学的憧憬里,各种制约因素让所谓的“大众教育”很难在现实的土壤中开花结果,很难从面上展开,最终的结果还是牺牲多数孩子培养了少数精英。很明显,这些海归派在构建理论时忽视了现实中的教学土壤,而是一味地照搬海外的理论。
  韩军老师说:当下中国的语文教育,最根本和迫切的问题,不是所谓的“创新”,而恰恰是应当“回归传统”“守住传统”“整理传统”。创新须是在尊重、整理传统成果的基础上的整合,须是在尊重母语教育固有的特点基础上的“求真”,须是在讲究实效基础上的务实,而不是“另起炉灶”。
  然而,本次课改追求的是一种由课程新理念到新教师、新文本、新课堂、新方法的全新的境界,走的是一条要重建必须先打破的路。自上而下的理念先行使改革第一步就迈得很远,远得扯断了联系历史和现实的肌腱,使愿景和执行力之间出现了不协调,远得使人们在极度的兴奋后不加冷静的思考,在美好的憧憬中忘记了现实中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基本上分新旧两大类。旧课堂大家都熟悉,就是被非一线专家所不齿的“满堂灌”“填鸭式”,上升到理论就是“知识本位”“教师主体”。新课堂教学就不一样了,“满堂问”“满堂讨论”,问题不论巨细,一律要讨论,机械地合作探究,学生说到哪里,老师就跟到哪里,如果再来个课件,用用多媒体,做到美、色、声、像俱全,“君子动口不动手”“你方唱罢我登场”非常热闹那就是新课标,新手段了。
  为了取悦领导专家,我们很快找到了一种固定的模式:课前下发预习案,让学生们充分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先交流展示后小组讨论,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说,能读,能唱,能演,充分展示综合素质,课堂上必须有现代教育手段,教师能像导演一样穿针引线,让这台“戏”演得热闹而精彩,课后还要布置一项没有唯一答案的巩固性作业。专家说这真是一节好课啊。于是,所有对新课程一知半解的教师们便依葫芦画瓢,课堂上更加热闹!
  然而热闹的背后是什么?是浮躁,是教师的浮躁带动了学生的浮躁;是浅薄,是教师用平面的思维“规范”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导致了语文教学的浅薄:是误读,是教师对新课程的误读导致了语文课的“变味”。
  笔者认为,从传统课堂教学到新课堂的转变也不能忽视课堂教学常态的继承,因为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在原有的课堂中进行,再新的课堂教学也必须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再先进的教学改革也必须根植于现实土壤。
  再看看新课程下的语文,承载的东西太多,可谓不堪重负,就一堂课来说,要有三个维度的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还要考虑态度情感价值观。在人们的吵闹声中,语文承载着工具、承载着人文,承载着各种主义,承载着多项目标。要培养各种能力,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我的理解就是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现象,语文都要承担。
  连高考命题都这样,好好的一个“阅读一般自然科学类的文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竟在考查能力的幌子下把语文试题的问题编得像黑话一样,以致许多师生搞不清命题人究竟要我们干什么?
  语文有必要弄得这么纷繁复杂。神秘莫测吗?什么是语文?吕叔湘早就说了,语文就是语言和言语,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是口头语言,写在纸上的是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
  基础教育改革应该关注现实。我国的基础教育面广量大,属世界之最。努力深化教育改革,对切实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祖国的繁荣富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显然,课程标准一再强调语文课程的基础性。语文就是母语的教学识字、说话、写字、作文、阅读、交际能力等等,陪伴人的终生。
  试看现在的教学目标。滑不溜鳅的,让人无懈可击,学生跳一跳够不着,再跳一跳还是够不着。学生语文素养到底提高了多少?有人戏称语文就像个大筐子,但这个筐子没有被编织好,漏洞很多,什么东西都往里装,结果什么东西也没有留下。语文教学出现了一个“魔鬼三角区”,学生最害怕的是语文考试,最缺乏成就感的是语文教师。
  语文教学应该把要求降低一点,目标具体一点,内容基础一点,课堂实在一点,高考试题也实在一点,毕竟中学阶段还是基础教育阶段。希望对每一阶段的语文教学能有一个明确而又合理的目标定位,教材内容的剪裁,重难点的确定。教法的选择,过程的安排等等,都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旁枝斜逸、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确能博得课堂“轰动效应”,但这种乱作为的结果,却丢失了原本教学的基础,得不尝失。
其他文献
学校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必须充分发挥学校中诸多因素的作用,我认为可以从校长入手。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提到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中蕴涵着管理中最关键的人物选拔。对于学校管理而言,核心就是校长。如果一所学校的校长选好了,就会给学校的发展带来推动作用,反之,会起到阻碍作用。因此,一校之长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关心群众,树立亲和形象    学校是一个团队,校长是团
期刊
“当校长不容易,当好校长更不容易”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一件事让我动摇了这种观点。  今年夏季,受教育局指派,我被调到四方溪乡中心完小任校长。接任那天,我就隐约听见教师们私语:“校长怎么调了?校长是个好人啊。”言语中流露出的难分之情不言而喻,当时我只当一般的人之常情,周校长在此工作21年了,也没太在意,也就没多想。开学了,学生陆续到校,开学工作有条有理的开展着,只是隐隐感到有些不同寻常,教师们和
期刊
21世纪主导型经济是知识经济。江泽民同志曾经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我们只有牢牢抓住创新教育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让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才能造就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开拓型人才。新课改倡导要实现新的学习方式的效益的最大化,而自主学习区别于以往的接受学习、机械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在思想
期刊
强化薄弱学校建设,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普九”之后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是现阶段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受公平教育的重要保障。深入开展校本教研,灵活运用校本教研成果,推动校本教研深化,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  校本教研是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不断深入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在学校持续发展;决定
期刊
2008年10月,某县教研室对全县20%的初中化学单科优秀学生进行了调研考试。因为是调研考试,所以命题的同志有意加大了基本技能所占的比例,基础知识占总分的60%,基本技能占40%,考试结果如下:全县最高分75分,最低分37分,平均分55.61分,参加考试的共736名学生,70分以上的仅有17名。随后笔者对前100名考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如下:  基础知识得分所占百分比为70%,基本技能得分所占
期刊
[摘要]在班级管理中首先要做到“勤”,其次要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班级中存在的问题,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广泛地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自然现象,用地理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教师 学生 班主任 表率 职业道德    教育不仅仅是要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
期刊
“教”的基本含义是“传授”,而“育”的基本含义是“培植”,可见“教”和“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将教育工作片面理解为知识教学,而忽视了传授做人的道理,致使出现诸如“只教书不育人”的种种做法。其实,从现行教材本身的育人性和教学过程的育人性来说,“只教书不育人”是不容许存在的,但在实际工作中,重“教”不重“育”的现象确实较为普遍。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期刊
小学是培养基础人才的摇篮,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小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而且要教给小学生学习的方法,尤其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本文就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作肤浅的探讨:    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探究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首先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探究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主
期刊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因为小学生是打基础的时期,是品德教育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也是影响人一生的关键时期。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受用终生。小学生来自不同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出生在乡村的儿童,其父母大多是农牧民或个体商贩,大多文化层次不高,但望子成龙的心理非常迫切,但又
期刊
一、问题提出    近年的乡镇、县属中学、中心校,学生学习成绩差,基础薄弱的学生占有相当的比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关注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这对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有着重要意义。下面,从基础薄弱学生在政治课堂中的学习表现、学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实施对策进行探讨研究,以期全面提升薄弱学生的能力。    1、基础薄弱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学习中的表现  政治课的教材比较抽象,理论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