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生而舞,为大众而舞”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g_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著名舞蹈艺术家、舞蹈理论家、舞蹈教育家吴晓邦先生是20世纪中国新舞蹈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和实践者,为中国新舞蹈事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他提出的“为人生而舞,为大众而舞”的艺术理想,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给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工作者以深刻的启迪。舞蹈艺术工作者应确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为人生而舞,为大众而舞”的社会情怀,为新时代喝彩。身处伟大变革的时代,更加需要舞蹈艺术工作者培育创新品格,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既要贴近实际,又要影响实际;既要贴近生活,又要引领生活;既要贴近群众,又要引导群众。才能不断攀登艺术高峰,舞出精彩人生。
  关键词:吴晓邦;舞蹈艺术;创新;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J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4-70-3
  著名舞蹈艺术家、舞蹈理论家、舞蹈教育家吴晓邦1906年12月18日生于江苏太仓沙溪镇,他是20世纪中国新舞蹈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和实践者,为中国新舞蹈事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提出的“为人生而舞,为大众而舞”的理想,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给我们以启迪,给我们以鼓舞。舞蹈工作者要悉心领会他的这一理想的深刻内涵,用以指导现代舞蹈艺术实践。
  一、当代舞蹈工作者应坚持“为人生而舞,为大众而舞”的社会情怀,才能不断攀登艺术高峰,舞出精彩人生
  靡靡之音使人颓废,铁板铜琶使人振奋;低俗的东西腐蚀心灵,高雅的艺术陶冶性情。作为当代舞蹈艺术工作者,就要像吴晓邦先生那样,始终追求健康向上的艺术境界,拿出好的作品奉献给社会,鼓舞民众精神,陶冶观众情操,愉悦大众身心。
  要牢记社会责任。吴晓邦先生具有高度的时代责任感,早年他在日本求学,有一次看节目时,一个表现社会不平等而造成冤屈,从而揭示黑暗与罪恶的现实社会的舞蹈《群鬼》,强烈地震撼了他的心灵,让他看到了艺术激励意志、改造人生的力量。经过反复思考,他毅然放弃经济学的学习,转而献身舞蹈事业。他的抉择表现出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他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主张舞蹈艺术应当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现民众喜怒哀乐。他的大部分作品是用象征、暴露、暗示、讽刺等艺术表现手法,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虚伪,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进步作用。
  1935年和1937年,吴晓邦先生两次举办作品展示会,上演了他编导并演出的《傀儡》《小丑》《送葬》《拜金主义者》《和平的憧憬》《幻想的破灭》等十多个反映社会现实的舞蹈作品。他的“为人生而舞,为大众而舞”的艺术主张和亲身实践,犹如一股清风,对当时充斥于酒绿灯红的大都会的那些带有商业性色彩的色情、庸俗表演,是一个有力的冲击与扫荡。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刻,吴晓邦先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把舞蹈当作唤起民众的号角。他先后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传递情报者》《游击队员之歌》《大刀进行曲》《流亡三部曲》《血债》《丑表功》《春的消息》等多部舞蹈作品,控诉日本帝国主义暴行,揭露汉奸、卖国贼的丑恶,颂扬爱国军民不屈的战斗精神,鼓舞着全国民众坚持抗战。
  而今天,一些舞蹈工作者似乎缺少应有的社会情怀,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更关心艺术成果带来的收益,从而淡薄了“为人生而舞,为大众而舞”的理想。近几年,在全国性舞蹈艺术作品比赛中,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比较少,而古典题材的作品、与现实距离较远的、反映神仙鬼怪的作品却占有不小的比重。因此,我们舞蹈工作者要牢固地树立起历史使命感,勇敢地担当起社会责任,付出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创作出讴歌改革开放、赞美科学发展、弘扬理想道德、促进变革创新等具有社会价值的精品力作,奉献给广大群众。让舞蹈艺术走近普通百姓,激起老百姓的共鸣,为弘扬主旋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要不断完善自我。文艺工作者的高境界就是德艺双馨。首先,要有高尚的品质。要以德为先,时刻把“德”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如果人格德行不好,职业操守不佳,很难想象他的艺术作品能蕴含多少美好的情操志趣。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各种诱惑,更应注意“德”的修养和人格精神的锤炼,做到一身正气、一腔热血、一副柔肠、一片真情,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模范行为去感染观众,影响观众。其次,要有精湛的技艺。精湛的技艺源于学习。可以说,成就艺术之路,就是一条学习之路。吴晓邦先生为了学习现代舞,曾赴日本留学。而后,他又深入地研究德国表现主义现代舞的理论与技艺,研究学习美国现代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的作品,并创办了自己的舞蹈学校。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人。我们舞蹈艺术工作者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不断学习新知识,向书本学,向实践学,从民间学,从好的作品中学,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同时,精湛的技艺也源于苦练。舞蹈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工作,但自古以来有所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雨果说过:“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许多高难度的动作,不经过苦练是不可能做好的。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的人,才能攀登艺术高峰,舞出精彩人生。
  二、当代舞蹈艺术既要贴近实际,又要影响实际;既要贴近生活,又要引领生活;既要贴近群众,又要引导群众
  人民群众需要艺术,艺术需要人民群众。创作出紧扣时代脉搏、揭示生活本质而又能使人民群众受到教育和鼓舞、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的优秀舞蹈艺术作品,是时代赋予舞蹈艺术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也是人民群众对舞蹈工作者的热切期盼。
  在解放战争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吴晓邦先生深入部队体验生活,了解步兵、骑兵、炮兵的战术技术动作,学刺杀,学投弹,学射击,和战士一起摸爬滚打,创作出了反映大练兵、迎接大决战的新型军事舞蹈《进军舞》。这支舞蹈大气磅礴,充满激情,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斗志,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拥军热情,深受解放军战士和人民群众的喜爱。伴随着解放大军的前进步伐,《进军舞》也舞遍了全国,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热烈欢迎,成为团结教育群众和打击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进军舞》获得巨大成功的事例说明,实践是大课堂,生活是教科书,群众是好老师。心离群众有多近,作品离群众就有多近。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反映实际的真谛,揭示生活的真理,感受群众的真情。创作出的作品才能充满生活气息,才能抓住观众心理,吸引观众眼球。因此,舞蹈工作者要始终贯彻“三贴近”的要求,创作出真正为人民群众喜爱的舞蹈作品。   首先,既要贴近实际,又要影响实际。应当看到,客观实际纷繁复杂,有表象有本质;现实生活丰富多彩,有鲜花有枯叶。贴近,并不意味着机械地迎合、被动地跟随,更不能片面追求“卖点”和经济效益,把低级趣味当生动活泼,把庸俗暴露当喜闻乐见,而是要紧追时代,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给人以坚定的信念、创造的热情和奋进的力量。
  其次,既要贴近生活,又要引领生活。贴近生活是为了反映生活,而反映生活不是“照镜子”式的反映,不是“洗照片”式的复制,更不是专挑生活中落后的、稀奇古怪的东西去渲染,而是要发挥舞蹈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抓住生活本质,揭示生活真谛,吸吮生活醇香,使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引领生活上有所作为。
  第三,既要贴近群众,又要引导群众。贴近群众不是迎合、取悦群众,而是要求舞蹈工作者深入到群众中去,感受群众实践,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愿望,把握群众脉搏。在充分尊重传统民俗、风俗、习俗的同时,宣传新知识,传播新理念,进而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歌颂群众新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作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给群众以启迪,给群众以感悟,使人民群众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受到教育和鼓舞。
  三、身处伟大变革的时代,更加需要舞蹈艺术工作者培育创新品格,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而艺术创新,是艺术得以延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吴晓邦先生在国土沦陷、社会黑暗的情况下,敢于直面人生,积极倡导“新舞蹈艺术运动”,开创了中国现代舞的先河。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时代,也是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更加需要我们培育创新品格,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把更多的艺术精品奉献给广大观众。
  坚持不断创新,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背负历史感与面向现代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有着辉煌厚重的历史,优秀的民族文化孕育了数千年薪火相传的文明。历史值得骄傲,历史不能忘记,优秀的历史更需要传承,这是舞蹈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但我们在背负历史感的同时,也要积极地面向现代化。一方面,植根传统、突破传统,用现代的理念在民间舞蹈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升华,从传统中寻找现代。像独舞《扇舞丹青》《风吟》等现代型的中国古典舞,“充分运用了现代艺术更为新颖的手段,抓住当代中国人的民族文化心理,并将其与艺术革新结合起来,顺应当今时代的人民对古典舞的审美期待”,就双双获得了第五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表演一等奖,也受到观众一致好评。另一方面,紧跟时代,不断创新。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感的,具有鲜活内容和新颖形式的作品。在内容题材上,反映现代火热生活;在舞蹈动作上,融入现代动作语汇;在人物造型上,凸显现代人物性格特征;在背景音乐上,体现当代音乐色彩韵味;在灯光舞美上,借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时尚化包装等等。像上世纪50年代的《红绸舞》《摘葡萄》,60年代的《丰收歌》《洗衣歌》,70年代的《再见吧,妈妈》,80年代的《担鲜藕》,90年代的《千层底》以及进入新世纪后的《出走》等一大批优秀舞蹈作品,就是紧跟时代,在当时极具现代感的成功范例。
  二是扎根民族土壤与面向世界的关系。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积淀,有着非常丰厚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其中,凝结在身体动态语言中的民族情感、民族的伦理观念、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的审美心理以及民族的精神韵味,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态,这是使一个民族最终凝聚成为一个民族的终极因素,这是一种使一个民族被区别、被辨认的显著标识。”她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仅1949年至1962年,在历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就有55个民族民间舞蹈和中国古典舞蹈节目获奖。当然,这是当时的舞蹈工作者深深地扎根于民族土壤,对古典舞蹈和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收集整理、发展创新取得的丰硕成果。如杨丽萍编创的原生态舞蹈《云南印象》,在国内外的演出场场爆满,经久不衰。由此可以看出,越具有民族性的艺术,也就越具有世界性。我们舞蹈工作者要继往开来,深入挖掘民族舞蹈宝藏,创作出具有一流艺术水准的舞蹈作品,走上世界舞台,展现给各国观众,让世界各国人民通过舞蹈作品,了解和平崛起的中国,认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
  三是继承传统与面向未来的关系。历告诉我们,所有的现代艺术,都是在古典艺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这就是继承。但表达的内容和表现的形式已打上了新时代的烙印,体现了新时代的风采,这就是创新。可以说,创新是传统的发展,是继承中的变革与重建。继承传统关键在于面向未来,推陈出新。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中有着大量的传统文化精髓,是我们舞蹈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源泉,需要我们去开掘和继承。但继承不是依样画葫芦,不是简单的再现,而是要走在时代前列,面向未来进行创新。继承的过程,应该是创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需要有超前意识,需要有新思维、新理念、新创意。在这方面,王玫的《蒙太奇·1999》、陈惠芬、王勇的《天边红云》、金星的《半梦》、胡嘉禄的《独白》《绳波》、曹诚渊的《鸟之歌》等作品,都作了有益的探索,也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认可与欢迎。由此可见,只要我们舞蹈艺术工作者走出思维定式,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用思维形式的求异性、思维过程的辩证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以及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展开幻想的翅膀,作出大胆的探索,同时,把握舞蹈发展的趋势,精心培育年轻人才,学习借鉴他山之石,不断求新、求变,就可以创作出更多适应时代、面向未来的优秀舞蹈作品。
  总之,时间的车轮虽然早已进入21世纪,但吴晓邦先生“为人生而舞,为大众而舞”的理想,仍然给我们当代舞蹈艺术工作者以深刻的启迪。“人类舞蹈史上每一个新的舞蹈类型的出现,都是在历史坐标上的‘现代’舞。都是当时的‘现代’人追求无限发展,以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去寻找舞蹈发展的无限可能性的努力。”因此,我们舞蹈艺术工作者一定要确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紧跟时代,紧贴生活,紧靠群众,求新创新,拿出精品佳作,为新时代喝彩,为人民群众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
  参考文献:
  1 刘青弋,贾安林,中外舞蹈作品赏析(第一卷)[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218
  2 刘青弋,贾安林,中外舞蹈作品赏析(第一卷)[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11
  3 刘青弋,贾安林,中外舞蹈作品赏析(第一卷)[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114
其他文献
摘要:声乐是一门科学的艺术。声乐的学习有很多种方法和途径,目标虽然是一致的,但如何才能更快更好的掌握声乐的学习,就要求我们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要讲究其科学性,要注重声乐训练的程序。根据科学的训练方法,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扎稳打,循序渐进,从而顺利达到目标。本文试图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声乐学习的科学性、正确性、简捷性。  关键词:科学;高位安放;气息;程序;简捷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人物造像,是在汉文化思想体系孕育下先人创造出来的艺术,较之于古希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出来的雕塑艺术,乃独树一帜,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建国后教学体系的西化,连续三代人学习传统条件的缺失,故绝大多数的中国学者、雕塑从艺者,并没有真正了解到中国古代雕塑的价值,更没能好好的研究。今天当代艺术家在借鉴、学习上,缺乏系统的认知和了解的途径,更多的人只是在学习上作
期刊
摘要:婺剧是流传在我国浙江省中南部的一个重要剧种,当前,在浙江省中南部以金华为中心的农村地区,婺剧民间戏班蓬勃发展。初步调查统计,目前约有超过400个民间戏班、近万名艺人活跃在以金华为中心的广大农村,婺剧农村戏班在农村社会中,特别是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了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民间艺术;民间戏班;精神文明建设;社会调查  中图分类号:J60-02 文献
期刊
摘要:职业教育要完成“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教师素质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如何提高艺术类舞蹈教师素质,以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已成为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十分紧迫的问题。舞蹈教师的职业性质要求教师不仅要拥有所教舞蹈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是能引导学生走进舞蹈的殿堂。舞蹈教师的职业属性应该是工作态度、知识体系、能力结构三方面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职业教育;舞蹈
期刊
摘要:“从杜尚开始,所有的艺术其本质都是观念艺术,因为艺术只存在于观念之中。”观念艺术侧重理念并渐渐靠向哲学,亚瑟·丹托(Arthur C.Danto)由此得出了艺术的终结论。然而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推导,在现实中观念艺术并没有成为艺术的终结者,而是秉承着传统的艺术精神继续发展。  关键词:观念艺术;终结;哲学;历史  中图分类号:J1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
期刊
摘要:以能力为本位,培养高素质和具有创新思维及技术技能实际应用能力的舞蹈专业人才,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中国舞蹈事业发展对舞蹈教育的要求。演出实践能够使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都有收获。  关键词:演学结合;以能力为本位;课程体系;演出实践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3-96-2  一、引言  艺术院校是艺术家的摇篮,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艺术人才的地
期刊
摘要:一部是风靡话剧界20余年的经典之作《暗恋桃花源》,另一部是韩国2005年最卖座的电影《欢迎来到东莫村》。它们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有许多值得研究的灵犀之处。两部作品都通过构建乌托邦式的虚拟世界,来反射其负像——现实。用悲喜相向来凸显乌托邦的实像——现实世界的荒谬性。并相互借鉴艺术创作手法,为电影和话剧的融合作了良好的典范。  关键词:暗恋桃花源;欢迎来到东莫村;悲剧;喜剧;戏剧;电影;乌托邦 
期刊
摘要:在革命斗争年代牺牲的诸先烈之中,有这样一位女性,不管老人还是孩子都尊称她为“江姐”。她就是牺牲于重庆“中美合作所”的女烈士,原名江竹筠。吟唱她高尚品质的歌已成为特定时代的流行曲,她舞台上的艺术形象更深入人心。对于每一位知晓红色革命的人来说,歌剧《江姐》在他们心中已是永不褪色的“经典”,而“江姐”身上具有的“为祖国生,为革命长,为共产主义贡献青春”的红梅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茁壮成长。
期刊
摘要:通过对热贡地区吾屯村的唐卡绘画调查,了解了热贡地区唐卡形成为一种独特画派的背景及其画派风格,並且深入了解其制作过程背后的神圣性指导。我将从热贡唐卡在神圣性指导下,制作过程中的材料选择的角度出发,使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到热贡唐卡是绘制者遵循藏传佛教的神圣性指导,並严格遵守其中的体系,继而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还能很好地保持着神圣的传承。  关键词:热贡;唐卡艺术;制作材料;神圣性;传承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版式设计是一门视觉艺术,它通过文字的搭配、颜色的调和、几何形状的重组、美术图形的合理运用,甚至是摄影等影视资料的恰如其分的应用乃至各种组成要素的和谐搭配更为重要。通过对期刊版式设计的基本原则、视觉规律、基本原素、发展趋势的探讨,指出版式设计在本文编辑工作中的重要性,提出只有追求和谐统一,同时强化风格的版式设计,才能从竞争激烈的期刊市场中脱颖而出,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  关键词:时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