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的制作与传承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z123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热贡地区吾屯村的唐卡绘画调查,了解了热贡地区唐卡形成为一种独特画派的背景及其画派风格,並且深入了解其制作过程背后的神圣性指导。我将从热贡唐卡在神圣性指导下,制作过程中的材料选择的角度出发,使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到热贡唐卡是绘制者遵循藏传佛教的神圣性指导,並严格遵守其中的体系,继而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还能很好地保持着神圣的传承。
  关键词:热贡;唐卡艺术;制作材料;神圣性;传承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4-82-2
  “唐卡”是在特制的画布上绘制有神圣图像的卷轴画,“唐”(tang)是指空间,“卡”(kha)意为卷起的轴画。最初起源于古印度和尼泊尔,成熟于17世纪的中国西藏地区。
  “这个平面空间可以如同宇宙般延展,故唐卡内可仅供奉一尊佛,也可以代表容纳上万神祗的无限坛城;它既是可以幻化作极大或极微的宇宙图示,也是佛教世界观的象征浓缩。”
  一、独特画派形成的地域背景
  热贡(Re-gong)位于安多藏区,地处现今中国版图的青海、甘肃一带,中心地域是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同仁县境内,这里是黄河上游支流隆务河谷的半农半牧区,也是河西走廊与藏彝走廊的交口,呈现出民族文化多样,政治与宗教交错的一种独特文化。
  据史料记载,热贡地区吾屯村唐卡画师的祖先是由吐蕃王朝派到甘青边界的驻兵,其中有部分人是在明朝时期从江南地区发配迁徙而来的军户。这些来自江南一带的屯田人走进了热贡,他们战时为军、闲时务农,在隆务河谷古老的村寨里与原居民们和睦相处。江南的汉文化与热贡藏文化长期互动,其结果是屯田人的汉族身份逐渐淡化,而唐卡等艺术创作技艺中突出了汉地艺术明显影响的痕迹。身处汉藏文化交界带的唐卡艺术人,会在汉藏各地,以自己的画技谋生,汲取了汉藏两地的艺术,使得热贡唐卡形成既有别于西藏艺术风格,又不同于汉地艺术风格,博采两地艺术精华的独特风格。
  二、材料的选择与神圣的制作
  传统的热贡唐卡均是出自具备专门技术的艺术人之手,创作过程需要经历数月或至数年,唐卡的绘制过程是十分复杂、郑重的。绘制唐卡,对颜料的取材和调制、画布的制作都是很考究的过程,造型必须依据《造像经》等经典的标准严格执行(图1),唐卡画师在绘制前后要遵守一系列的仪轨,制作工艺非常繁复。
  笔者曾在2010年和2012年到访于热贡唐卡画师卓么本的家庭画坊,对热贡唐卡的制作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卓么本大师出生在吾屯村吾屯下庄,11岁在吾屯下寺出家,跟随中国唐卡圣师尖措格西研习唐卡,凭着他的智慧深得尖措格西免塘派画法之精髓。尖措格西圆寂后,作为唯一得到其真传的弟子,卓么本开始为安多藏区的各大寺院所熟知,寺院里的许多喇嘛经常来找卓么本指点、拜师学艺。
  (一)关于画布的制作
  绘制唐卡所用的画布材料各地区不尽相同。在西藏最早用的多是麻布,由于当时织机的限制,粗棉线织成的布韧性差,所以画布大都采用麻布。在绘制前将画布绷在画框上(图2),先用白垩粉掺骨胶涂布面,或者是将画布铺开,再在上面刷一层胶脂,稍微干燥一阵后才往上涂一层胶脂调和白灰或其他石粉的涂料。完全干燥后用硬物(如石块、贝壳)研磨砸细。因为用皮革熬制的胶容易招致虫害或使真菌滋生,所以作为画布敷料的胶多使用植物树脂。
  (二)关于颜料的调配
  热贡地区的唐卡艺人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独特的配料、绘画、绘金的科学方法。卓么本与其他唐卡艺人所用的颜色原料皆取自于大地,不是天然的宝石矿物就是稀罕的植物,有的甚至是特别稀有的土壤。颜料的配制均用古老的手法完成,过程及其缓慢、复杂而且十分神秘,比如白色和黄色由年轻男人来打磨,蓝色和绿色则需要娇巧玲珑的女人慢慢地研磨。颜色的调配也很重要。一般来说,一种颜色大概要用四种颜料调配成,比如火红中加入适量黑色变成咖啡色,再加入适量的白色变成红色,大红中加入适量橘黄变成浅红色(图3)。
  用这些颜料绘制出来的唐卡色彩超凡,历经日月永不变色,而纯金敷底、朱砂勾勒的金唐卡和朱砂敷底、纯金勾勒的红唐卡,惊人之美无以言喻。
  (三)关于绘制的仪式
  “绘画如同皈依。”在吾屯村的传统里,村子里的男人都要出家为僧,在寺院里接受图像的训练和学习佛学的经典。在他们二十多岁的时候,可以选择继续留在寺院深造,也可以选择还俗,所以吾屯村的画师都具备僧人的身份和经历。绘制唐卡其实也是画僧或画师实践佛教仪轨的一部分,更是进一步深化修行的必经道路。唐卡画师对于佛神象征图案的掌握,只有在画师对佛法经典的透彻理解后才能达到。唐卡的画面有诸本身、上师传记等,画师根据记载这些神灵的数目和次序的秘密经典来安排,非随意创作,开始绘制之前的仪式,念诵经文、奉献供品、发放布施,为绘画所用场所、材料与工具祈祷。艺术源自追求与信仰,每当卓么本大师执笔绘制唐卡之前,必定诵经,有的时候一部《金刚经》要从清晨念诵到黄昏,诵经会使画师在作画时气定神逸,笔下的神佛宝相才会自然神采超凡。在绘制期间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材料,就是画师的口水,画师每画完一笔,笔尖就要在嘴里蘸一下,用口水将蘸笔湿润后再将颜料涂在画布上,所以我们看到的画师,他们的嘴唇都被颜料染了色(图4)。
  最后一步,也是绘制唐卡最为独特的地方之一。有些颜色,比如绿色可能会伤害身体,但是在颜料中加入的藏药又有保健作用。对于唐卡画师来说,绘制唐卡是将此生的有限融入到唐卡的无限之中。
  三、艺人的传承与保护
  吾屯村沿袭着师徒传承,多以父传子、叔传侄的模式,在亲近的人群内,以对图像的不同技法与理解教导后人,这也是绘画风格的延续。在此之外,佛教的轮回转世观念也影响着画派的传承,这些画师的绘画风格以及自身技艺並不是来自师徒传承,而是归于前世的记忆。在民间,拜师学艺也有着一套严格的规定,一般学画者会选择画技高超、品德高尚的画师拜师,画师方面也会根据自己对对方各方面的了解状况决定是否收徒。因为吾屯村的画师都具备有僧人的身份和经历,所以寺院里的传承关系相对比较稳定,小画僧在许多时候就是师傅的助手,师傅关于唐卡画技中骨架的定位、比例的测算、颜料的调制、线条的勾描绝技、金料的使用等方面的技能会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下来。加上师傅的严格要求和督促,小画僧的进步就会很快。热贡唐卡的传承包括以下内容,绘画之前的绷布、调胶、刷胶、磨布等,以及之后的佛画临摹、打比例、线描、调色、上色、染色、勾线、调金、描金、开眉眼、装裱等工艺。
  热贡唐卡艺术品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逐步走向商品化,同时,传统的画法在艺人手中不断地消失,这个传统指的就是老一代艺人从小学会的颜料的提取调制、颜色搭配、过渡色的调配、上色的技法、磨金的技法等,会在繁荣的唐卡市场中不知不觉地消失掉。热贡唐卡要保护的就是艺人的信仰,要使绘制者能够遵循藏传佛教的神圣性指导,並严格遵守其中的体系才能保持着神圣的传承。
  参考文献:
  1 卓么本,锦绣唐卡[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
  2 尕藏吉,唐卡的制作与颜料用色,[J],中国土族,2006春季号
  3 陈乃华,无名的造神者[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其他文献
摘要:一把完美的紫砂壶,内外都要一样精致,在壶身的线条,光洁程度解决后,壶内的筋纹也要做到流畅饱满,制作筋纹器,要求造型美、线条流畅、饱满。在继承紫砂传统艺术的技术上,要争取不断创新,并弘扬紫砂文化,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造型;筋纹器;制作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3-85-3  我国宜兴紫砂陶工艺起源宋代,经明、清两代发展至今,
期刊
摘要:罗兰·巴特在《明室》中提出的“刺点”理论就是将照片所展示的表象与观看者的私人经验紧密联系,即对照片的记忆功能的一种沉思以及探讨大众照片中的私人化的摄影经验。照片之所以会存在“细节”或“时间”的“刺点”,恰是因为摄影的机械性特征导致照片这种图像必然与绘画、雕塑等不同,它的图像是对外在世界表象的截获。任何绘画作品不能论证作品中所展示的人物、事件的必然存在,但照片中呈现的任何事物都可以证明它曾经的
期刊
摘要:声乐是一门科学的艺术。声乐的学习有很多种方法和途径,目标虽然是一致的,但如何才能更快更好的掌握声乐的学习,就要求我们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要讲究其科学性,要注重声乐训练的程序。根据科学的训练方法,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扎稳打,循序渐进,从而顺利达到目标。本文试图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声乐学习的科学性、正确性、简捷性。  关键词:科学;高位安放;气息;程序;简捷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人物造像,是在汉文化思想体系孕育下先人创造出来的艺术,较之于古希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出来的雕塑艺术,乃独树一帜,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建国后教学体系的西化,连续三代人学习传统条件的缺失,故绝大多数的中国学者、雕塑从艺者,并没有真正了解到中国古代雕塑的价值,更没能好好的研究。今天当代艺术家在借鉴、学习上,缺乏系统的认知和了解的途径,更多的人只是在学习上作
期刊
摘要:婺剧是流传在我国浙江省中南部的一个重要剧种,当前,在浙江省中南部以金华为中心的农村地区,婺剧民间戏班蓬勃发展。初步调查统计,目前约有超过400个民间戏班、近万名艺人活跃在以金华为中心的广大农村,婺剧农村戏班在农村社会中,特别是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了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民间艺术;民间戏班;精神文明建设;社会调查  中图分类号:J60-02 文献
期刊
摘要:职业教育要完成“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教师素质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如何提高艺术类舞蹈教师素质,以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已成为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十分紧迫的问题。舞蹈教师的职业性质要求教师不仅要拥有所教舞蹈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是能引导学生走进舞蹈的殿堂。舞蹈教师的职业属性应该是工作态度、知识体系、能力结构三方面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职业教育;舞蹈
期刊
摘要:“从杜尚开始,所有的艺术其本质都是观念艺术,因为艺术只存在于观念之中。”观念艺术侧重理念并渐渐靠向哲学,亚瑟·丹托(Arthur C.Danto)由此得出了艺术的终结论。然而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推导,在现实中观念艺术并没有成为艺术的终结者,而是秉承着传统的艺术精神继续发展。  关键词:观念艺术;终结;哲学;历史  中图分类号:J1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
期刊
摘要:以能力为本位,培养高素质和具有创新思维及技术技能实际应用能力的舞蹈专业人才,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中国舞蹈事业发展对舞蹈教育的要求。演出实践能够使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都有收获。  关键词:演学结合;以能力为本位;课程体系;演出实践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3-96-2  一、引言  艺术院校是艺术家的摇篮,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艺术人才的地
期刊
摘要:一部是风靡话剧界20余年的经典之作《暗恋桃花源》,另一部是韩国2005年最卖座的电影《欢迎来到东莫村》。它们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有许多值得研究的灵犀之处。两部作品都通过构建乌托邦式的虚拟世界,来反射其负像——现实。用悲喜相向来凸显乌托邦的实像——现实世界的荒谬性。并相互借鉴艺术创作手法,为电影和话剧的融合作了良好的典范。  关键词:暗恋桃花源;欢迎来到东莫村;悲剧;喜剧;戏剧;电影;乌托邦 
期刊
摘要:在革命斗争年代牺牲的诸先烈之中,有这样一位女性,不管老人还是孩子都尊称她为“江姐”。她就是牺牲于重庆“中美合作所”的女烈士,原名江竹筠。吟唱她高尚品质的歌已成为特定时代的流行曲,她舞台上的艺术形象更深入人心。对于每一位知晓红色革命的人来说,歌剧《江姐》在他们心中已是永不褪色的“经典”,而“江姐”身上具有的“为祖国生,为革命长,为共产主义贡献青春”的红梅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茁壮成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