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与符号消费:博物馆文创的符号建构研究

来源 :东南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byft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社会中,商品的符号意义与价值愈发受到消费者的重视,符号消费成为现代社会消费的新趋势,不仅是消费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影响着文化传播与社会交往.博物馆文创产品因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受到大众的喜爱.博物馆文创产品通过外延性意指系统和内涵性意指系统进行符号建构,并引起消费者对博物馆文化与文创产品的关注与认同.受众对文化的认同进一步刺激了对博物馆文创的符号消费.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对陕西省户县社火的现代化演变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并对户县社火的传承人、户县宋村村民进行了深度访谈.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市场经济发展、大众媒介入驻、流行文化侵蚀、政府权力入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社火的组织形式、表演形式、表演剧目、精神内核都发生较大改变.随着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供社火表演的共同场域以及社火所构成的共同文化场域都被消解,传统社火的式微还催生了微缩社火的诞生,乡村共同体中农民的主体性降低.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若想振兴乡村文化,恢复乡村共同场域,就必须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文化为
电影《双子杀手》以数字影像为表现载体,以景观化的塑造策略建构了影片的叙事功能.笔者将以“数字电影”作为理论指导,以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为方法论分析依据,通过对身体景观、技术景观、意义景观的数字影像下的三重景观解构,进一步阐述在电影中如何利用技术与观念的双重突破,建立了科幻与现实共存的影像空间.深入探索科幻与技术崇媚下的多重价值意义,从而建构为未来影像的反思空间.
网络信息时代,人们对“爱国”的内涵有了更深入、更丰富的理解,使网络爱国主义产生了新特点与内涵.对网络舆情事件中网络爱国主义的影响因素及其生成机理进行探讨,有助于为未来网络爱国主义引导提供有益参考.本文借助定性比较分析(fsQCA),基于文献梳理初步建构分析框架,利用对案例文本的扎根研究进一步验证和修正分析框架,确定7个前因条件变量.对2010年至2019年50个对网络爱国主义有影响的舆情事件进行单变量必要性分析与条件组合计算分析.最终确定影响网络爱国主义生成的核心三要素为信源特征、事件认知、心理情感,驱动
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如何影响观众包括态度在内的社会认知,是需要被审慎测量与研究的,尤其是当下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背景下.本文以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国跨文化教育局基于商业电影《明日世界》对儿童观众态度影响的实验为评介、考察对象,在梳理了该研究的缘起、思路、方法、样本、数据、结论等方法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电影观众影响领域偏重“形象”的事实,评议该研究围绕着“故事与价值观”的思路与方法,或可为当下电影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华文化传播提供方法论的借鉴与启发.
李先国的《越地现代文学理论研究》在余论部分从审美与启蒙两个方面对越地现代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进行研究,这为我们反思现代性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越地现代文学理论既是审美现代性传播的长尾效应的表现,又体现了启蒙现代性传播的低时延特征.二者结合交融,为人类文明传播共同体的建构提供了一份集体记忆.
当代俄罗斯社会深受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渗透到大众媒体的调解机制中,对普通受众产生强大的心理影响.在大众文化狂欢的情境下,后现代主义叙事手法成为实施操纵和营造舆论的有效手段,由此凸显出大众传播中的生态问题.对于大众传播生态的构建,俄罗斯学界达成四点共识,即遵守传播伦理和交际规范、维护个人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保障心理安全、捍卫道德标准.在此基础上一方面需要提升普通受众的媒介素养,另一方面应该加强社会的约束力和媒体的自律意识,以便最终形成生态化的大众传播机制.
女性导演贾玲在其电影处女作《你好,李焕英》中以伦理道德来指控子女的“自我理想”.在电影镜像关系的“凝视”中,李焕英突破伦理社会“自我理想”的指控,开始觉醒“自我”意识,并逐渐构建其主体身份.在实现视觉自反的元图像拍摄与反凝视过程中,主人公身份的主体性得以显现.此外,电影充分展示了多话语并存的身份构建意义.
在时代新变化、技术新发展、人才新需求、改革新动向的剧变大环境中,新闻传播教育将何去何从?《新闻传播教育导论》全面地分析了我国当前新闻传播教育的现状、困境、使命、出路等议题.书中抛弃了严肃学术著作惯用的引经据典之风,融入了大量生动的工作实例、生活体悟与人生智慧,让读者顿感新闻传播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既需要管理者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规范的操作方法,也需要管理者高超的领导艺术、坚强的意志力和强烈责任心.在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应因势而动,既要积极识变,主动求变,又要以不变应万变,重点要处理好创新与守
电影《长津湖》作为中国电影史上投资、制作规模最大的一部战争题材电影,展现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抗美援朝的历史大事件,同时也是献给建党百年的鸿篇巨制.影片带来了全新的影像表达、叙事方式以及思想价值,展现出生动的情感审美内涵,呈现出具有史诗质感的壮丽影像.“国庆档”上映后屡屡刷新记录的票房数据也显现出其非凡的影响力,是新时代中国主旋律电影创作的典范之作.基于此,本文将以《长津湖》为例,对主旋律电影的创新发展路径进行剖析,望为主旋律电影的繁荣创作发展提供参考思路.
从实体性、象征性以及功能性三重维度上来看,三坊七巷是以物质空间为依托,象征着闽都文化和民族共同体认同的“记忆之场”,其对于文化记忆的延续有着重要意义.结合当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移动数字媒体发展现状,研究发现在具身实践的基础上,短视频传播和网络共同体互动成为人们共享文化记忆的新形式.身体、建筑、技术三者共振,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互嵌,实现文化记忆在时空维度上的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