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活在当下”的种种美妙

来源 :保健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NBNBN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的事,没有十全十美。但是,我们应认真活在当下。不拘泥于过去,只保留美好的回忆,而删除所有难过的记忆;每天有计划、有目的地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牢牢把握住今天。正如孔子所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样,每天都过得称心、舒适而幸福。
  “活在当下”正当时1,五六十岁以后的光阴,才真正属于自己,子女安家立业了,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去了,上了年纪的人与其内心充满落寞,不如转而寻找自己的人生,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年轻时弹钢琴的梦想没有实现,就去成人钢琴班报名学习吧。过去没空出去玩,现在趁精力尚好,就从最远的地方玩起。第三代放手让子女去带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上了年纪的人,应该享受自己的人生了。
  2,追忆昨天,憧憬明天,不如活在今天
  正如一首诗中所写到的:
  向黎明问好!看看这一天!这就是生活,完完全全的生活。……
  因为昨天终究是场梦,而明天只不过是个想象。
  但是华丽的今天,让每个昨天都成为一场快乐的美梦,让每个明天都成为充满希望的想象。
  这首诗就是提醒你时时刻刻活在当下——活在真实的刹那。把你的每一天都尽可能过好,这样,你的人生就会尽善尽美。毕竟,昨日已成历史,明日尚不可知,只有“当下”才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最好礼物。
  并且,今天的态度决定明天的高度,把今天的日子过好了,明天也不会差到哪儿去。而当“明天”再来回忆“今天”的岁月时,也不会因为混沌度日而懊悔。
  3,与其担忧生老病死,不如马上筹划安排
  年纪大了,就会担忧,将来生病了怎么办?医疗费用很贵怎么办?将来老到走不动了,没人照顾自己怎么办?诸多的“怎么办”困扰着自己,一日不得释怀,一刻不得安宁,如何是好?
  日本心理学家井上胜在研究了老年人的生死观之后,得出一个结论——为今天而生,这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准则之一。
  一方面是说,不要过于担心没发生的事情,过好每个今天,才能使生命更有朝气,更有力量,更安全,更快乐。另一方面,与其今天担忧,倒不如今天就做一些经济、医疗、养老方面的规划,规划做周全、做到位了,就没什么好担忧的了。
  活在当下。我们可以怎么做?
  想方设法找事做。“精气神”不能退休
  如今,“怎样活在当下”成为银发一族热议的话题。我们小区有几个老年人,前些年相继退休后,常在晨练时瞎扯闲聊,达成的共识是人虽退休,这“精气神”却是万万不能退休的!一定要想方设法寻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做,否则,整天无所事事,于养生无益。
  69号501的老吴,以前曾在报社当过美编,如今负责为社区报划版样。每月一期,四开八版,工作量虽不大。他做起来却认真有加。由于他的努力,提升了这份社区报的视觉冲击力,受到广泛好评。他说编社区报既解了闷,又小有进账,何乐而不为呢?42号302的老李,过去是单位食堂的大厨,持有一级厨师证书。退休后经家政公司介绍,去了一德籍老外家做专职厨师,月薪人民币4000元。他说东家是个美食家,对中餐情有独钟,他在那边使出了浑身解数。虽说比在单位上班时忙碌,但付出与回报的性价比绝对没的说!
  我佩服那种退休后不甘寂寞、自寻乐趣,让日子过得充实而惬意的生活态度,我更赞许他们“精气神不能退休”的时尚理念,让人甚至忘记了他们的年龄,只觉得“活在当下”真好!他们靠自己的努力,真正把“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落到实处,如此这般颐养天年,可谓其喜洋洋者矣!
其他文献
摘 要:诗歌鉴赏是考查学生解读诗歌能力的一道必考题。中国古典诗歌又以用语凝练、意境悠远、蕴意隽永见长。因而,要引导学生准确解读诗歌,把握其思想内涵,关键在于认知意象,走进诗的意境,境中寻“意”,去领悟作者所感、所思、所悟。  关键词:认知意象;明析意境;探寻诗意  我国古典诗歌,从源头上就讲究“诗言志”。“志”就是“情志、志趣”,即思想感情。而诗歌的语言又以简约、凝练、隽永见长。诗人可谓惜字如金,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文本阅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原生态语言思维过程。文本只是启发学生语言思维的媒介,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研读获得有益的启示。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文本,深入发掘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资源,通过课堂环节设置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实现与文本在思想上的交流与碰撞。  关键词:文本阅读;心灵触碰;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学段分目标中明确规定了初中阶段的语
文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更重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针对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变化,七年级语文教学也应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拟从自主预习、自主听课、自主研习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部编版教材;自主学习;核心素养  部编版语文教材与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有了很多理念和内容上的变化:单元提示除了概述本单元内容外,还增加了对学习方法的引导;单元的讲读课后习题变为“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
走出那扇铁门,我坐上朋友的车。  哥儿几个在酒店等你呢。  我靠在椅背上,缓了几分钟,对朋友说,改天吧!  我跪在父亲墓前,打开酒瓶,洒在地上、墓碑上。点燃一支烟,轻轻地放在墓碑前,就像父亲活着的时候,递到他的嘴边……  父亲年轻时抽烟,后来戒了。生病住院,查出来是肺癌。他吃惊,有些恼怒,对着医生喊,好几十年不抽了,咋还得这种病?没这么算账的!  病情发展得快,化疗、放疗也挡不住病魔的侵蚀,父亲日
摘要: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正是契合言语的本质特点。因此,语文教师应善于启发学生、诱导学生,让课堂中的言语行为和文章的言语现象融合成理想的言语发现状态,从而引领学生由言语表层潜入言语深层,进而培养学生的言语悟性。让学生从言语“被觉悟”状态走向言语“自觉悟”状态。  关键词:言语之醒;言语之觉;言语自悟  语文教学应带领学生揣摩语言、触摸语言内核、领悟文章要旨。语文老师要打开学生言语发现之门,引领学生由
曾经见过这样一个实验:老师拿来一块红砖立在桌上,然后叫台下的几个同学上来用嘴将红砖吹倒。尽管几个男孩使出了浑身力气,红砖却立在那里一动不动。后来,老师拿来一个普通的信封,把信封垫在红砖下,老师对着信封口轻轻吹气,红砖瞬间倒下。同学们惊愕了,一个信封竟然能有这样大的力量!老师给同学们解释其中的道理:当信封充满气的时候,改变了红砖的重心。  我欣赏这个实验,并且思考这个实验:谁是真正的大力士?是能打遍
走进长江重庆航道局离退休职工服务中心,墙上一块名为“刘照英小组”的牌匾引人注目,这是长江航道局党委授予长江重庆航道局离退休职工服务中心的特殊荣誉。  墙上,与“刘照英小组”牌匾同样引人注目的是“照英工作法”,这5个黑体字下面,是24个红色大字——“用心注入关爱、相互真情温暖、聚力促进稳定、共建幸福家园”。  “被老同志需要是我最大的幸福!”长江重庆航道局副局长、离退休职工服务中心主任刘照英念叨这句
摘要:语文教学基点的确定不仅是语文研究的难题,也是众多一线语文教师感到茫然的问题。对于一篇文章来说,确定了教学基点,也就确定了教学内容,同时也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确定好了文章的教学基点,就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基点;教学效益  教学这个词貌似简单,但里面却蕴含着深奥的学问。其中,有“教”的奧妙,有“学”的讲究,还有“教”与“学”相契合的艺术。无论什么学科、什么
著名学者,安徽大学首位校长刘文典先生曾经用“观世音菩萨”五个字来概括文章写作。听者不解,他解释说:“观”就是要多多观察生活;“世”就是要明白社会上的人情世故;“音”就是文章要讲音韵、文采;“菩萨”就是要有救苦救难,为广大人民服务的菩萨心肠,听着无不应声叫好。应该说,他抓住了写好文章的真谛与根本。刘文典先生讲这些话已有近百年,虽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但仍不失真知灼见,尤其对现在中学生的作文写作有极大的指
时间总在指缝间悄悄溜走,一晃十几年的光阴如梭般穿过。十四岁,青春的年龄,活力四射的年龄。  青春是什么?青春不是那张稚气未脱的脸庞,也不是成熟稳重的小大人,更不是不懂装懂的牛皮大王。青春是一朵带露的花苞,略带童真的纯洁,却又即将绽放;青春是一眼流动的清泉,不很复杂,不很呆板,透明得看得见底;青春是升了半边的太阳,稍显羞涩,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谁也无法诠释青春,因为青春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子,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