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原点,探寻诗意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dadou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歌鉴赏是考查学生解读诗歌能力的一道必考题。中国古典诗歌又以用语凝练、意境悠远、蕴意隽永见长。因而,要引导学生准确解读诗歌,把握其思想内涵,关键在于认知意象,走进诗的意境,境中寻“意”,去领悟作者所感、所思、所悟。
  关键词:认知意象;明析意境;探寻诗意
  我国古典诗歌,从源头上就讲究“诗言志”。“志”就是“情志、志趣”,即思想感情。而诗歌的语言又以简约、凝练、隽永见长。诗人可谓惜字如金,炼字佳话广为流传,当如此精炼的诗句呈现在学生面前,我们应如何引领学生真实可感地解读诗歌,提高鉴赏能力呢?
  一、回归原点,认知意象
  意者,心之音,即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即盛载着思想感情的物象。意象即一个个具体的融合着诗人情感的物象,也就是作者为表情达意而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只有把握了作者为表达情感所借助的意象,我们才能透过它去感知倾注于诗句中的诗人的真情实感 。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看看这位才子用了哪些看似信手拈来的意象,精心渲染描绘出了怎样的典型环境和诗情画意来供我们品鉴。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深秋的夜晚,诗人所乘坐的船只停泊在苏州城外枫桥下,这位满腹惆怅、辗转难眠的客子,被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所深深吸引,即兴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枫桥夜泊》。
  简洁的28个字,作者为我们展现了如下意象:渐渐西斜的月亮、啼叫的乌鸦、满天的霜花、江边的枫叶、点点的渔火、远处寒山寺的钟声、孤舟上不眠的客子。
  作者前两句诗仅用14个字,写出了6种意象;后两句仅用了两个意象写了一件事:静听远处传来的寒山寺夜半钟声。
  二、再现画面,明析意境
  中国诗歌历来讲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读懂诗歌字面意义基础上,再现画面形象,感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画面形象揣摩对了,情感内涵就把握准了,也就拿到了鉴赏诗歌的钥匙。
  因此,鉴赏诗歌要身临其境,方能“悟”境。重在领悟作者的境中“意”。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指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作者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充满热爱才能有感而发,才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观察的客观事物中,才能创作出可观可感的意境。
  意即思想感情;境即艺术境界。作者所描绘的自然景物、生活图景、人物形象与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谐统一,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即意境,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是由一个或多个意象相互映衬共同形成的一个艺术氛围。
  《枫桥夜泊》中,张继这位羁旅他乡的游子,深夜独立于夜泊的小舟头(人物形象);看着一点点下落的月亮、江面闪烁的渔火、朦胧的江枫(视觉意象);听着乌鸦的啼叫、远寺的钟声(听觉意象);感受到茫茫夜色中正弥漫着的满天的霜花 (感性意象)。
  诗人精心选择和安排,把具体形象和具体画面巧妙地组织,绘声绘色地为我们描述了夜泊枫桥下的所见所思所想,把一幅深秋江南水乡夜景图立体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真可谓意境幽寂而清远。
  三、置身境中,探寻诗意
  朱光潜《诗论》中认为 “诗的特殊功能就在以部分暗示全体,以片段情境唤起整个情境的意象和情趣。”所以读诗既要理解应有之意,更不能放过言外之意。
  秋夜水乡舟头,看着落月,听着乌啼,使人落寞之感油然而生;茫茫夜色中漫天霜华围向孤立小船的诗人,寒意陡然而起,羁旅他乡孤舟客子的凄凉,感同身受;闪烁的渔火,朦胧的江枫,一动一静,一明一暗,水乡秋夜的幽寂清远真实可感;对愁眠一个“愁”字,突出了作者在这样一个夜晚的满怀愁绪;夜半的钟声衬托出夜的静谧深沉,升华全诗。
  作者按时间顺序和感觉过程把这些意象和谐地统一于水乡寒夜这一大背景下,勾勒出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夜泊图。
  置身如此幽寂清远的意境中,我们可以探知作者身处乱世、羁留他乡的孤独、寂寥、凄凉及满怀的愁绪。
  因此,鉴赏诗歌就是要:抓意象、析意境、揣摩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所作,又是一首由景创境、进而传情的典范之作,诗人在创作中,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首联写正值寒秋,山间泉水不停歇地潺潺作响,随着天色向晚山色变得更为苍翠,“转”写出山色渐变的动态;“日”赋予水永恒的特征,山、水两个意象给人以时近黄昏之感,同时又融入了时间的永恒、人生的短暂。首联作者便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声音的风景画面。其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索。
  颈联写出的暮色中原野乡村景象,夕阳、炊烟、水面上落日的余晖等意象,写出了美丽宁静、恬然自乐的乡村风景。
  颔联、尾联刻画诗人与裴迪两个人物形象,写人物时与景物密切结合,柴门、暮蝉鸣、晚风,又有五柳、接舆两个典故,把人、景、情和谐完美地结合起来。
  人物呼之欲出:柴门外,倚杖(年事已高)临风,听晚树蝉鸣、泉水叮咚,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一位神态安逸、潇洒,闲赏美景的诗人如在面前。
  诗人又以五柳(陶渊明)自况,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生动刻画出了裴迪与世相悖、放荡不羁的狂士形象。表明了诗人对他由衷的好感和欢迎,诗题中“赠” 便有了着落。
  暮色原野中寒山、秋水、落日、孤烟、柴门、暮蝉鸣、晚风等富有时间季节特征的景物,日落黄昏中倚杖看着田野乡村景色的诗人和面前沉醉的友人,一幅和谐的隐居生活画卷便如在眼前,亲切可感!
  意境和谐、自然、清新、明净、充满生机。人、景、情完美结合,诗中既有情趣,又蕴含哲理。诗人既赏佳景,更遇良朋,辋川闲居之乐跃然纸上,有山水相伴,能在静谧和谐的大自然中参悟人生,此心安处是吾乡恰恰是诗人的真实写照。
  参考文献:
  [1](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M].北京: 中华书局,2014.
  [2]朱光潜.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张新颖(1975— ),女,吉林省榆树市高中一级教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的过程即学习的过程”,这是关于课程评价功能的一种新认识和新提法,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以“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教学实践为例,探索“评价即学习”理念的评价方式。主要围绕“真实评价”的内涵和“如何设计真实评价任务”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主张让“评价即学习”真实发生。  关键词:评价即学习;家乡文化生活;真实评价设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的过程即学
项目建设推进有力  截至2020年6月,我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累计开工规划项目2145个,已完工1912个,完成投资75.11亿元,项目开工率、完工率、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100%、88.89%、86.47%。  (一)基础设施项目  基础设施项目开工1093个,项目开工率100%,其中完工974个。  完成投资42.38亿元,投资完成率85.20%。  (二)产业发展项目  产业发展项目开工437
注射液口服隐患多  言 真    王老师患有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每次疼痛一发作,医生就要给她静脉滴注抗生素和硫酸镁。一天早晨她吃了个荷包蛋之后,右上腹又疼痛起来,痛得她大汗淋漓,在床上辗转不安。其老伴想起医生说过静脉滴注硫酸镁能止痛,口服作用还不一样吗?于是,他就将上次未用完的两支硫酸镁敲碎让王老师喝下。疼痛的确略微减轻了,但中午王老师却拉起肚子来,半天多达十多次。老伴赶紧带她去看急诊。    口
摘要:围绕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落地,从方向的选择、素养的培养以及与其他核心素养的关系等方面加以详细阐述,总结出一系列较为务实有效的实施原则和教学策略。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整本书阅读”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高中阶段所要求的整本书阅读书目是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高度浓缩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总揽全局,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理论基础。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重要讲话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深刻认识讲话的重大政治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2019年10月,组织派我到三义乡五丰村担任第一书记。此前,我在重庆市审计局从事企业审计,没有乡村工作的经验,感到责任和压力很大。  三义乡是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五丰村是三义最偏远的村,更是“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到村后,我立即对全村进行了走访。“倒是不缺吃穿,就是挣不到活钱”是群众说得最多的话。他们口中的“活钱”,指的是找不到致富之路。  五丰村山高坡陡、资源禀赋差,只能种植传统的“三大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校进行了“五三一”成长课堂模式探索。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了种子课、生长课、果实课三种课型。我对果实课情有独钟,整节课在甜美的丰收氛围中度过,师生幸福快乐。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果实课实录如下 :  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从第二单元一路走来,欣赏了江南那滋润美艳的雪,领略了北方雪的蓬勃奋飞,看到了满腔怒火的屈原,更让我们见证了为追求光明不怕牺牲的飞蛾,还有那勇敢的海燕在大海上
在云南大山深处有一位独行者,每次,她瘦小的身躯都要背着几十斤重的邮包,身系绳索冒险溜索过江,再走上近百公里的山路为村民送信,甚至怀孕九个月了还在送邮的路上。十年来,在这条艰险的邮路上,她溜索过江800余次、徒步20余万公里为民传情,她就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邮政所的邮递员尼玛拉木。    在德钦县,由于道路艰险,邮路成为艰辛的代名词。常年奔波在雪山峡谷中的邮递员,很多年纪轻轻就积劳成疾
认识篇何谓慢阻肺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第三周的星期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宗旨是帮助人们提高对慢阻肺的认识,改善慢阻肺诊断不足和治疗不力的现状。有不少人对慢阻肺有些陌生,有的人存在认识误区,以致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上方法不当,造成病情加重,延误治疗,甚至危及生命。为此,我刊特邀专家撰稿为您详解慢阻肺的防治知识。  去年冬天,李大爷过得很不顺心,他几乎每天咳嗽、咳痰,且胸口发闷,只要走路快了点就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我们应结合农村初中实际,大胆就地取材,在课文教学之余进行微型仿写作文训练。教师可以通过以“读”促“写”,以“写”激“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从课文中汲取写作养分,最终达到提升语文学科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读写结合;微型仿写作文  作文是初中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直接体现,教师可从学生的作文水平透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尤其是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