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根ZnO纳米线的室温气敏特性

来源 :物理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43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改进的CVD法制备了(002)面取向生长的ZnO纳米线,通过光刻/剥离的自下而上的组装技术制备了基于单根ZnO纳米线的气敏元件,其中的ZnO纳米线直径为50-300nm,有效长度为2-10μm.测试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元件对浓度为500μL·L-1的氧气和乙醇的灵敏度可以分别达到1.3和1.2,而气敏响应时间分别为10和5s,由于单根纳米线的一维小尺寸结构加剧了电流的自加热效应,因此元件在外界环境为室温的条件下的灵敏度才略有提高.
其他文献
利用电沉积法将纳米Pt固定在巯基丁二酰胺铜(II)自组装金电极(Au/CuL)表面,制备了一种纳米催化电极(Au/CuL/nanoPt).分别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光电子能谱(XPS),表
在PC+EC+DMC复合溶剂体系中,研究了Et4NBF4(四氟硼酸四乙基铵)与LiPF6组成的复合盐电解质对石墨负极材料界面性质的影响.用循环伏安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方法研究了电解液与石墨负
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La2O3含量的Ni/La2O3/γ-Al2O3催化剂,用CH4/CO2体积比为1的混合气体模拟沼气,考察了La2O3对沼气重整制氢催化剂Ni/γ-Al2O3的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运用X
采用线电爆炸(WEE)方法是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将Zn-Cu合金(w(Zn)=0.65))制备成平均粒径为60-90nm的Zn-Cu复合纳米颗粒,在500℃焙烧2h得到纯净的ZnO-CuO纳米复合氧化物.通过XRD和SEM
用化学还原法合成了Aucore@Ptshell纳米粒子,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对纳米粒子进行表征;采用电化学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对甲酸的电催化氧化过程
在Na2SiO3-KOH电解液体系中添加一定量的(NaPO3)6,利用微弧氧化(MAO)技术在AZ91D镁合金表面制备了原位生长的陶瓷层.采用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研究了添加(NaPO3)6前后,
以金红石相二氧化钛(TiO2)粉体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二氧化钛纳米管(TNTs),在碱性条件下与AgNO3的乙二醇溶液反应,得到表面载Ag的二氧化钛纳米管(Ag/TNTs)。利用透射电镜(TEM)、电子衍
研究了镁合金的约束刻蚀微加工方法.通过对电解过程中电极表面氢离子浓度变化以及刻蚀体系对镁合金的腐蚀速率的测量与分析,对一些可能有刻蚀作用的刻蚀体系进行了研究.选用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尖晶石LiMn2O4.用分散剂LormarD,经超声分散制得了含LiMn2O4粒子的打印“墨水”,并使用计算机喷墨打印的方法制得LiMn2O4薄膜电极.薄膜电极的厚度约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