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冲突视角下的大学生宿舍恶性事件的探究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zhilun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在校接受的高等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社会公众无不对大学生的能力及品行持有较高的期望。但自社会进入转型期以来,大学生宿舍恶性事件不断发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此类事件中,大学生仅因人际关系摩擦就采取了蓄意杀害室友的行为,造成他人和自己的双重悲剧。在经寒窗苦读十余年并消耗家庭资源以及社会资源考取大學后,却作出了毁灭性的举动,其背后的心理原因值得深究。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宿舍恶性事件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案例的深入分析,探讨恶性事件发生的心理动因;其次,根据心理动因提出了预防此类事件再度发生的策略,认为应当加强宿舍文化建设、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
  发生大学生宿舍恶性事件的原因
  自我中心型交往价值观
  大学生在宿舍中频繁地与他人进行思想沟通或行为沟通,大学生以什么样的态度看待所发生的沟通事件,这就是交往价值观。宿舍交往涉及多个主体,每桩宿舍沟通事件都具有多重价值评价尺度。从发生过的宿舍恶性事件来看,当事人存在以自我利益作为唯一价值尺度的问题,对他人的利益及需求无法感同身受。2016年6月13日,云南省某高校大一学生彭某在宿舍内唱歌,室友马某对其进行辱骂,彭某首先抄起凳子砸向马某,随后马某用随身携带的折叠刀捅伤对方,彭某受伤后不治身亡。在本事件中,双方都存在暴力性攻击行为,并且都具有自我中心型交往价值观,以自我利益作为交往行为的唯一依据。彭某仅关注个人唱歌的需求,对他人的感受缺少同理心,无视他人辱骂中包含的正常意见,以维护自尊作为唯一反应。马某遭受攻击后本可闪躲或以不致命的方式进行自卫,却为争一时之气造成了严重后果。
  心理偏差
  心理偏差指的是个体心理状况偏离正常水平,出现如孤僻、自恋、焦虑、偏执等心理现象,并可以达到心理疾病诊断标准。当产生最严重的心理偏差时,主体认知与客观事实完全不符或产生难以抑制的报复心理,无法理智地克制自己。2017年3月22日,广东省某高校刘某在学生宿舍楼内使用利器攻击两名同学,造成了一死一伤。据报道,刘某留级一年,平时不合群,与同学之间的摩擦冲突较多。在本案例中,刘某因留级而成为同学中的特殊个体,因自我调节不当,久而久之形成了孤僻心理。具有孤僻心理的个体不善于使用积极的减压策略,当遭遇生活负面事件时,便会以极端方式来应对。
  在大学生宿舍恶性事件的当事人身上常存在到偏执心理。2016年3月27日,四川省某高校学生滕某杀死室友芦某,直接原因是后者将打架后撕碎的衣服扔进他的垃圾桶。滕某认为此行为含有挑衅成分,并萌生杀机。在本案例中,滕某因过强的自尊心而偏执性地认定他人的行为存在恶意,无法从由此而来的挫败感中挣脱出来,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认知错误
  认知过程及其产生的观念是行为与情感的中介,错误的认知将直接导致不良的行为与情感的产生。大学生在宿舍内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常会受到某些偏见的影响,从而产生认知错误。在已发生过的大学生恶性事件中可以观察到两类认知错误:刻板印象和晕轮效应。其中刻板印象来源于社会认知对个人认知的影响,即社会对群体形成的固化观念;晕轮效应指:当个体对他人产生一定认识后,便习惯于以此为基础来推论他人其他方面的特征。刻板印象与晕轮效应的共同特征在于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因某种偏见而发生错误。2013年3月31日,上海某高校硕士研究生林某将毒物投入饮水机槽,致使同寝室同学黄某于次日饮水后死亡。在本案例中,林某的投毒动机起源于一个玩笑,林某在审讯中承认黄某的玩笑让其想到平时的一些小问题。林某的认知中存在“晕轮效应”,即以在生活小问题中形成的印象为基础来推论黄某的玩笑,并以此认定对方存在恶意,产生敌对心理。
  大学生宿舍恶性事件的预防策略
  根据大学生宿舍恶性事件产生的心理原因,高校应当采取以预防为主的应对策略。一方面要注重正面引导,另一方面也要及时察觉恶性事件的端倪,并给予有效干预。
  加强宿舍文化的建设
  大学生宿舍是一个集体,要想高效地引导集体行为,就必须建立共同文化。在缺少共同文化的情况下,大学生只是为高效利用资源而在同一物理环境下聚集起来的松散集体,更易发生冲突。校方应重视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建立“宿舍——班级——学院——学校”四层关怀体系,以学习共同体为基础,培养生活共同体;应开发宿舍作为文化载体的功能,可在各楼层及宿舍内张贴文明标语、文明相处守则;也可改善宿舍环境,如培植绿色植物、美化楼梯间,为大学生提供温馨的居住空间,对大学生的心理形成正面影响;举办文艺演出、中英文主题演讲比赛、宿舍联谊等文化活动,让宿舍成为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平台。在活动中要渗透交往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并通过活动让学生提高社会化水平。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系统性、计划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防范大学生宿舍恶性事件的必要条件。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中已较为普及,但是还不够系统,并且存在形式化的倾向。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学校可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构建有计划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实行学分制,以激励学生学习;其次,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延请相关专家入校,剖析案例,通过面对面生动讲授的方式来帮助大学生认识宿舍恶性事件;再次,发挥心理咨询室的功能,按照合理的时间表来开放心理咨询室,并且聘请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担任全职工作,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心理疏导的专门机构;最后,要重视与大学生接触的各类教职人员的人格影响作用,如辅导员、任课教师、班主任等。学校可召开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会议,使全校教职人员提高认识并形成统一观念。尤其要注意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任课教师是大学生的知识引路人,在大学生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大学生宿舍恶性事件当事人中,常可发现高智商低情商、高专业素质低道德水准的特征,学校可对任课教师给予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让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
  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大学生从产生心理问题到杀人犯的角色转换也要经历一个过程,在此期间,予以及时的援助能够降低宿舍恶性事件的发生率。在许多大学生宿舍恶性事件中,当事人的心理偏差早已被同学、教师或辅导员察觉,但是却未得到有效的心理援助。学校要合理建设预警机制,在学生群体中设立联络员,在联络员发现问题后,可与存在危机心理的学生展开沟通交流,鼓励相关同学前去心理咨询室求助。当情况较为严重时,联络员应上报班主任,并由班主任上报院系管理部门,制定应对机制。当发现存在心理危机的大学生个体时,为其提供及时而有效的心理援助,将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下。首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理解他人作为主体的价值,而非仅将他人视为客观对象。其次,要掌握适当的挫折应对技术,以合理的方式应对生活负性事件及他人的消极评价。可引导相关大学生融入友群,在与友群沟通中理解自身困难存在的普遍性,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宿舍恶性事件对个人、高校、家庭及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高校应当直面问题,深入分析其中的心理原因,根据心理原因设计有效的预防机制,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
  基金项目:江西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项目编号:2016RW024)
其他文献
随着教学制度的不断更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越来越实际化和有效化,各大学校也加大了教学力度。通过各种教学模式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语文是一门灵活性较强的学科,很多文化知识都围绕着实际生活而展开。因此,教师也要从实际的活动教学出发,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制定出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方案,从各个角度来丰富小学课堂教学内容,构建“探源寻根、根深叶茂”
[摘要]整数除法和小数乘法是学生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借助整数除法和小数乘法的算理引导学生进行个体“创造”,再通过展示不同做法并沟通各种方法之问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除法的算理,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转化。  [关键词]除法;算理;学情  [中圖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7-0023-03  一、我的疑惑  当学生面对一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
小学数学教育是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的基础平台,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有着积极地意义,估算作为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其本质上是一种粗略的计算模式,在较短的时间内,学生能够对某数值做出一种近似的计算,在一定范围内,对某数值进行不同程度的缩小、扩大,然后做出一个估计。估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计算方式,在现代数学教育中,估算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估算的重要性  在现阶段,国际数学教育对估算教
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出“十三五”规划建议的专家认为,“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涵是解放生产力,在优化“供给侧”环境机制过程中,强调以高效的制度供给和开放的市场空间,激发微观主体创新、创业、创造的潜能,构建、塑造和强化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供给侧的结构性调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集抽象性与逻辑性于一体的学科,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评定标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小学数学实现实效性发展。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在探究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希望对一线同仁们有所启发。  提高课堂导入教学水平,构建魅力数学课堂  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上课伊始,为了吸引学生注意
[摘要]“幾何中的测量单位”在小学数学中是内容结构编排相同,以及教学认知策略基本相似的一类数学知识。教师应树立整体的教材观,全面把握这一类测量单位的结构内涵,帮助学生建构测量单位的知识体系的同时,实现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经验的迁移。  [关键词]测量单位;教学策略;还原;迁移;体验;推想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23-0024-
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材具有关键的促进作用。中学时期的学生刚刚步入青春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正处于趋于成熟的状态,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由于中学生心理不成熟,因此在遇到问题时很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有时甚至会产生心理障碍。在此背景下,探究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现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学生核心能力评价体系越来越受到众多高职院校的共同关注。而作为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灵魂”的评价指标,更是成为当前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和衡量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尺,是培养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核心能力的重要指向标。基于此本文将深入探讨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物流产业转型升级与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飞速的发展,已然将
[摘 要]学生的思维是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发生和发展的。“认识厘米”一课的教学,通过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体验概念产生的必要性,使得学生在操作与思考中探索学习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学习的本质。  [关键词]认识厘米;做与思;数学本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0-0022-02  數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义
小何的基本情况分析  小何是我班上一位普通的男生,个子不高,身材清瘦。刚进班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话不多,但脑子转得快,对教师交代的事情完成得非常好,不拖泥带水。从档案中得知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与父亲相依为命。为此,我把四班体育委员的重任交给他,想让他体会到责任感。但在一两个月后,大部分学生都能逐步适应初中生活,小何身上反而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情况:课堂上看不到他争先发言,取而代之的是昏昏欲睡,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