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obin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学生核心能力评价体系越来越受到众多高职院校的共同关注。而作为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灵魂”的评价指标,更是成为当前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和衡量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尺,是培养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核心能力的重要指向标。基于此本文将深入探讨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物流产业转型升级与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飞速的发展,已然将以信息化、网络化、机械化为特征的现代物流产业迅速推进到一个以智能化、数字化、无人化为关键词的智慧型产业时代。无人机配送、分拣机器人、自动化无人仓库等先进的设施设备频繁出现在各类物流企业的作业一线,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以互联网 为平台的高端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运输、仓储、配送、供应链管理等物流的不同领域,智慧物流时代已经到来。
  在物流产业发生巨变的同时,企业对物流人才尤其是高端技能型物流职业者的需求特点也随之而改变。以往只关注职业者的物流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而今對接产业转型,企业更注重物流人才对信息与智能技术掌握与运用能力、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职业适应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职业素养以及工匠精神。
  基于此,传统的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与评价体系显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实际需求,因而,作为核心能力培养关键模块之一的评价指标的设置,要始终与产业和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紧密结合,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和创新创业为导向,既要贴近专业又要有职业性,既注重评价过程又兼具评价成果,从而有效实现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与物流专业建设的相互促进与有效融合。
  高职物流专业学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服务人才培养目标原则
  学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要以物流产业与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始终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围绕专业建设方向,细化核心能力培养内容,既要体现鲜明的物流职业特色,又要在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兼具创新创业所需要的素质与能力。
  全面与多元化原则
  核心能力培养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其评价需要全面、系统,在选择评价指标时除了要考虑学生当前在物流相关行业内发展所必需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结合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素质能力,充分考虑学生进入社会后其综合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生涯发生变动时的岗位迁移能力,以便全面、科学、客观地综合评价学生核心能力。
  可操作性与独立性原则
  评价指标的选择要具有可操作性与代表性,要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企业实际需求,能够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全面、科学地衡量学生核心能力,同时,指标间无内在机制联系,尽可能保持非线性关系,以保证指标的相互独立性。
  基于就业和创新创业双轨导向下物流专业学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笔者通过问卷调研、走访物流行业企业、召开物流专家及业务骨干深度访谈会以及对5届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持续跟踪调查等方式,最终确定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三级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结语
  物流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势必会对高职物流专业学生核心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因而,就业与创新创业双轨导向下的高职物流专业学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其他文献
[摘 要]理学案是“至理数学”教学主张在课堂落地生根的有效载体,其核心要素包括学材分析、学情调研、理学目标、理学历程。理学案在编制时需要遵循一体化、一致性、易操作等原则。  [关键词]理学案;核心要素;编制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8-0001-04  一、理学案的内涵与结构  “至理数学”是一种坚持从儿童出发,坚守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与家长对信息技术学科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电脑绘画、文档编辑、小报制作、搜索资料,这些技能只能满足他们的温饱,而学生对于更大程度地提升动手能力、探究技术、操作技能的期望与日俱增。  创客教育将创客理念融于教育,是一种以“兴趣”和“想象力”为目标,以“探究”和“创作”为核心关键词,以提升学生动手、协作与问题解决等能力为理想的一种教育形态。而学校在创客教育实施中恰当地发挥
《大戴礼记·保傅》曰:“少成若性,习贯之为常。”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增强学生发现、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数学教学目标,并且会对学生的一生都产生重要影响。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其身心发展迅速,可塑性强,正是形成正确学习习惯的最好阶段。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三方面谈谈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习惯养成,以供
随着教学制度的不断更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越来越实际化和有效化,各大学校也加大了教学力度。通过各种教学模式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语文是一门灵活性较强的学科,很多文化知识都围绕着实际生活而展开。因此,教师也要从实际的活动教学出发,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制定出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方案,从各个角度来丰富小学课堂教学内容,构建“探源寻根、根深叶茂”
[摘要]整数除法和小数乘法是学生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借助整数除法和小数乘法的算理引导学生进行个体“创造”,再通过展示不同做法并沟通各种方法之问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除法的算理,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转化。  [关键词]除法;算理;学情  [中圖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7-0023-03  一、我的疑惑  当学生面对一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
小学数学教育是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的基础平台,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有着积极地意义,估算作为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其本质上是一种粗略的计算模式,在较短的时间内,学生能够对某数值做出一种近似的计算,在一定范围内,对某数值进行不同程度的缩小、扩大,然后做出一个估计。估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计算方式,在现代数学教育中,估算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估算的重要性  在现阶段,国际数学教育对估算教
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出“十三五”规划建议的专家认为,“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涵是解放生产力,在优化“供给侧”环境机制过程中,强调以高效的制度供给和开放的市场空间,激发微观主体创新、创业、创造的潜能,构建、塑造和强化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供给侧的结构性调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集抽象性与逻辑性于一体的学科,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评定标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小学数学实现实效性发展。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在探究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希望对一线同仁们有所启发。  提高课堂导入教学水平,构建魅力数学课堂  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上课伊始,为了吸引学生注意
[摘要]“幾何中的测量单位”在小学数学中是内容结构编排相同,以及教学认知策略基本相似的一类数学知识。教师应树立整体的教材观,全面把握这一类测量单位的结构内涵,帮助学生建构测量单位的知识体系的同时,实现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经验的迁移。  [关键词]测量单位;教学策略;还原;迁移;体验;推想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23-0024-
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材具有关键的促进作用。中学时期的学生刚刚步入青春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正处于趋于成熟的状态,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由于中学生心理不成熟,因此在遇到问题时很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有时甚至会产生心理障碍。在此背景下,探究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现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