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界的自由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e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人生中似乎有很多很多的偶然,这些偶然串起来就变成我的人生轨迹。曾经有一位星象学家给我分析过,他是用红色的线来表示我的生活,用蓝色的线来表示我的事业的,他说你蓝色的表示事业的点和线密得不得了,而红色的表示生活的点与线则相对少得多。我想这些点可能就是我人生中的偶然吧。宝马的展览也是因为很多看似偶然的点连起来组成的。
  那是2003年初冬,我办过由麦克·朗恩主持的一个展览,朗恩家族是一个非常大的艺术家庭,他家族有著名的朗恩艺术基金会和朗恩美术馆。开幕式是某个星期天的上午11点。那天早晨我的女友维多利亚公主说好来接我一同去看展览,因为她自己也是位画家和沙龙女主人,非常喜欢艺术,就想在客人到来之前单独欣赏。看完展览后她非常兴奋,说太喜欢了,临时打电话给她干儿子的爸爸,时任宝马的市场总监沃夫冈。当时沃夫冈正在沐浴,边沐浴边接了电话,居然答应说要过来。事后我们经常觉得好笑,因为他是个“宅男”,平常不太愿意周末再去参加活动的。何况又下雪的冬天,他的车还没有换冬季轮胎。这么冷的天一大早没吃早餐就开车到50公里外去看展览,在他来说是非常例外的一件事。他来看了后也很喜欢。这是第一个偶然的点。
  大概两个月后,在展览的最后一天,我正准备离开展厅,甚至已经准备关灯时,有一位很漂亮的中年女子匆匆赶过来,她说你们能不能再晚点关门,让我看一下这个展览。这人便是宝马展览馆的馆长爱莲女士,她说沃夫冈放在她桌上一张我展览评论的剪报,她一直想来但没时间,发现今天是最后一天所以赶在关门前过来了。没想到她观展后,立即表示有个大项目可能要和我合作。这又是个偶然,假如那天她晚到五分钟或我们准时关门的话,后面的事也不会发生。
  过了一个月他们找到我开会,说决定选择我做他们那一年的“年度艺术家”。每年他们都请一位艺术家来办个展,之前是国际著名的比利时的女艺术家Marie-Jo Lafontaine,再之前是生活在纽约的日本艺术家Noritoshi Hirakawa。我当时非常高兴,问他们定没定主题,他们说主题叫“无边界”,但是作品随便我怎么做。
  我思考了一段时间后告诉他们,打算做六个影像作品和一组摄影作品来诠释这个“无边界”主题。这一组摄影作品是和建筑的设计相关的,也就是为其展厅量身定做的,我要把他们展厅的大玻璃全部做上透明的摄影作品,这样在白天室内看上去像现代教堂的彩色玻璃,晚间空间里面点了灯以后室外的路人看起来这个建筑也是非常辉煌非常漂亮的,像一个灯光装置。而我对“无边界”的理解,会用几个作品来表达。
  我还为这个展览设计了一系列“东西方对话”,由我做主持人,请来东西方各界的权威人士就某一个主题进行讨论,观众可以在现场听并且提问,电视台直播了每一次的对话活动。也许因为电视台的参与,这个展览空前成功,慕尼黑有大约5%的人来参观了这个展览,宝马的展厅是用电子技术记录人数的,所以大家都非常惊讶一个个展居然能吸引这么多的人。所以他们后来破例在第二年又请我在柏林举办展览。
  在德国,很多人都说你太牛了,居然在宝马举办展览连一张车的照片都不拍。我说我不是一个广告摄影师,我不是为宝马拍广告的,我是做艺术的。但我提出的这些理念,这种“无边界”的精神,包括我们说的“动力”、“速度”、“梦想”、“未来”、“愿景”和“自由”等等都是和他们的企业理念、企业精神息息相通的,而且,我的艺术作品把宝马整个展厅包装成一个非常前卫的具有高科技感的艺术空间,也是与宝马的气质相吻合的。因此,爱莲女士说:这是她们办过的最成功的、参观人数空前的一次展览。
其他文献
有个男人笑称自己是典型的巨蟹座,爱囤东西;有个男人手小而软,可以轻松地戴进那些为女子所佩戴的手镯;有个男人兼具士者的爽朗和文人的儒雅,他就是李旭,一个与银器有说不完故事的人。  李旭的身份和角色如果化身为神话人物,可以用三头六臂来形容。因为他不仅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筹建办副主任,也是著名的艺术策展人和评论家,还是古银饰论坛的版主,更是一位收藏达人,还致力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动。  走进李旭家
期刊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首秀是第九届上海双年展,主题是“重新发电”。而于12月15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七楼举行的这个展览也与电有关:《电场:超越超现实——法国蓬皮杜中心藏品展》。  这个展览来自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119件展品,年代从上世纪20年代超现实主义伊始跨越至今,类型涉及绘画、雕塑、装置、影像、摄影、建筑模型和手稿以及难以确定形式的作品,艺术家包括米罗、毕加索、杜尚、恩斯特、马格利特、
期刊
12月8日下午,初冬的上海寒意渐浓,而身处陆家嘴一线滨江的沪上知名高端地产项目中粮·海景壹号却显得格外红火热闹——8号楼顶层的复式会所里,艺术气息正将华丽的空间充盈得美好宜人。这一天,作为中粮地产年度艺术系列活动“用艺术嘉奖人生”的开幕展,名为“中国油画之醉”的周宗琦海外写生作品展火热开展了,画展展出了他新近10幅海外写生作品。众多艺术爱好者穿梭其中,为之所醉的不只是画架上的法国乡村自然美景,还有
期刊
崛起于1970年代的台湾画廊产业,到目前为止已经经过了 40多年的发展历程。当年的画廊创立者因为年事已高,正逐步退居幕后,而画廊二代们也开始逐步接手画廊的经营。虽然在声望上还不及父辈,但他们正迅速地成长成熟,开始在艺术产业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龙门雅集、八大、亚洲艺术中心、大未来、山艺术,几家在台湾影响力较大的画廊开始将阵地转向大陆,由第二代接手其在北京或上海的经营。这些年轻人面临的一项重要
期刊
如果说黑火药与药引的结合幻化出的是缤纷的烟花,那么张晓刚与世界顶级画廊——美国佩斯画廊的结合无疑也是绚烂、瞩目的。张晓刚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带着他2012年的新作及一些创作跨度到2012年的作品,再次登上佩斯北京“北京之声”的巨帆,潇洒起航。12月13日,张晓刚个展在佩斯北京盛大开幕,窗外雪花漫天,一幅动态的写意画与屋内热闹的画展相映成趣。  “北京之声”是佩斯北京为了更好地研究国内发生的
期刊
俗话说:“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这句话用到艺术市场行当,可谓精确得很,在这个行业里有一种不成文的游戏潜规则:瞎子买,瞎子卖,还有瞎子在等待,这个潜规则也成了某些“虫”、“爷”们牟取暴利的不二法门。  上文所说的这个“瞎子”有时可能是真瞎子,但更多的时候是些假瞎子。试想,市场哪有那么多的漏等你去捡,编个谎忽悠圆了,然后又煞无其事地作出痛苦割肉状,一跺脚一咬牙赌咒发誓活生生地把一张赝品出让给
期刊
与急剧变化的外部世界相比,毛焰如同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真空里:发式永远都是老派的中分,松垮的牛仔裤和胡子拉碴的颓废形象,让他看上去更像一个上世纪90年代的艺术青年。  身为中央美院高材生的毛焰一直驻守南京,蜗居于远离市区的画室,当装置、观念、新媒体等艺术形式强烈地冲击着传统架上绘画时,毛焰却依然醉心于他的肖像。  冬日的南京格外冷寂。新建成的河西滨江公园内行人稀少,常绿树郁郁青青。从高处的灌木丛中
期刊
大金融公司前任高管、曾将西式家宅改造为古典园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发起人、2000余件中国古代服饰收藏者——当一个女人将这些特质集于一身时,你也许会怀疑她是否是从古代社会“穿越”而来。  在这个换对象比换衣服勤快、追时尚比追信仰潮流的社会里,她以自己的方式寻找着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也在光怪陆离的城市里珍藏着一份山水田园的古典情怀。她,是施珏。  “我收藏的是他人的生命历程”  第一次见到
期刊
2012年秋拍国内的艺术品市场继续全面缩量。  中国嘉德秋拍总成交从春拍的21.4亿元下滑到17.45亿元,环比2012春拍下降18%,同比2011秋拍下降55%,;北京保利从春拍的30.3亿元下滑到秋拍的23.1亿元,秋拍环比春拍下降24%,同比2011秋拍49.2亿元成交下降约53%;北京匡时则从春拍的12.6亿元下滑到9.3亿元,环比下降26%,同比2011秋拍18亿元成交下降了约48%;北
期刊
孙华良:  生于60年代初,80年代初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  在结束四年短暂的教师生涯后走下三尺讲台,投身地产传媒,并于当年在《新闻报》(现今《新闻晨报》和《新闻晚报》的前身)上首开地产专栏,专刊主编做了十几年。在报社改制时开起了营销公司。目前任职易居中国大上海区执行总经理、新浪乐居上海执行总经理兼联席主编。  代表项目:星河湾、尚海湾豪庭、陕西北路1688等。  随着房地产黄金十年的谢幕,长期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