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糖尿病足治疗护理的探讨

来源 :国际护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ua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足于1956年由Oakley首先提出,1972年由Calleall再次明确其定义: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足群体也在逐步扩大,甚至达到糖尿病患者的49.5%,因此而被截肢者占非外伤性下肢截肢患者的50%.且一侧肢体做了截肢,50%患者的另一侧肢体5年内也不得不截肢[1]。

其他文献
肝切除术是肝脏肿瘤的首选治疗手段,控制出血是降低肝切除术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关键环节.肝脏血流阻断技术较多,在肝切除术中合理地选用这些血流控制技术,以达到控制和减少
期刊
目的 探讨血友病的病因学分类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2005年2月至2010年5月陕西医大血液病研究院接诊的500例血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一期法检测凝血因子活性,Bethesda法检测FⅧ、FIX抗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人血浆混合APTT纠正试验,鉴别凝血因子缺乏、同种抗体与自身获得性血友病.按照2000年全国血栓与止血会议诊断标准及本研究提出的先天遗传与非遗传、后天同种与
计算机辅助医学图像分析识别对多种疾病的临床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医学图像自身的复杂性,单一分类器的识别性能常常难以满足临床上的要求,因此近年来,作为一种能有效改进单一分类器识别性能的方法,多分类器融合技术被逐步应用到包括乳腺X光片识别、肿瘤细胞识别以及内窥镜图像分析等领域,并取得了更为满意的识别结果。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多分类器融合识别技术的理论分析及其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肝血管瘤是肝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1].绝大多数患者无症状,少数患者因肿瘤较大而出现肝区不适,多数通过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都能得到确诊.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
期刊
近年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取得了新进展,根据危险分层不同的诱导巩固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本文就目前国际上诱导和巩同治疗中使用阿糖胞苷和砷剂,巩固治疗后达分子缓解的维持治疗方案及防止中枢复发的预防性鞘注化疗这些争论性话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国际上最新的指南对各阶段的治疗策略进行了综述。
外周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的严重下肢动脉缺血和坏死,严重威胁患肢甚至患者的生存,常规手术治疗后短时疗效显著,但出现再狭窄率很高[1],尤其是术后2 w内有较高血栓再形成发生[2].我科从2001年10月~2004年10月对42例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或动脉取栓术后患者,采用动脉内置管微量注射泵持续抗凝治疗的方法防止血栓再发生,效果满意。
肿瘤循环DNA的变异检测可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种:前者主要检测循环DNA(血清或血浆)的总量,后者主要检测血清或血浆中肿瘤特异性基因的改变,如基因突变、抑癌基因的甲基化及微卫
目的 探讨两种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不同效果.方法 选择1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个性化护理组,个性化护理组在实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本身特点实行个性化护理.收集两组出院后再住院和死亡人数.结果 个性化护理组有减少再住院和死亡的趋势,与常规护理组相比,个性化护理组在出院后6个月、8个月和10个月期间再住院人次显著性减少(P<0.05),且个性化组干预次数与再住院次数之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组在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方面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改变对AML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可以指导AML进行预后分层,再根据分层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本文就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与AML分层治疗之间的联系进行综述。
原发性肝癌作为我国恶性肿瘤病死率仅次于肺癌的疾病,已严重威胁着人民大众的生命健康,并且大多数患者在就医时已处于肿瘤晚期,因此早已失去了一期手术切除的机会,而且肝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