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支架,给看图写(说)话一把梯子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xia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重点是字词,难点莫过于看图说(写)话了。在起始年段,运用“支架式教学”,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本文对如何巧用支架,给看图写(说)话一把梯子作了探讨。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范例式;建议式;问题式;图表式
  “支架式教学”虽然是最近几十年才流行进来的,但它是基于“最近发展区”“建构主义”“认知主义”等理论基础而建立的。在指导学生看图写(说)话时,教师先预测学生可能会存在的学习困难,对学生目前的看图写(说)话水平有明确的认知,然后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达到更高一层的看图写(说)话水平。在这中间,就需要一个“支架”的支撑,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最终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切实提升看图写(说)话水平。同时,教师在为学生提供“支架”时,要充分考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更好地发挥“支架”的作用。
  一、“问题式支架”,让观察更深入
  “问题式支架”是教学时最常用的,但“支架”要想搭得好,怎么提问是关键。既要贴近儿童生活,又要引起观察的兴趣。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是“看图讲故事”,来自著名漫画《父与子》中的《爸爸去哪儿了》。只是编者特意将最后一幅图设定为空白,让学生想想后续发生了什么。课堂上我与学生围绕图中的细节——“饭菜的烟气”展开讨论。
  师:你看到第一幅图上饭菜上面飘着烟气,观察得很仔细。那这缕烟气说明什么呢?
  生:说明这时候饭菜是热的。
  师:只有这一处有饭菜的烟气吗?
  生:第四幅图也有,不过烟气小了一些。
  师:你观察得更仔细。那小了一些烟气又说明什么?
  生:饭菜没那么热了。
  师:饭菜没有之前那么热了,说明什么?
  生:他们在等人,时间过去了一点。
  师:烟气除了变小的一点,还有什么变化?
  生:第五幅图中,饭菜上没有烟气了,说明饭菜已经凉了。
  生:也说明他们等爸爸等了很久,时间过去很久了。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围绕饭菜烟气的大小和消失,通过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不要只停留在观察细节,关注烟气背后的原因,分析推理烟气变小乃至消失的原因,从而发现细节背后,漫画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学生顺着“问题式支架”一步步发现,自然就把眼晴看到的具象引向“内在”,去发现作者真正想表达的内涵。
  二、“建议式支架”,让表达更丰富
  “建议式支架”也很常见,它更多指向直接地为学生提供一种思路,一种解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更快地利用老师给的建议提升能力。同时在“建议式支架”教学实施中,进行合理地引导、平等地对话、有效地实践是保证“建议式支架”教学有效的关键。以二上第七单元补白类看图讲故事《爸爸去哪儿》为例,要求学生能看图把故事讲生动,但是如何讲生动呢?
  师:你会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幅图吗?
  生:爸爸看见儿子在看书。
  师:说清楚了,但要想讲生动,我们还要关注到图中人物的哪些細节呢?
  生:人物的动作和表情。
  师:对。这是我们能观察到的,还要想象一下图中的人物在当时的情景下会说些什么。这样图中的人物会动起来了。大家来试一试吧,同桌两人先交流。
  在这个案例中,当学生不能生动地讲故事时,老师给予明确的方向和方法指引,学生很快就能根据老师的“建议式支架”丰富自己的表达。这种指向表达过程的“建议式支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及时出现,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三、“范例式支架”,让表达更有序
  对于小学生而言,“范例式支架”的示范性和引导性更符合他们“先入为主”的心理发展特点。模仿本身也是一种学习,但“范例式支架”教学如何能有效地落实,选择合适的范例是先决条件,引导学生发现范例中的闪光点是关键。以二上第七单元的“看图写话”为例,当学生充分口头表达后,怎样将口头表达变为书面表达呢?很多老师认为“能说就能写”,事实上,很多学生都很能说,但真正写的时候却无从下笔。
  师:刚才小朋友们的想象可真丰富,每个人的想法都不相同。有个小朋友就把想象的故事结尾写下来了,看看他是怎么写的。(出示图片版范文)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分段了,分成两段。
  师:是的。他会分段表达,还知道分段时开头要空两格。
  生:我发现他用了好词好句。
  师:的确,好词好句让故事更生动了。
  生:他知道把最后一个逗号放在后面。
  ……
  师:那我们也拿起笔,把你想象的结尾写下来吧!
  在执教时,我从范文入手,引导学生发现范文中写作格式、写作技巧等方面的亮点,在学生明确了各项要求及表达要领后,再动手去写,就会容易得多。
  四、“图表式支架”,让思维更发散
  “图表式支架”是一种可视化学习方式,它将思维过程由平面展示变得立体,也使思维更为发散。请看笔者执教二上《看图写话》的教学片段:
  师:惊慌失措的小老鼠面对突然出现的大猫会怎么做呢?
  生:跑回洞里去就安全了。
  师: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逃跑,是个不错的选择。(老师相机画思维导图,标注“逃跑”)除了逃跑呢?
  生:把电脑打碎,大猫也就没有了。
  师:破坏电脑,虽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也算解决了危机。那还有不破坏电脑也能让大猫消失的办法吗?(老师相机在思维导图,标注“消失”)
  生:猫是在电脑屏幕上的,关掉电脑,大猫就会消失。
  师:急中生智。这都是凭借老鼠自身的力量解决问题的,还有别的办法吗?
  生:喊来爸爸妈妈或者朋友帮忙。(老师相机画思维导图,标注“求助”)
  师:求助于人,还可以怎么做呢?
  生:找块布盖住屏幕,就看不见了。(老师相机画思维导图,标注“借助”)
  师:借助工具。大家的方法可真多!
  
  随着思维导图的逐步完善,学生的思维也越来越发散,最终完善“图表式支架”,使表达不再千篇一律。
  不管哪种学习支架,共同的目标就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他们一把“梯子”,从“最近发展区”入手,适当地降低学生难度,从而有效提升学习能力。最终目标就是学生能独自解决问题,那时,老师就要适时撤掉这把“梯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群.小学教学“支架”应用的实践研究[J].江苏师范大学,2017.
  [2]周晓燕,胡滋滋.图表式支架:可视化工具为学生搭建习作之梯[J].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2019.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探究在智慧课堂下如何指导高中学生在传统班级的数学教学中进行高中数学个性化学习活动,把高中数学个性化学习活动划分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习惯、课前“知识自学”、课内“知识内化”、课后“知识升华”五个阶段。  【关键词】智慧课堂;数学;个性化学习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要求,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
一、案 例 背 景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健康的范畴在扩大,社会对每个人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不仅要求有健康的身体,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这就说明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和完善的人格。我校作为项目学校之一参与了南海区近两年的教育发展状态项目的测评。通过对我校在测评报告中列出的各种测评结果数据进行解读、对比、分析,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到现阶段我校学生习惯培养方面的状况、学生的
幼儿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只有幼儿身心健康,家庭才能健康,家长才能安心工作和生活。近年来,学生轻生事件时有发生,从大学生到中学生,甚至于不久前还发生了一起小学生跳楼轻生事件。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心理素质太差,没有抗挫折能力,遇到问题就想不开、走极端。这些虽然只是个案,也足以引起社会、学校、家长的重视。只有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现问题及时引导,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才能让他们茁壮健康地成长。  激烈的
【摘要】教育是古今中外一个永恒的话题。关于教育的文章数不胜数,都有道理,又似乎都不“落地”。正因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有自己的独特性,也正因许多时候,作为父母、作为在社会上历练几十年的成年人深感困惑的是: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的,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是好孩子。本文主要阐述在实践中如何去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习知识,学习做人的道理,提升品行、品格、品质。  【关键词】实践教育;活动;学生品德
【摘要】英语课文阅读教学向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本文将以落实阅读教学有效性为导向,选取《初中英语(沪教版)》教材的单元案例进行剖析,浅谈文本特征在PPPC阅读模式中的实际应用以及相关教学设计,力求以一个新的视野对这种阅读教学有效模式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文本特征;PPPC阅读模式;阅读教学;有效性  
本报综合报道 日前,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从2020年开始分批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工作。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实验中学、广州市执信中学成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  示范校将结合学校实际,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考试评价等关键领域进行积极探索,在推进选课走班、开
【摘要】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媒介形态的丰富,初中生接触的媒介种类越来越多,“手机控”以及“低头族”也正在向青少年人群蔓延。信息化时代下,初中生的媒介素养水平的高低将影响其个体的长远发展。本文在调查和分析初中生媒介素养现状的基础上,尝试着在初中历史课中渗入媒介素养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和自学能力,正确对待各类媒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媒介观念。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初中生;历史课 
【摘要】物理课堂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本文以物理经典案例“自由落体运动”为例,阐述新课标下培养关键能力落实核心素养课前需要思考的问题,有助于理清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准备;核心素养;自由落体运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课,旨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出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生态理念下,如何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建构生态语文的教学理念与模型?多年来笔者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积极探索小学语文生态课堂,尤其是在生态课堂造境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有着十分深刻体验与感悟。语文生态课堂造境的关键是教师在语文课的各个环节为学生的“学”搭建深度学习的“脚手架”,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情感发展和思维体验空间,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搭建生态语文“脚手架”的
【摘要】“1 X”群文阅读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其不仅能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视域,同时还能够将阅读内容进行高度整合。基于此,本文从语文核心素养的“1 X”群文阅读实践出发,同时分析教师提前做好教学规划、强化学生实践学习和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策略的实施,借助语文核心素养的“1 X”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分析与思考,以期为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帮助。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