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儿科的合理用药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4669856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小儿的身体、心理不成熟及疾病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对药物的代谢、吸收及有效性都有各种各样的影响,故合理用药对于小儿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关键词:合理用药;儿科;新生儿
  在我国,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32%,特别是对于小儿患者,由于小儿尤其是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患儿用药的依从性、市场对儿科专用药物剂型的开发程度不够、不适当的广告宣传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目前儿科用药复杂化的局面,出现了更多不合理用药,如经验性或臆断性用药太多,适应证过宽或失控,药物品种选择失当,用药方法不当等。
  一、小儿的药物代谢特点
  1、吸收 新生儿早期胃酸pH较成人低,口服给药时,某些弱酸性药物服用后血药浓度高于成人。新生儿胃排空速率一般比成人慢,且受出生后月龄、哺乳方式、食物及某些疾病等因素影响。另外,由于婴幼儿皮肤角质层薄,体表面积大,当通过皮肤给药时,药物较成人更易透皮吸收[1]。
  2、分布 婴幼儿脂肪含量较成人低,脂溶性药物在血浆中浓度高,婴幼儿体液及细胞外液容量大,血浆中浓度较成人低,细胞内液浓度较高。婴幼儿药物-蛋白结合能力比成人低,可导致血浆中游离型药物浓度增加,可能引起毒性反应,尤其是新生儿,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全,一些游离型药物可自由通过,一方面有助于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另一方面也能导致某些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3、代谢 新生儿肝药酶系统发育尚未成熟,特别是早产儿肝微粒体羟化酶功能差,易导致羟基代谢的药物消除减慢,在体内蓄积。新生儿自然出血或颅内出血不宜长期使用VitK(一般不超过3d),否则易引起高胆红素血症。
  4、排泄 小儿尤其是新生儿,肾脏发育不完善,可能导致肾排泄药物(如地高辛、庆大霉素)消除减慢,易致蓄积中毒。
  二、小儿各阶段的用药特点
  1、新生儿 皮肤薄,局部用药吸收较多,勿引起中毒。口服药物由于肠胃吸收的差别很大,应区分使用,应慎用磺胺药、氯霉素等药物。
  2、婴儿 吞咽能力差,口服应注意误入气管;止泻剂、吗啡、杜冷丁等药物易引起中毒,一般不应使用;但该期对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镇静药,耐受性都较大,年龄愈大,剂量也相对偏大。
  3、儿童 机体尚未成熟,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易产生不良反应[2][3]。对于镇静药、阿托品、磺胺类药、激素等的耐受性较大,而在使用酸碱类药物、利尿药、抗生素时则易发生不良反应。
  三、常见小儿疾病的合理用药
  1、发热 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常常引起发热,而发热又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1.1扑热息痛 又名对氨基乙酰酚,是一种安全的退热药,其退热效果与剂量成正比,但剂量过大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故严格遵守剂量。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4~6小时一次。
  1.2柴胡注射液 为从中药柴胡中提取的注射剂,该药退热作用较慢且弱,副作用少,但需注意,有过敏体质的孩子应慎用。
  1.3布洛芬 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副作用少,本品可以代替肌肉注射退热药,适用于感染性疾病所致高热患儿使用。剂量为每公斤体重5~10毫克,每6~8小时一次。
  1.4安痛定 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退热药,但若短期内反复多次注射本品易致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有致命危险,对于某些患儿来说,本药有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皮疹等副作用,此外,如注射本品剂量过大会使孩子出汗过多,体温骤降,易引起虚脱,因此,复方氨基比林婴幼儿禁用,年长儿慎用。
  1.5安乃近 主要副作用为肾毒性、胃肠道出血、严重皮疹,致死性粒细胞缺乏为其最严重副作用。
  1.6阿司匹林 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退烧药,退热作用较强,但副作用大,使用时,应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
  2、腹泻 水样便腹泻患者约占70%,多为病毒或产毒性细菌感染,一般不用抗生素,只要做好液体疗法,患者多可自愈。黏液、脓血便患者约占30%,伴腹痛或里急后重,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粪便镜检有较多白细胞和吞噬細胞,可根据临床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2.1常见导致小儿腹泻的病原体及用药:大肠杆菌: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吡哌酸等。空肠弯曲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还有庆大霉素、氯霉素等对空肠弯曲菌有效。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庆大霉素、氯霉素。鼠伤寒沙门菌: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金葡菌:立即停用原来的抗生素,可用万古、半合成耐青霉素酶的新青霉素。伪膜性肠炎:万古、甲硝唑、杆菌肽。阿米巴病:甲硝唑、甲硝黄酰咪唑。贾第鞭毛虫病:甲硝唑、甲硝黄酰咪唑或丙硫苯咪唑、呋喃唑酮。隐孢子虫病:大蒜素、甲红霉素、阿奇霉素。真菌:制霉菌素或克霉唑。
  2.2对耐药菌株的控制:①选用敏感药物;②联合用两种抗菌药物,加用抗菌增效剂TMP,合理轮换应用;③足够的剂量和疗程,一般疗程7~10天,直到症状消失,粪便培养转阴,必要时继续1个疗程;④对个别特殊严重病例可首选或试用新一代抗菌药物,如第3代头孢菌素。
  2.3消化道黏膜保护剂:思密达,2~12个月龄每次1/3包,每日3次;1~2岁每次1/2包,每日3次;2~3岁每次1/2包,每日4次;>3岁每次1包,每天3次;每包溶于30~50ml液体中口服。
  2.4止泻药:抗动力药:抗胆碱药(如颠茄、阿托品及654-2等);阿片受体激动剂:复方樟脑酊、可待因,可减少肠蠕动及减少肠分泌,但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并可成瘾。苯乙哌啶及氯苯哌酰(易蒙停),均可作用于肠道阿片受体,也具有抗肠蠕动及分泌作用,但其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2.5抗分泌药:阿司匹林、消炎痛、氯丙嗪、异丙嗪。用阿司匹林和消炎痛通过其抑制前列腺素E合成,减少肠液分泌,达到止泻目的。
  2.6吸附收敛剂:次碳酸铋、鞣酸蛋白等。次碳酸铋有保护胃肠黏膜及收敛止泻作用,口服剂量每次0.3g,每日3次。鞣酸蛋白口服后胃内不分解,到小肠分解出鞣酸使蛋白凝固,有收敛止泻作用。剂量每次0.3~0.9g,每日3次。
  2.7微生态疗法:注意调服时水温<40°C。还可加入到牛奶、饮料、幼儿食品中服用。饭后服用可以减少胃酸对益生菌的破坏;但要注意不能和抗生素及思密达等同时服用。
  讨论
  如何做到合理用药,是摆在我们儿科医务工作者面前一个重要的问题,依据笔者多年的用药经验,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选择合适的药物 要做到明确特征,熟悉药物特性,合理选择药物,减少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药品种数量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成正比,故应遵循“可用一种药物治疗时就不用两种药物”的原则。
  2、选择合适剂量 儿科用药剂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儿童药物剂量计算方法包括折算法、体重法、体表面积法等,各有其优缺点,可根据具体情况及临床经验适当选用。
  3、选择正确的给药途径 正确的给药途径对保证药物的吸收并发挥作用,至关重要。一般来说:能口服或经鼻饲给药的小儿,经肠胃给药安全。有些药物如地高辛、地西泮,口服较肌肉注射吸收快,应引起注意。皮下注射给药可损害周围组织且吸收不良,不适用于新生儿。地西泮溶液直肠灌注比肌肉注射吸收快,因而更适于迅速控制小儿惊厥。
  4、选择合适的剂型 我国儿科药品剂型及规格的不足给儿科治疗带来缺陷。一方面,治疗指数窄的药物如地高辛、氨茶碱、苯妥英钠等没有合适的儿童剂型,需要分药,使临床用量很难掌握,不但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对于一些针剂也造成浪费;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合适剂型,导致儿童不易吞服药物,引起恶心,呕吐、厌食等症状,产生服药依从性问题,达不到预期疗效。
  参考文献:
  [1]张丹参.药理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23.
  [2]陆金云,温时才.从儿童生理和发病特点讨论儿科用药的安全性[J].实用临床医学,2003,4(4):133.
  [3]郝建华.基层医院儿科用药亟待加强监护管理[J].儿科药学杂志,2005,11(1):6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层次护理实习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护理自主学习准备度量表对97名护理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已完成实习计划即将毕业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高于正在进行实习计划的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喜爱护理专业的护生,其自主学习能力各维度得分高于其余各层次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帮助并引导学生热爱专业,让学生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老年患者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在护理过程中要求我们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情况、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联系、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以不断改善护理工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为目的。此次我们对50例老年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从而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0例,女性32例,男性18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6
期刊
摘要:腔镜手术广泛应用于各外科专业,手术室专职护士持镜在腔镜手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专职护士持镜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提供清晰的手术野,利于器械的保养与维护,并能提高手术医生的满意度、严格无菌观念及无菌操作,以及减轻一线临床医生的工作负荷。专职护士持镜在腔镜手术中有独特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专职护士;腔镜手术  腔镜手术作为微创手术,具有机体创伤小、切口美观、患者恢复快、痛苦小等优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与同期5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各项生化检验项目指标检测,比较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r-谷氨酰转肽酶及直接胆红素数值明显要高;总蛋白、胆碱酯酶及白蛋白数值明显要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
期刊
摘要:目的 自行设计并研制一种医用金属碎屑吸附装置,探讨其临床实用性。方法 自行设计医用金属碎屑吸附装置,将其应用于自2007年1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发生的锁定螺钉滑扣5例,11枚螺钉,其中尺桡骨LCP钢板2例(4枚);胫骨干LCP钢板1例(3枚);股骨干1例(3枚)。评估其可操作性,实用性及安全性能。结果 本组所有冷焊接滑扣螺钉均全部取出,无螺钉断裂或残留。明显缩短滑扣螺钉取出时间,减少金属
期刊
摘要:对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当前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上存在这严重的问题。医保规定的定点治疗机构在平时提供医疗服务时存在着很多违反原则性的不合规操作现象,导致了医疗费用的大幅不合理增长。本文就从我国定点医疗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入手,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对策。  关键词:定点医疗;医疗保险;医保现状;监管机制  在进行医保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的进程中,如何保障人民的基本醫疗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保证护理安全。方法:通过探讨神经外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结果:护理中的安全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及时发现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就可以把护理风险控制到最低。  关键词: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的生命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决定患者医疗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突发状况较多,且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大剂量舒利迭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 年7 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重度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32例与对照组32例,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好转,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
期刊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除了众所周知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以外,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症是新的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通过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HCY水平,分析HCY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影响
期刊
摘要: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颈椎病往往是颈椎的椎间关节退变,累及神经、血管,从而导致颈椎病的发生。为此,本文从脊柱的解剖特点,阐述颈椎的解剖特点与颈椎病的关系,从而提出常见的预防措施,探索减少该病的发生的途径。  关键词:颈椎解剖;颈椎病  一、颈椎的解剖:颈椎共7块,具有以下特征:  (一)颈椎的椎体一般较小,呈横椭圆形;其横径约比矢状径大1/2倍;而第1颈椎无椎体和棘突,又称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