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工程人才培养的问题剖析与对策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u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体系以及教学过程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为适应工程人才培养应调整培养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土木工程;工程人才;培养;问题
  作者简介:贾艳东(1969-),男,满族,辽宁凌海人,辽宁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孙洪军(1973-),男,辽宁阜新人,辽宁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辽宁 锦州 1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27;批准号:辽教发[2012]130号)、辽宁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实验教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74;批准号:辽教发[2009]141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022-02
  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人才培养是培养的主要方向,应用型高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走向多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为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后,无论是管理机构还是各相关高校都在研究如何进行工程人才培养。因此,剖析土木工程专业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对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多年来,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体系变化不大,每一所学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办学首先都要遵照原来的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现在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意见,办学框架很固定,应该说这种方式对办学质量的保证是有益的。同时,《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也强调各学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1]问题是在原有的办学框架下突出自已的特色不容易。换句话说,培养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工程人才培养特色不突出。根据教学与行业经验,应对培养体系进行调整,以使工程人才培养特色更突出。
  1.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学时分配
  工程能力培养必须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时间和必要的训练内容,因此,整合原课程体系必须压缩原培养计划中的理论课学时,但是使学生达到工程能力培养要求并有好的发展潜力必须保证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此,压缩理论课学时要强调理论教学与工程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保证学生的理论功底扎实。例如可以压缩“普通化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建设法规”、“文献检索”等课程的学时,对学生知识体系影响相对小。
  2.构建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目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为设计和施工企业,因此,可以按照设计和施工企业的技术要求设置课程、实践环节,增加设计课程,如框架结构设计、轻型钢结构厂房设计、剪力墙结构设计、工程预决算、施工内业等课程,构建原来的课程体系之外的课程群供学生选修,突出应用性、实践性。
  3.构建与工程紧密联系的实践体系
  培养工程人才,强调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系统化、规范化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土木工程涉及的实践性环节比较明确,一是设计环节,二是施工环节。多年来的制图、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实验体系比较完整,但系统化、规范化方面还有待改进。比如在以前的培养环节中制图强调得多,识图未得到重视,因此应增加识图环节;设计环节与课程结合的多,与分部分项工程结合的少;课程实验做得多,工程试验学生不了解。这些都需改进。
  二、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培养体系是总体方案,教学内容是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目前的教学中教学内容与工程结合不够是主要问题。教学内容不能与工程实际结合,工程人才培养的特色就不会突出。教学内容不能与工程实际结合的原因包括:教师实践能力不强,不能把理论与实际工程结合起来讲授;教材理论内容多,例子虚拟,与工程结合不够。因此需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调整。
  1.建设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为适应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应以建设理论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为改革目标。同时要引进企业的技术人员加入到教学团队中来,兼职从事教育工作。目前,我校已经建立教师去企业实践的管理机制,并有部分教师到企业实践。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应在学校的教师去企业实践的管理机制下认真规划、合理实施。比如,对企业必须有选择,部分去设计单位、部分去施工单位、部分去监理单位、部分去检测中心,经过一轮后交换,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教师队伍得到不同企业的全面训练,在教学中的不同环节都有理论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引进企业的技术人员深度参与教学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2]不能只瞄准资深的技术人员,只要是一线的工程师职称以上的人员都可以满足学校培养工程人才的需要,要扩大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学生培养的人数。
  2.调整教材的内容
  在工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严格按工程人才质量管理要求,从优化教材入手。目前的教材基本维持原来学术型教育的模式,即使是出版新一轮的应用型学校规划教材,但内容变化不多,因此,如果按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执行,必须优化教材,出版或选择有利于工程人才培养的教材。特别是每个专业方向要针对几门体现专业工程能力要求、突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首先组织有教学、工程经验的教师编写与工程应用对接的教材以及相关实践指导的教材。
  三、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每一门课都是整个体系中的一个点,学生在学习教学内容的时候缺乏对该学习内容在工程中如何应用的认识,学习有一定的盲目性,甚至有些学生动力不足,可以说目前的教学方法在工程应用的引导上存在问题。因此,需寻找一种可以让学生知道学的内容是什么、怎么应用的教学方法并加以练习,同时坚持对应的应用考核即可达到效果。
  1.以项目教学的方式使教学内容系统化   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每一个阶段的实践环节都要结合实际工程,而不是按一些教材、参考书上一成不变的模式教授给学生,那样达不到工程能力培养的目的。给学生一个实际项目,从二年级做起,一直到毕业设计完成项目。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很系统地认识项目。二年级时学生虽然对工程概念尚不清楚,但也可以用实际的工程项目对其进行诸如制图识图等方面的训练。
  2.以项目训练加强能力培养
  工程人才培养的重点是要练。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必须给学生足够多的训练机会,从大作业、课程设计、实验,一直到毕业设计都是在练。因此,必须要求教师结合工程对学生增加必要的训练。[3]
  3.进行工程应用的考试方法改革
  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工程能力的检验不能仅靠记住基本知识和会做几道与书中例子相似的题,还要考查在实际工程中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是不能引导学生向工程人才培养方向努力的,需要增加与工程有关的考试内容,由完全的记忆变为学会使用书中知识解决问题。比如已经采用的“半开半闭”的考试方式,闭卷部分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开卷部分考查应用能力,是符合工程人才培养的一种考试方式。
  四、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三方面:设计类实践环节、实习类实践环节、实验类实践环节。设计类实践环节的根本问题是设计题目虚拟、设计内容理想化、设计标准与实际的工程设计结合不够。实习类实践环节的根本问题是学生参观性的实习多,不能深入接触工程施工。实验类实践环节的根本问题是实验内容与课程联系多、与实际工程试验结合少。因此,需针对上述问题调整实践环节的教学。
  1.设计类实践环节
  与设计单位联合培养,以项目管理的方式从低年级开始接触设计单位的项目,二年级学生可以工程设计题目为例学习、练习工程制图,不同学习阶段完成不同任务,在完成项目中学习课程知识,在完成项目后回味知识。
  2.实习类实践环节
  与施工单位联合培养,让学生在认识实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环节参与项目建设,认识构件、了解结构,将原来固定几周时间的集中实习改为分散实习,利用周六、日的时间可以满足不同季节、不同施工阶段学生的实习,总计时间达到规定的周数即可。
  3.实验类实践环节
  坚持在学生实验中采用理论实验+工程试验的模式,[4]保持实验教学中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实验部分,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性能的认识,又有工程试验、检测部分,训练学生熟练进行工程试验的能力。
  五、结语
  按照目前国家的高等教育教学要求,理论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已经可以满足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工程应用的需要,因此,强化工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让学生深度接触工程、按工程标准训练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朱高峰.工程教育的几个问题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10,(z1):4-6.
  [3]谢凌燕,潘志宏.面向工程实际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7):166-167.
  [4]贾艳东,刘红艳,毕重.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实验教学体系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0,(5):9-12.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教师资源不断走向年轻化,培养语文专家型教师成为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语文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的概念界定、差异比较,提出缩小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差
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尤其注重的是阅读教学中的课内阅读。因为它是阅读教学的主体,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主要是靠
面对环境问题与资源危机,人类社会正面临发展的文明转型.为此我国提出科学发展观,力求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转变认识自然的价值观,走出“人类中心论”,构建环境伦理体系.
有两道在西方产生广泛影响的公式,是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开列的:“散文=安排得最好的语词,诗=安排得最好最好的语词。”一切文章都靠“安排”,难怪冰心说写作像“堆积木”,贾平
概述rn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技术的进步,以前作为信息通讯主力军的固定电话通讯方式正逐渐被更多,更新的通讯方式替代,如移动电话,IP电话等,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国家产业政策
任务单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理念下的一个分支.这种教学方法注重通过设计任务单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堂自主学习这一基本目标.任务单的制作往
期刊
摘要:提高隐性知识流流动的速度和效率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分析了高校隐性知识流的形式和影响隐性知识流流转的主要因素,基于提高教师到教师、学生到学生之间的隐性知识平行流和教师到学生的隐性知识等级流流转的效率提出三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隐性知识流;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巩永华(1981-),女,山东烟台人,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翟丹妮(1973-),女,江苏兴化人
摘要:首先分析电能变换与控制方向市场人才需求以及目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状况,提出了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电能变化与控制方向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针对电能变化与控制所需知识结构的特点提出了主要课程的设置,并对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给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电能变换与控制方向的培养方案。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能变换与控制方向;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环节  作者简介:巫
在网络环境下对学生进行小学英语教学就意味着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加大对网络资源与网络媒介的利用.在过往的教学发展过程中小学英语一直受制于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