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的营养成分与保健效用

来源 :现代食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wenj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燕麦作为全价营养食品,味甘性平,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营养价值高,医疗作用大,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丰富,有助于改善免疫系统,长期食用可平衡膳食、降低胆固醇含量、预防高血压高血脂,且燕麦中的β-葡聚糖对治疗冠心病具有辅助作用。因此,谷物燕麦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可得到广泛地开发和应用。
其他文献
以金枪鱼为原料,对金枪鱼饼的加工工艺与营养成分进行探究。将金枪鱼饼的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斩拌时间、面粉添加量、鸡蛋液添加量和烘烤时间4个因素对金枪鱼饼感官的影响,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枪鱼饼的最佳生产工艺为斩拌时间25 min,面粉添加量10%,鸡蛋液添加量15%,烘烤时间12 min,在此生产工艺条件下制得的金枪鱼鱼饼色泽金黄、富有弹性、酥软鲜嫩、口感外观俱佳,感官评分为95。此外,对金枪鱼饼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可知其水分含量为3.33%,粗蛋白含量为23.36%
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并随着科技发展进步和人类认知延展,逐步形成了食品微生物学和现代化微生物食品加工应用技术。对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究,对于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运行机理、发展规律以及危害生成与防治的了解和认识加深具有重要作用,同样对于把微生物更好地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发挥微生物的生物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加工工艺较为复杂,不同地区、不同原粮、不同的消费市场要求的小麦加工工艺不同.本文结合小麦加工过程中的吸风应用、小麦表面清理、分级加工以及八辊磨、清粉机、松粉机
乳制品安全问题一直都是国内消费者所着重关心的食品问题之一,但仅仅规范乳制品企业生产流程并不能完全保证乳制品质量,还需做好乳制品企业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并将安全风险控制覆盖到乳制品的所有生产加工环节。目前,国内乳制品企业质量安全风险控制依旧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主要对乳制品企业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议。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是一类提取自茶叶的天然活性物质,因其良好的抗菌、抗氧化等生物学性能逐步被人们认可,现已在食品、医药、日化等领域有所开发和研究。本文通过对茶多酚的生理活性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了茶多酚作为天然保鲜剂的市场前景。
以蓝莓鲜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设计试验,对蓝莓鲜果果胶酶酶法榨汁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果胶酶添加量0.55%,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90 min时,蓝莓果浆的出汁率可达74.28%,相比于未加果胶酶处理的蓝莓,出汁率提高了25.14%。
通过对新疆馕的实地调研,并根据实时相关报道以及查阅相关文献,对新疆馕的制作工艺、特点、种类以及文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调研期间走访了南北疆47个地州县市,收集到236种不同种类的馕,根据其制作工艺、特点分为3大类,包括面馕、馅馕、形馕,并对归属于3大类具有代表性的特色馕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在馕文化方面,对馕的象征意义、与馕有关的传统习俗及相关谚语等进行了介绍。本文旨在为新疆馕的研发及馕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社会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食品健康理念深入人心,食品安全检测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优势突出,合理运用液相色谱法进行成分分析,可显著提高食品成分检测工作效率。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液相色谱在食品营养成分、添加剂、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深入研究了基于液相色谱的食品检测工作,希望能为食品安全领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助力。
超高压技术运用到蛋白质食品加工中能有效提升食品加工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食品加工服务。鉴于此,本文对超高压技术的概念及应用现状、超高压技术在蛋白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以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并从加工、嫩化、颜色风味、凝胶保水、冷冻解冻等方面详细分析超高压技术在蛋白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期望对提高蛋白质食品加工中超高压技术的应用水平有所帮助。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手段的多样化以及食品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与质量。为确保农产品食用安全,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十分重要。本文就2019年、2020年对贵州省某县农产品采样及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9年,农产品样品部分指标不合格,主要指标有11种;2020年农产品不合格指标有12种,相同的不合格指标有毒死蜱、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磺胺类、氟虫腈、4-氯苯氧乙酸钠、恩诺沙星、呋喃唑酮等,2020年新增不合格指标为镉。研究结果为农产品质控部门提供数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