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对学生情感培养的思考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cam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是我国瑰丽的文化遗产,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浓缩了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在我们小学课本中就收录了一百多首古诗词,内容丰富深刻,情感积极健康,它们起着感染和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但是,我们聚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却发现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本文试着对这些现状进行分析并希冀寻求一些策略与方法。
  一、古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学方法枯燥,课堂缺失美感
  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多半是采用“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说思想,齐背诵”,整个过程程式化,使原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被许多教师翻译成一叠索然无味的小菜,而且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隐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课堂上当然就缺乏美感,缺少“情”的涌动。
  2.学诗途径单一,体验缺少灵动
  从学生学习古诗的现状来看,往往仅局限于课堂。老师也盯着课本,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节外生枝,生怕联系一些课外知识、拓展相关古诗会浪费时间,不敢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引进课堂,不想或者极少推荐积累其他古诗。所以,不仅课堂如一潭死水,缺了课外延伸、课外实践活动这一源头活水,而且校园古诗文化建设更是淡漠,使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缺少古诗词的教化、美化。
  3.关注角度偏移,学诗丧失兴趣
  自从新课标明确指出背诵古诗词的数量后,教师也比较重视对学生古诗词的积累、背诵,但是在理解上有偏颇,不少教师仅仅关注了学生“量”的积累,只知填鸭灌输,让学生大量地机械地抄写、背诵、默写。学生在枯燥的背诗、抄诗中毫无审美体验而言。慢慢地,便丧失了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受到情感的熏陶了。
  二、培养策略探讨
  1.以情怡情,传递诗情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具有感染性的特点。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把自己体验过后的感情传给别人,而使别人也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因此,教师首先在备课要牢记一个要点:要使自己在教学中把古诗词内含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自己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广猎知识,正确把握古诗的情感内涵。
  2.美学古诗,增强诗情
  诗重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感情就没有诗。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倡导“美学”的理念——古诗词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还是一种包容了音乐、绘画等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是一个丰富的艺术宝库,有着具大的美学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古诗的美学价值,引导学生快乐地学,美美地学。
  (1)吟诗。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最好的展现方式是诵读。只有有感情地吟诵,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如果教师事先准备好与诗的情调、节奏相和谐的音乐、营造吟诵的氛围,那么学生读起来也就入情入境。
  (2)唱诗。学生喜欢歌唱,有时还喜欢自编自唱。根据这一特点,在古诗文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歌曲旋律唱读古诗文。这种变读为唱,学生学得愉快,而且在唱唱、跳跳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古诗文的熏陶。
  (3)演诗。古诗词语言凝练,要使其中的人物形象活起来,可在学诗时采用表演的方式。如教学古诗《寻隐者不遇》,在学生想像画面之后,教师请一个同学作诗人贾岛,请另一个同学做童子,演一演当时的情境,在学生角色对话的表演中,不仅把《寻隐者不遇》中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了,而且也初步领悟到了诗的意境。
  (4)画诗。如于永正老师教学古诗《草》时,让学生画一画草的枯荣,画一画藏在土里的草根,画一画春风一吹,小草又冒出地面的情境。
  (5)写诗。“儿童的心灵世界具有丰富的感受性,旺盛的想像力和诚挚的情感,带有天然的艺术化倾向”、“儿童新鲜、柔软的心灵,到处是感知生活的触角”。因此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是有道理的。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大胆地引导学生仿诗、改诗、写诗。在这样的创作中,学生享受了学诗的愉悦,发现了自己的灵气,惊叹于诗的神奇,加深了学诗的感情。
  3.开发诗园,滋养诗情
  古诗如源源流淌的河流,只有尽情地畅游其间,文化底蕴才能厚重起来。因而,教师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诗歌家园。
  (1)拓展阅读。在学完一首古诗后,可以“以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如学完高鼎的《村居》和孟浩然的《春晓》,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这样进行拓展阅读,就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到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一步地提高,学诗的愿望也就更强烈。
  (2)巧用趣用。熟读、理解、积累的诗句,别让它们总关在学生的脑海里,要引它们出来走一走,让学生在 “温故而知新”中感觉古诗用时更觉趣。带学生踏青时,吟一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游西湖时,来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让诗自然地走进生活,让学生感觉生活处处皆是“诗”。如此,在自然地运用中享受到了“诗趣无穷”。
  (3)生成活动。孩子们的素养总是在活动中形成的,孩子们总是在活动中成长起来的。如组织开展古诗擂台赛、古诗闯关、古诗积分卡、诗词书法绘画赛、古诗汇演等一些生动活泼的活动,让古诗渗入到了孩子的精神家园,品味了学诗的情趣,释放了学生的智慧,更是滋养了学生的诗情。
其他文献
国家教育部强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社会和家长呼吁减轻学生负担,关心青少年身心健康。作为一线的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The Ministry of E
在小学教学中,如何用好教材并充分体现教材的育人功能,让教材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潜在价值,是每个一线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还是不
利用有限元理论对80mm口径的对称螺杆流量计转子的热变形进行了综合分析.整个计算程序分为平衡和非平衡两套系统.通过计算转子的热变形,推导出热变形对转子泄漏和运转等方面的影响.最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近年来,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广大教师在上课艺术上倍下功夫,课堂提问当然也是关注之处。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反馈学
我们在小学学过盲人摸象的故事,五个人之所以对大象的形态说出了五种样子,主要是认知心理的原因,盲人根据自身已有经验和认识对新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批判和重构,从而形成自
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11年1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2010年度国家最高奖获得者为上海交通大学王振义院士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师昌绪院士。在2010年
我曾在大风雨中独自一人行走过,欢笑过,也流泪过。很多很多的回忆都可以随着岁月流逝而被淡忘,唯有大风雨中母亲的形象让我难以忘却。  三年前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天,阴沉沉的;雨,伴着闪电急泻而下;风,疯狂地摇撼着路旁的树木。在这黑黑的夜幕中,一个娇弱的身影在田野里踽踽而行,沉重的担子在她肩头晃荡,慢慢地,慢慢地,由远而近。近了,近了,哦,是我的妈妈。她的肩上挑着一担满满的稻谷,身子在摇晃,脚在打颤。茫
榆木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家具材料,因为榆木质硬,纹理笔直漂亮。木质家具本身具有的独特的典雅气息,像一些简约装修、古典装修就与它非常相配。那么榆木家具,尤其是老榆木家具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对于初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了首要的任务,它也是关系到学生能进行创新活动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关键环节。初中数学作为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在进行
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