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社区“粉丝”四要诀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901078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自建品牌社区,还是参与到非官方的品牌社区中,企业都应谨记:“粉丝”最懂你的心。而赢得“粉丝”的关键是:不要试图控制一切,允许社区多样化,提供互动的方式,并辅以适度的监督与支持。
  
  在线品牌社区(online brand communities)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然而,这些社区良莠不齐。好的社区让访问者经常光顾,互相交流,家常的、娱乐化的气氛也很浓厚。有些社区则乏善可陈,它们往往严格控制访问者谈论的话题——只能是某种产品,而且几乎没有互动。面对这些沉闷且无趣的社区,许多访问者在第一次短暂逗留后,就再也不会来了。
  问题在于,企业自己运营的社区往往比较差,而品牌或产品的“粉丝”自发运作的社区却更为成功。那么,企业应该如何打造一个有效的在线品牌社区,使它不仅活泼有趣,而且更为有效地支撑营销呢?美国莱斯大学营销学副教授Utpal M.Dholakia和意大利米兰SDA博科尼商学院营销学助理教授Silvia Vianello提出了四个关键点。
  
  不要控制一切
  
  大多数企业运营的品牌社区都开展了产品和服务的讨论,但除此之外几乎别无他物。有些网站甚至明令禁止发布个人信息,或者严禁评论不相关的产品。
  例如,福特汽车为其Sync产品建立了一个品牌社区syncmy ride.com。Sync是用于福特、林肯及水星汽车上的一种声控娱乐和通信系统。该社区的留言板只允许谈论Sync本身,如果发布类似“祖母做的松饼超级棒”这样的信息,网站就会提醒:“由于这与Sync无关,请不要提交该消息。”
  实际上,如果允许无关的讨论,反而可以使访问者带着自己的情感和社会属性,频频参与到网站中来,强化他们与企业的联系。如果限制谈论的话题,不乐意的顾客就会轻而易举地转向其他品牌社区,企业也就失去了从顾客那里获取意见的机会。
  因此,企业应该部分地放弃控制,给予访问者抱怨和批评产品的自由,或者让他们尽情抒发对竞争者的感情。当顾客能够自由表达对品牌的期望,不受约束地将它与竞争对手相比较时,品牌会具有更大的可信度。如果投诉得到正确而及时的处理,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也将大幅提升。
  
  允许多样性
  
  许多企业将它们的品牌社区视为长期营销目标的延伸,因此这些社区将访问者仅限于自己特定的消费者。例如,欧洲任天堂(日本任天堂分公司)在其意大利品牌社区(www.nintendo.it)中,就要求用户注册时必须提供产品编号。
  这种“淘汰机制”不利于企业发现未曾发现的、有吸引力的细分市场。任天堂可能会漏掉意大利市场的一些机会——尚未购买过任天堂产品但对其感兴趣的、有购买潜力的细分市场。
  此外,当一个社区的成员同质性太高时,他们的思维也会趋向一致;而多样性会鼓励品牌社区的创新思维。
  乐高集团着手研发Mindstorms NXT——最新版可编程机器人游戏时,它向Lugnet.com网站上的一群成年人粉丝寻求支持。Lugnet.com网站是乐高迷聚集的最大非官方社区。虽然Mindstorms的目标顾客是十几岁的男孩,但乐高却向一群四五十岁的人寻求帮助,这些人互相沟通,互相了解,为Lugnet.com上的乐高产品而努力工作。
  据一位乐高发言人称,社区工作组的粉丝们基于自己的体验,贡献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宝贵意见。乐高认为,该小组帮助Mindstorms NXT增加了吸引力,无论是对于成年玩家,还是对于“新的、更年轻一代的机器人爱好者”。
  
  提供互动方式
  
  很多由企业运营的社区都倾向于让访问者接触客户代表,或由企业帮助他们解决产品问题,不允许访问者之间互相交流,这就扭曲了“社区”的本意。
  在差的社区里,访问者之间即使有联系,也是非常肤浅的。一旦产品相关问题得到解决,他们就会离开论坛,其结果是:社区需要不断吸引新成员,以代替那些离去的成员,始终停留在供血不足的状态——社区变得与提供客户支持的官方网站没什么差别。
  相反,大多数由粉丝运营的品牌社区鼓励互动。成员们经常联络,互开玩笑,与品牌或产品无关的灌水帖也到处可见。论坛成员可以实时聊天,发布个人经历,交流产品使用体验等,荣誉或用户等级表明了该成员参与社区事务的数量和质量。例如,在Oraclecommunity.net(这是对甲骨文的企业数据库和软件产品感兴趣的粉丝阵地),人们分享个人故事、照片与视频。他们可以在网站上创建博客,围绕特定主题建立讨论群并与指定的朋友建立连接。成员们还可以安排线上或线下的社交活动。
  允许访问者互动,可让他们感到自己是特殊群体中的一员,从而更支持企业的品牌。他们由此养成了共有的习性,如对品牌起源和历史、公司庆典与行话如数家珍等。这种文化基础也有助于加深顾客和企业的联系。
  
  适度的监督和支持
  
  许多企业没办法将自己的网站做成粉丝运营的那样,而对于粉丝自发组织的非官方网站,又没有适当的、系统的计划来监督和支持(有些企业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些非官方社区的存在!)。由于与这些粉丝创建的品牌社区隔阂甚深,面对那些口无遮拦、独立而苛刻的社区用户,企业常感到无力控制。
  如果能系统地追踪并参与粉丝的社区中,企业将受益匪浅。营销人员不仅能接触到最具忠诚和最有影响力的粉丝,还能发掘到营销或创新的新点子。企业不仅能看到对现有产品问题的尖锐批评及解决办法,还能看到热忱的、义务的客户服务提供者。
其他文献
管理工作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的主要对象是人,而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最复杂而难以名状的。  8月5日,应该是谷歌高级副总裁艾伦·尤斯塔斯灰色的日子,因为他非常倚重的大中华区领导人李开复毅然提出辞职,即便是巨大的诚意和天价的股权也难以挽回。可以想象艾伦的失望——不光因为信任的陡然失落,更因为,即便真诚、开放如李开复,艾伦也并不能揣摩到他在做出一项决定时内心所经历的复杂。  领导学研究者切斯特·巴纳德把管
期刊
9月初,在众多有识之士为“国进民退”担忧之时,企业界传来了特大喜讯:“2009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首度超越美国企业500强,领先幅度达700多亿美元。  数字虽然喜人,但这份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共同发布的榜单并没有迎来舆论的起立鼓掌。这并不意外,毕竟,在经过多年的自感技不如人的赶超体验之后,无论是企业界、学术界还是新闻界,大家都比10年前要冷静多了。  何止是冷静!榜单刚一发布,舆
期刊
衡量企业家的水准,与衡量厨师的手艺非常相似一标准往往不是国宴大餐,而是家常蛋炒饭。精明能干的企业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资源和条件便能白手起家,平中建奇,灵活机动地调动身边普通常见的资源,迅捷机敏地发现别人熟视无睹的商机。    过去的大户人家在聘厨子之前,为了考察其手艺高下,一般并不要他烹制山珍海味、满汉全席,而是让他做一道简单的家常饭菜,比如蛋炒饭。这样做自有其道理,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吃的是家
期刊
职业发展管理是组织和员工个人对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和反馈的一个综合性过程。如何将胜任力模型运用于员工职业发展管理,以提升职业发展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近年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新热点。    传统的晋升方法    翰威特最近对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做了一次调研,研究不同公司对员工的晋升或职业发展作出决策的方法。我们发现,各类企业存在两类传统的晋升方法:经验导向的晋升方法和业
期刊
在与一些已经构建胜任力模型的HR管理人员交流时,他们普遍反映“构建的胜任力模型不适用也不实用”。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建模顾问的选择——实战、实在    从目前主持和主导胜任力建模的咨询顾问的履历看,很多都没有在企业一线任职的经历,对企业实际运作不熟悉,大多只有一些概念或理念。虽然有咨询公司的数据库作支持,但数据库毕竟不是活生生的企业实践。这种类型的顾问所构建出来的胜任力模型在很大程度上
期刊
李东生也好,张瑞敏也好,他们赖以维系高管团队的更多的是物质和权位。也许可以大胆地认为,他们的骨子里,仍是X理论的信奉者。    2009年的夏天,负责TCL通讯业务的高级副总裁刘飞离职;8月,担任TCL通讯首席运营官的于恩军辞职;TCL高级副总裁王康平也在这个夏天辞去了TCL多媒体执行董事一职。这一幕,与2004年、2007年发生的TCL多名高管“批量”离职情形颇为相似。  走马换将虽然有时是企业
期刊
几年前,我在做领导力开发工作时问一个客户,他的公司如何开发自己的胜任力模型?对方很自豪地告诉我,公司最近聘请的一位副总裁将以前雇主使用的胜任力模型带了过来,他们公司决定使用这套胜任力模型。我还听说过一些其他的例子,比如由一名主管或一个工作组来开发胜任力模型。  并不是说,上述企业的胜任力模型不能带来价值。在短期内,它们还是能起作用的。然而,如果企业对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胜任力模型及其应用不甚理解,很
期刊
自本世纪初胜任力引入中国之后,对胜任力和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方兴未艾,企业也纷纷投入时间和精力,建立自己的胜任力模型。然而,胜任力模型并未在甄选、培训、绩效和薪酬管理方面发挥功效,并且常常与企业战略和文化脱节。很多人认为,胜任力模型不适合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  这些偏差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对胜任力模型的产生背景、基本内容和作用方式存在片面认识。从人力资源管理来看,人事经理或外部咨询师很难将胜任力模
期刊
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将年度人物给了“YOU”。YOU是所有坐在电脑前的你我他,既是在虚拟世界里遨游的比特人,也是现实生活中的消费者。当时,以维基百科、Youtube和Myspace为代表的互联网新事物风生水起,彰显出开放、包容、创新、合作的特性,展现了更为广阔的想象与实践的空间。  时隔3午后的今天,继续高速繁衍扩大的YOU群体,已经在社会和商业领域里展现出无处不在的影响力。美国总统奥巴马
期刊
网商规模发展的惊人速度和规模的无限想象,一方面令京东掌门人刘强东振奋不已,另一方面,随之而来的管理瓶颈和可能存在的发展失控也在慢慢逼近。京东的规模战略究竟是“局”还是“关”?眼下,这已成为刘强东不得不面对的发展难题。  创办京东商城11年后,刘强东终于休了一个长假——尽管被“禁足”在医院,但无论如何,对刘强东来说,这都是一段难得的闲暇时光。在不足10平方米的病房里,他计划用30篇左右的文章,梳理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