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任力模型与战略文化共舞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guop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本世纪初胜任力引入中国之后,对胜任力和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方兴未艾,企业也纷纷投入时间和精力,建立自己的胜任力模型。然而,胜任力模型并未在甄选、培训、绩效和薪酬管理方面发挥功效,并且常常与企业战略和文化脱节。很多人认为,胜任力模型不适合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
  这些偏差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对胜任力模型的产生背景、基本内容和作用方式存在片面认识。从人力资源管理来看,人事经理或外部咨询师很难将胜任力模型与企业战略和文化结合考虑;而如何将胜任力模型变成可操作的技术,这又是学术界的短板。
  
  胜任力模型与企业文化及战略
  
  胜任力模型的问世与使用,和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理论发展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相关。这是一个管理理论从“丛林”到枝繁叶茂的时期,战略管理、业务流程再造、企业资源规划都在这一时段问世并直接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
  例如,战略管理理论直接催生了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时段,人力资源管理者从学术界获得了两个关于如何提升组织竞争力的信息:一是培育一种支持组织战略的“强”文化是重要的;二是在一个以知识为竞争力的核心时代里,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换言之,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在如今充满竞争的环境里,是攸关成败的因素,两者均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1999年,Cabrera和Bonache使用了战略文化(Strategic Culture)的概念,介绍了一种联合企业文化和战略的理论架构,使企业能够通过发展“战略的”文化来改善竞争地位。他们提出,企业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战略文化”:第一,周详的人力资源计划以造就有助于实现组织战略的行为规范;第二,有效的甄选,以挑选那些具有能强化企业文化规范的价值观的求职者。
  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于胜任力模型的产生,无论是战略、愿景,还是体现企业文化的价值观,企业能够把这些在以前属于不同层面的内容分解到各个岗位之中,并且用不同的胜任力将这些内容具象化。由此,基于企业文化和战略要求人力资源工作与之相一致,文化和战略也由此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会支持和培育企业文化,并促进企业战略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人和组织之间的匹配的具体信息并形望员工的行为,进而成为文化创造和战略实施的手段。因此,胜任力模型的问世从人力资源内部拓展了“人员一岗位”匹配的深度,从外部而言,企业文化、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胜任力建立起大体上的对应关系(图1)。
  


  我们借用在讨论胜任力时常使用的冰山模型可以发现:
  ◆胜任力中的知识和技能是显而易见的,与企业的战略和文化诉求一致;
  ◆胜任力中态度、价值观和个性动机是内隐的,与企业文化中的理念层面对应,表现为可观测的外显行为;
  ◆企业文化的构建需要企业的员工普遍具有通用的胜任力;
  ◆企业战略总体上需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战略执行和反馈方面与企业战略一致,即员工要具有差异胜任力,使企业战略得以实施,实现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和战略对员工的胜任力有要求。文化对应通用胜任力,战略对应不同类型和不同层级员工的差异胜任力。
  可见,胜任力模型的有效使用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实施本身则需要特有的技术。在这两个方面,中国许多企业存在着不足。
  
  企业在胜任力实践中的问题
  
  忽略自身发展阶段对于有一定规模、业务比较成熟、经营相对稳定的企业来说,胜任力模型效果可能会更好。因为员工胜任力模型是企业文化的反映,而企业的文化、价值观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另外,实施胜任力模型需要企业廓清战略,对于那些业务还不成熟、发展不是很稳定的企业来说,即使辛辛苦苦建立了胜任力模型,随着战略的调整又要不断变化。因此,在文化和战略不清楚的情况下,企业仓促实施胜任力模型收效甚微。
  简化模型的建构方法一些管理人员将胜任力模型与任职资格、员工特质等相混淆,对胜任力模型的深层理念缺乏认识。构建胜任力模型时过于草率,没有遵循严格的程序;使用胜任力模型时又有些急功近利。
  例如,一些公司在胜任力模型建构之后,马上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对所有管理人员实施测评,而运用时止于人员的招募环节,未能将其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协调起来。
  一些学者也置身于企业,但在指导企业实施胜任力模型的过程中,忽略了企业的实践旨趣,尽管方法合乎规定,但问卷调查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每一项素质,任职者都会回答“非常重要”,运用因素分析做出来的结果并不合适,而资料研读、结构化访谈和大量的观测需要花费企业大量精力,最后不得不加以修改。咨询人员更容易从商业的角度,将胜任力当作工作分析中的一个衍生产品,一些咨询人员居然不去运用因素分析这样的定量研究方法,在很短的时间确定类型之后,参照已有胜任力的等级定义做出了员工的胜任力模型,结果难以服众。
  
  如何解决实践中的困惑
  
  笔者近期帮助一家大型汽车股份公司完成了通用胜任力模型和销售人员的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工作,基于本人长期服务于企业的经验和研究,我认为未来企业在建构和实施胜任力模型工作中,改进之处在于:
  一开始就要明确建构胜任力模型的目的在确定通用胜任力模型时,要考虑企业文化的所有层面,然后考虑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在对所有的岗位分层分类之后,提炼不同类别岗位的胜任力。例如,在这家汽车公司中,我们考虑到销售类别人员的独特之处,首先选择销售类职位建构出一线和后台类岗位的胜任力。由于公司副总经理和人力资源部的大力支持,这项工作进行得极为顺利。
  将胜任力模型纳入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胜任力模型构建后,不能仅仅停留在工作分析和人员甄选领域,还要和绩效管理、员工培训、职业生涯管理、人员晋升等配套。表1是我们在该公司考核员工行为和绩效时,结合胜任力模型而确定的人员开发表。这使公司原来无法量化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考核进一步细化,并使人员开发工作与胜任力相连,取得很好的实效。
  通过培训,帮助员工解决胜任力模型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胜任力模型对员工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要帮助他们理解这一新的管理工具,因此培训工作极其重要。这一过程也是收集反馈信息的有效方式。通过跟踪反馈,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不断对胜任力模型进行调试、修正。在我们的案例中,继销售公司推广之后,公司又选择研究院的岗位建立胜任力模型并加以推广,同时明确了国际化战略,开展企业文化的落实工作,最终使得胜任力和企业战略、企业文化连为一体。
  最后,胜任力模型建构和推演需要一批胜任力较高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就把人事经理的胜任力模型定义为四项:人事专家、变革推进者、文化促进者、战略合作者。从这一胜任力模型我们能够看到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和战略的高度关联。如果企业将这项工作外包给咨询公司,也应严格地甄选供应商并参与到整个过程中去,加强沟通与交流,及时反馈管理者,包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以取得应有的实效。
其他文献
战略模式分析    迈克尔·波特在其著作《竞争战略》中提出了三种通用的竞争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由此可以衍生出三种比较通俗易懂的价值创造模式。  第一种是产品领先型,以产品的创新及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为导向,重要目标在于充当市场的领袖。  第二种是高效运作型,以严格的程序化、供应链管理来提高客户获得产品与服务的效率。  第三种是客户亲密型,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效率、服务速度等
期刊
与顾客沟通不畅?病根在内部    企业CEO们都想知道消费者对产品的体验和态度,然而他们往往对此一无所知。这是因为企业没有应用客户管理软件或者没有寻求市场调研机构的帮助吗?其实,这些外部原因不是根本,企业首先必须克服内部的与客户沟通的六大障碍。  1.缺乏有代表性的基层经验。从办公室走向销售和服务第一线,并不意味着就能获得真正的基层经验,关键要看这些经验是否有代表性。例如,一家航空公司的总经理去基
期刊
沿着曾国藩的治军路数按图索骥,可以发现湖南广电在魏文彬的主导下也形成了某种“书生领山农”的局面。“书生”是有信仰的“书生”,“山农”是肯任事的“山农”,由此在旧体制之外开出一条新路。  2007年4月9日,魏文彬(原湖南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现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时,将电视湘军成功的秘密解读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八个字。实际上,这也是对变革者最大的褒奖,一年以后魏就离开了他奋
期刊
管理工作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的主要对象是人,而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最复杂而难以名状的。  8月5日,应该是谷歌高级副总裁艾伦·尤斯塔斯灰色的日子,因为他非常倚重的大中华区领导人李开复毅然提出辞职,即便是巨大的诚意和天价的股权也难以挽回。可以想象艾伦的失望——不光因为信任的陡然失落,更因为,即便真诚、开放如李开复,艾伦也并不能揣摩到他在做出一项决定时内心所经历的复杂。  领导学研究者切斯特·巴纳德把管
期刊
9月初,在众多有识之士为“国进民退”担忧之时,企业界传来了特大喜讯:“2009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首度超越美国企业500强,领先幅度达700多亿美元。  数字虽然喜人,但这份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共同发布的榜单并没有迎来舆论的起立鼓掌。这并不意外,毕竟,在经过多年的自感技不如人的赶超体验之后,无论是企业界、学术界还是新闻界,大家都比10年前要冷静多了。  何止是冷静!榜单刚一发布,舆
期刊
衡量企业家的水准,与衡量厨师的手艺非常相似一标准往往不是国宴大餐,而是家常蛋炒饭。精明能干的企业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资源和条件便能白手起家,平中建奇,灵活机动地调动身边普通常见的资源,迅捷机敏地发现别人熟视无睹的商机。    过去的大户人家在聘厨子之前,为了考察其手艺高下,一般并不要他烹制山珍海味、满汉全席,而是让他做一道简单的家常饭菜,比如蛋炒饭。这样做自有其道理,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吃的是家
期刊
职业发展管理是组织和员工个人对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和反馈的一个综合性过程。如何将胜任力模型运用于员工职业发展管理,以提升职业发展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近年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新热点。    传统的晋升方法    翰威特最近对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做了一次调研,研究不同公司对员工的晋升或职业发展作出决策的方法。我们发现,各类企业存在两类传统的晋升方法:经验导向的晋升方法和业
期刊
在与一些已经构建胜任力模型的HR管理人员交流时,他们普遍反映“构建的胜任力模型不适用也不实用”。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建模顾问的选择——实战、实在    从目前主持和主导胜任力建模的咨询顾问的履历看,很多都没有在企业一线任职的经历,对企业实际运作不熟悉,大多只有一些概念或理念。虽然有咨询公司的数据库作支持,但数据库毕竟不是活生生的企业实践。这种类型的顾问所构建出来的胜任力模型在很大程度上
期刊
李东生也好,张瑞敏也好,他们赖以维系高管团队的更多的是物质和权位。也许可以大胆地认为,他们的骨子里,仍是X理论的信奉者。    2009年的夏天,负责TCL通讯业务的高级副总裁刘飞离职;8月,担任TCL通讯首席运营官的于恩军辞职;TCL高级副总裁王康平也在这个夏天辞去了TCL多媒体执行董事一职。这一幕,与2004年、2007年发生的TCL多名高管“批量”离职情形颇为相似。  走马换将虽然有时是企业
期刊
几年前,我在做领导力开发工作时问一个客户,他的公司如何开发自己的胜任力模型?对方很自豪地告诉我,公司最近聘请的一位副总裁将以前雇主使用的胜任力模型带了过来,他们公司决定使用这套胜任力模型。我还听说过一些其他的例子,比如由一名主管或一个工作组来开发胜任力模型。  并不是说,上述企业的胜任力模型不能带来价值。在短期内,它们还是能起作用的。然而,如果企业对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胜任力模型及其应用不甚理解,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