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素养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rns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验活动是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科学探究的一种有效途径。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启蒙教师,不但要认真解读教材文本,更应深入挖掘实验教材背后的教育价值,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验活动中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教学;素养教育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五个一级主题之一,它包含了四个二级主题,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完成8个学生基础实验。学习和运用化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方法,离不开实验活动,因此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方式,又作为学习内容和目标,贯穿在其他各个主题的学习中。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启蒙教师,我们不但要认真解读实验教材文本,更应深入挖掘实验教材背后的教育价值,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验活动中得到有效提升。在此,下文将以解读人教版教材中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为例,谈谈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素养教育的初步认识。
  一、 对教材和学情的初步分析
  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把对“空气的认识”安排在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题,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化学物质知识的开端,这样的编排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也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探索物质的奥秘。
  2. 尽管小学自然课对空气和氧气已略有介绍,但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道它的重要性,却不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所以教材以“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作为本课题的第一板块,先介绍了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研究的有关实验和贡献,而后仿照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最后简介了空气中的其他组成成分。
  二、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教学的普遍现状
  1. 照本宣科地完成演示实验,缺乏对实验的深入推理。教师演示完实验,学生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约上升1/5体积,教师就引导学生下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当时学生会认同我们给出的结论,但这只是被老师告知的结论,学生并没有经历自己内心真正的思维推理和演绎,也没有落实反思与交流,因此根本谈不上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2. 过度重视对实验的记忆。具体表现为:以背实验步骤、现象、结论,背考点为主要任务,强化了实验结论,弱化了实验过程,这样与新课程理念、素养教育背道而驰。
  3. 实验教学重点有偏差。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误差的讨论上,而忽视了这个实验的原理背后的教育价值。这样的教学只停留在文本表层,忽略了科学实基本方法、基本观念的渗透。
  三、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教学的深层解读
  1. 设计实验问题串,重视科学推理过程
  我们在进行这个实验教学时,如果只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水的回流认识空气中氧气含量约为1/5,就显得很肤浅,也没有价值。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该实验时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推理:
  (1)实验前,集气瓶中的气体全部是什么气体?
  (2)为什么红磷一定要过量?
  (3)红磷燃烧后生成物是什么状态?有没有生成新的气体?能不能选择燃烧后会生成气体的其他物质?
  (4)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会使集气瓶中的压强如何变化?水为什么会回流入集气瓶?
  (5)为什么要冷却到室温才能打开止水夹?如果没有冷却就提前打开,会有什么影响?
  教师根据实验内容创设问题情景,设计这样一组有层次、相互关联的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深刻理解实验推理的基本思路。学生只有经历了这样严密的思考和推理,才能实现探究能力的发展,落实素养能力的提升。
  2. 关注化学发展史,注重实验教材渊源
  伟大的化学家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被誉为“最美四大实验”之一。
  然而不少教师在上这一课时,对于空气成分的发展史往往视而不见,忽视了教材与史实的联系,很唐突地进行演示实验,并告知学生结论。其实,我们在分析和处理教材时,不妨多进行这样的思考:拉瓦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教材中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有什么关系?带着这样的疑问进行备课,才能发现这两个实验通过相同的实验原理串在一起,引導学生初步了解该实验背后的教育价值。
  3. 深层解读文本,挖掘实验的教育价值
  关于实验原理的具体分析,我们又可以设计一个个问题:“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吗?为什么?”“能不能在敞口容器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后能找到答案。老师再进行适时分析、归纳出这个实验背后的价值——在密闭体系中,利用压差法间接证明一种混合气体且测定某一成分的体积分数或含量。这就自然而然地渗透了密闭体系下的守恒观,为后期开展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埋下伏笔。
  四、 链接中考——体现实验教学中的素养教育
  近年来,各地市的中考不再是考查学生的死记硬背,而是以检测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为目的的考试,这种试题的特点在探究题中得到充分体现。在此,我将以2019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第17题为例来进行简要说说实验中的素养教育。
  (一) 原题再现
  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实验1】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2】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1、图2略)
  (1)实验1中,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一直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特别是对于初中数学的学困生而言,在读题、审题能力上的提高会给这部分学生在学好数学上给予很大的帮助和信心。圈点勾画的方法又是读题、审题方法之中最为基础、简单的一种,所以,训练初中数学学困生利用此法读题、审题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这个问题浅析利用此法审题对于学困生数学成绩的提升,以及在利用此法读题、审题教学的过程中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运用“全班共读”的形式能有效落实整本书的阅读,这种形式从“激发阅读兴趣、制定阅读计划、指导阅读方法、开展课堂交流、组织专题活动”的五个步骤来步步推进,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阅读兴趣;阅读方法;课堂讨论;专题探究  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深入,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理教学所承载的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能力的功能日益凸显。而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更具有时代性,科学性,是在新时期教育理念指导下实行全面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本文在新课程理念引导下,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水资源》为例,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课程评价几个角度谈谈在新课程标准影响下如何进行这一节的地理教学。  关键词: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地理课程    
摘 要: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当前一个敏感的话题,班主任工作琐碎、复杂、细致,需要关注的事情也比较多;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本文试从班主任对学生的责任心、诚心、真心、耐心等多个方面做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责任心;诚心;真心;耐心  自参加工作以来,本人一直担任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其间,本人有过彷徨,也有过退却,但后来,当一个班主任对我却是更多的鼓舞,使本人问心无愧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教学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高考作为高中教学效果的重要检验方式,随着教育改革深入,经历了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到素养立意的发展过程。高考数学试卷知识量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学生普遍反映解题时间紧张。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已学,进一步探究数学内容的本质以形成结论并应用于解题,帮助
摘要:一直有一问题在困扰着我,每每发现试卷上文言文练习有这样一幕奇特的现象:课内的句子翻译习题错误率远远高于课外的!一脸懵圈的我,不禁怀疑:是我误人子弟了吗?那些花了我毕生精力,把文章“切碎”,逐字逐句解释,密密麻麻的字词笔记,颠来倒去的练习是浮云吗?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学习  正在这一筹莫展之际,参加了一次主题为“文言共生”的初中古诗文教学专题研讨会。这次充电,真的让我的思维迸发出了不一样
摘 要:小学语文低年段的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及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更应该注重低年段阅读策略的指导。本文以小学低年段阅读策略为研究对象,结合笔者自身实践教育的经历,初步阐述了低年段主要使用的联结、提问、图像化这三种阅读策略的意义及实践,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段;阅读策略     一、 阅读策略的定义  阅读策略是指为了更有效地进行阅
摘要:高三阶段英语复习十分关键,因此采取何种复习方法也是老师和学生非常关注的问题。而整个高三阶段的英语复习具有综合性,要从各个方面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学习技能、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才能够做好英语高考复习工作。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考;复习效率;英语教学  传统型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教育的过程当中主要发展目标就是
摘要: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包括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和地理实践力四方面。地理综合思维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学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這一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落实程度有限,本文主要依据学校校本课程,尝试从内涵解析,教材内容选取,在初中阶段培养的重点等方面探讨综合思维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综合思维;策略  地理核心素养是本次高中地理课程修订的主线,诸多地理学者论述了对地
摘 要:近年来,小学英语单元复习教学和绘本教学同时备受关注。但提起复习课,往往让人更多地联想到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和堆成山的题目。而在开展复习课教学时,又容易因知识点较多且分散,导致老师们往往无从下手,使得复习课出现支离破碎的现象;同时,小学生因其年龄特点的局限性,注意力的稳定性相对比较差,对旧知识的机械操练很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兴趣,降低学习效率。而复习课与绘本阅读的融合能够达到知识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