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历史学生家国情怀培养路径探析

来源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cao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历史教学就是为了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让学生通过对历史史实的了解,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对历史事实进行判断.教师通过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基于此,本文探究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三大途径:通过历史教学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教师结合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教师有效地利用课下生活实践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帮助教师思考如何在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
其他文献
新课改注重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想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地理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形象化与趣味化融合到地理课堂中,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和加强.教师要将自己作为学生学习路途中的引路人,将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结合实际学情创设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地理知识,打破教学僵局,改变传统教学的短板,为高中地理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个教师节提出了“四有”好教师的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2020年上半年淮安市教育局启动“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在市教师发展学院、县教师发展中心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园基于教师内在需求,综合考虑层次梯队和年龄结构,采用自主申报、综合评议的形式,让有发展内在需求的教师结伴同行.目前团队成员共有18人,在年龄上混龄互补,形成发展梯队;在专业专长方面也有一定的结构,体现多领域覆盖.
期刊
绘本具有图文并茂的特征,是儿童文学中颇受幼儿喜爱的题材之一,也是幼儿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玩伴儿.简单唯美的插画、浅显易懂的语言、直观形象的人物角色带给幼儿阅读享受.优秀的绘本往往采用鲜活风趣、朗朗上口的语言,向读者娓娓道来一个个引人人胜的故事.在幼儿园绘本教育中,教师可通过“择、赏、辨、悟”,培养儿童善思考、愿表达、主动探究的学习品质.
期刊
游戏公约是教师根据幼儿游戏发展的需求建立的约定,它为幼儿游戏的开展以及规则意识与秩序感的建立提供保障,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秩序认知.游戏公约的制订和实施要始终围绕幼儿、跟随幼儿,让幼儿感受到“我的游戏我做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由教师主观制订的游戏公约或束缚了孩子的手脚,或存在形式主义,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功效,其根本原因在于儿童发展观的缺失.因此,如何基于儿童本位制订和实施游戏公约是一项有意义的探索.
期刊
江苏省教育厅2017年出台的《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把教研作为由点及面整体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核心力量,不断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水平,全面提升学前教育办学质量”.近年来,在《意见》的指导下,我园积极拓展园本教研的内容与形式,重视用“研”的形式解决教师实际工作中的共性问题.“学问思辨行”是儒家提倡的一种认识和修养的方法,其强调认知在先、问题精准、积极思辨、提炼分享、实践检验.我们将这一方法运用到园本教研中,让整个教研活动成为一个认知、修养的过程,并通过不断实践,让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随着课程游戏化项目的不断推进,针对一线教师面临的“如何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科学合理地评价幼儿”这个问题,我园运用相关的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开展了相关的实践研究.
期刊
问题源起rn保教主任陈老师经过中三班的时候,特意留意了一下班级门口的家园联系栏.联系栏里除了本周的周计划、一份班级主题活动中需要家长配合和支持的通知外,还贴了 一篇育儿文章《家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坚持性》.这篇文章结合中班孩子特点分析了在家里可以开展的教育活动,篇幅较长,看着比较费劲.再往旁边看,竟还贴着《秋季保健指南》.“现在都冬至了呀!”陈老师不由得摇了摇头,她估计教师们最近都没有用心更新家园联系栏,她想利用中午全园教研活动时间跟教师们说说这个事情.
期刊
政治认同素养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和前提.政治认同关乎学生的成长方向和理想信念的确立.基于此,文章结合教学经验,对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存在的问题及策略进行探究.
当下学前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全面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江苏省推进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就是一个系统的质量工程,是对已有课程提升、改造和完善的过程.“质量时代”背景下,需要我们从广义上解读课程,宏观上谋求质量,关注影响课程质量的生态系统.近年来,我们聚焦课程质量的提升,聚力课程审议教研活动,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成效.
期刊
早在1970年,美国太平洋橡树学院的贝蒂·琼斯教授就在《课程就是发生的事》一书中提出了“生成课程”的概念.她认为,课程不是教师先写出来的计划,而是在了解儿童产生的问题的过程中逐渐生成的.所谓生成课程,就是教师在与幼儿一起活动时,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的工作激发每个幼儿的潜力,同时使课程不断深入的过程.生成课程虽然不是教育者预先设计的,但也不是幼儿无目的、随意、自发的活动,而是师生共同建构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过程.本文以“蛋”课程的生成为例,阐述生成课程的实施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