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让每位学生都卓尔不凡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yuzha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实验学校以“尊重个性差异,发掘智慧潜能”作为办学理念,依托“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培育”的实验研究,致力于培养具有“创造与发明、探索与发现、合作与沟通、使命与担当”品格和能力的卓越人才。
  建校30多年来,学校始终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20世纪90年代自主组建校园网和学校门户网站,自主研发计算机应用教程和小学语文电子教材。2000年开始,开发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类数字化校园平台。近10年来,学校信息化工作聚焦于信息技术支持背景下的创新实验室建设。
  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学校信息化应用从纵向上看支撑着教学和管理的高效运行,从横向上看,技术支撑着学生、教师和课程的发展,尤其在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方面,还存在不少改进的空间。
  1.支持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解决路径有限
  我校的应用系统主要偏向管理和教师办公,而对学生过程性的评价及个性化学习还处于传统线下管理状态,应用系统之间底层数据依然孤立,对学生学习分析及综合素质评价的前瞻性数据模型构建的研究不够。面对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不能形成有效资源,不能针对每位学生的个体需求提出较精准的个性化服务方案。
  2.支持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模式相对传统
  我校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开展了实践研究,但总体上属于单打独斗,缺乏顶层设计,科任教师的整体信息素养没有实现较大幅度的提升,传统的讲授型课堂仍旧普遍。同时对课堂教学行为监测的技术手段有限,学习路径的数据支撑不够,不能有效分析学生个体的课堂表现,个性化学习没有真正实现。
  信息化工作的理性分析
  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数据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而数据的价值在于采集、分析和挖掘后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作为学校,应当注重全程、全样本数据的采集,实现横向、纵向数据的互通,努力变革教与学方式,以数据驱动为基础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需求。
  我校以尊重每个人的自然禀赋为基础,以创新人才培养为重点,建设“十年一贯制”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结合人工智能(AI)、教育数据挖掘(EDM)等技术,基于全程、全样本数据的分析、聚类,发现学生潜能和个性特长,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动态形成学生画像和学习设计师画像,实现学习方式转变,全面提升教师数据素养,促进师生的共享共创。
  建设框架的系统规划
  三年前,我校提出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应围绕学校改革与发展总目标,应结合教与学的需要,从目标、要素和指标三个层面,通过“实践—建设—完善”的行动研究,实现构建全程(小学至高中)、全样本(所有学生)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目标层是基于数据驱动所构建的物理体现;要素层为学生评价体系中所包含的具体应用,其注重数据之间的融通,是精准教学实践的核心与重点;指标层为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建设的出发点与检验是否成功的指标点。
  学生画像是对学生数据的形式化描述、数学化建模,通过对数据的实时计算,抽象出新的标签,并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学生进行数字化描述。通过数据的可视化呈现学生的画像,包括学生个人画像和学生群体画像,而群体画像是基于个人标签类的,聚类不同群体的行为特征和个性特征,为实施精准教学提供多维度数据分析支持。
  2017年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学会(ISTE)提出面向教育工作者的标准,赋予教育工作者7种角色(领导者、学习者、公民、合作者、分析者、促进者、设计者),下设24项指标。其中面向设计者角色的要求如下:首先,教师要设计符合基于标准的真实学习活动,使用数字资源和工具,提高积极和深入的学习;其次,教师要利用技术进行创造,适应学生的差异和需求,促进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再次,教师要探索并应用教学设计原则,创新吸收和支持学习的創新数字学习环境。因此,学习设计师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习者体验,设计学习任务和学习形式,构建学习资源,创建学习环境,运营学习项目,促进学习转化,传递学习价值。
  规划内容的创新实施
  如图1所示,采集学生的核心课程成绩、身体健康、自我评价、过程记录(文本和视频)、社会实践、TFT(Ten for Ten)课程、特需课程、学员导师、生涯规划等多维度和多来源的过程性和结果性数据,经过数据“清洗”、分析后,动态生成每位学生的个人画像,帮助学生进行个人发展规划,助力教师开展分类培养和个性化指导,让学校实现个性数据汇聚和分析、对学生群体的干预和指导成为可能。
  基于实践模型,通过教学实践逐步建成包括学生成长追踪、教学应用与评价和数字化学习空间的全程、全样本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1.学生成长追踪体系
  (1)早期儿童智慧潜能识别系统
  收集学生不同维度的早期儿童识别数据,建立同龄群组常模,对早期儿童的心理结构和水平进行标准量数比较,实现早期人才智慧潜能识别。
  (2)学生心理发展测评与支撑系统
  在综合评价体系中融合学生心理发展测评系统,融入学生个性追踪与分析、学生成长记录与分析以及德育积分管理与分析功能,结合纵向学生成长过程记录(文本和视频记录、行为规范等),横向和教学应用与评价体系、数字化学习空间业务数据互通,实现自动同步和可视化关联分析。
  2.教学应用与评价体系
  (1)课程管理与评价系统
  利用学校小学到高中“十年一贯”的学制优势,通过对核心课程、学养课程、特需课程三类课程学生选课、走班排课、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情况及评价等,跟踪学生学习兴趣,完成对数据进行存储、算法分析、建模、可视化,提供个性化学习解决方案,根据个性发展特点推送不同的课程资源、师资及学习环境,使学生特长更长。
  (2)教师教育能力测评系统
  基于真实的课堂,自动记录课堂过程,利用视频切片研究方法,对录制的视频进行分析,对相应的教学行为从知识提取能力、教学调控能力与教学执行能力三个维度进行评价,系统会自动收集数据和统计分析学科教师各项指标,提供教师个性化诊断报告和教学改进意见,动态形成教师个人的诊断报告,即学习设计师画像。
  (3)学习技术应用与实践
  通过学习起点的测查与分析,从“技术、学习者、学习内容”的综合视角,进行技术支持的基于认知发展的个性化教学探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同时,结合教师教育能力测评系统,促进教师教学知识的显性化,逐步努力使教师成为学习设计师。
  3、数字化学习空间
  数字化学习空间包含数字化学习教室(Learning Classroom,即正式学习空间)与数字化学习中心(Learning Center,即非正式学习空间)。学习方式决定了空间布局,学校以数字化学习空间为核心建成9000多平方米的自主学习空间,整合、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创造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式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建立“师—生—课程—环境互动”的新型学习模式,逐步实现数字化学习空间管理、数字积分虚拟空间、可个性化学习空间及可体验式学习空间。
  在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建设过程中,学校逐步实现了三个维度的业务系统数据横向和纵向的融通,部分建成全数据链,建立数据分析常模,分析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画像),从而培养更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师(学习设计师),形成更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资源,实现以数据驱动为内核的技术环境、研究、实践的螺旋上升。
  无论时代如何变换,教育的价值始终未变,即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技术是促进学生发展不竭动力,全程、全样本综合评价体系为技术应用提供物化基础,精准学习、精准教学、精准管理的实施主体是人(学生与教师),因此,只有不断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再造教学、管理流程才能真正体现信息化促进学校发展的价值。
  作者单位:上海市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本刊讯】6月11日,2019新时代创新教育实践研训活动暨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实践研讨会在北京国际竹藤大厦成功召开。  本次研讨会分为现场访谈、专家报告、案例展示及技术沙龙等环节。在现场访谈环节,嘉宾们就在北京全面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将有哪些重要工作、人工智能教育对现在的教育体系将带来哪些改变等问题各抒己见。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贾积有教授、北京建筑大学秦建军副教授分别以“教育与人工智能”“中小学人工智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自建校之初就重视艺术教育,并且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艺术教育是三十五中通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一张“名片”。曾经撑起这张名片的主要是金帆民族管弦乐团领衔的校级艺术团,如今备受赞誉的是学校全覆盖的艺术教育理念以及追求私人定制的艺术课程体系。秉承“人人懂艺术 人人有才艺”的理念,三十五中致力于打造“私人定制”的艺术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课程及学习的时间和深度。“大用”与全覆盖
未来学校最突出的一个特征是它将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未来的教育将是无边界的、互联共享的、个性化的。为了满足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未来学校的要素应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内容:开放灵动的学习空间、多元灵活的学习方式、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开放融合的管理形态。  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而学  我国的核心素养框架包括三块,第一是文化基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
2015年初,一则“中国游客赴日本抢购马桶盖”的新闻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这其中,日本马桶盖的人性化设计和高科技配置应该是吸引国人疯狂抢购的最主要原因,对此有人戏称:一只马桶盖打败了“中国制造”。“中国制造”应如何向“中国智造”转变?这不但对中国的制造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学校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期待。几乎在同一时间,李克强总理访问了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并把“创客”二字第一次写进
【本刊讯】2017年3月8日-10日,第28届北京教育装备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自“十三五”开局以来,北京市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继续稳步增长,教育装备建设,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教育现代化顺利推进。伴随着京津冀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的落实和实施,给首都教育装备事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届展会紧跟教育发展潮流,关注教育热点话题,以“教育技术装备创新助力教育创新与教育教学改革”为主题,创新与
我校的研学旅行课程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史地政生等多学科的学习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科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和价值。六年的研学旅行实践,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良好发展,也深受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  我校研学旅行课程首先设置了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校内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和生物学科课程相结合,通过体验式活动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其课程性;通过实地考察和学习,拓展初中学
优化问题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统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本课在教学设计时力求从四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合理利用Pad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沏茶过程的研究,认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并从中体会统筹思想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课教学内容源自人
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目的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研学旅行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 因此,研学旅行课程的根本目的是教育。一方面,在项目式学习这一学习方式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项目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集体的环境下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
【摘 要】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及绘图软件的普及,《机械制图》课程因传统授课方式带来的弊端愈发凸显,在教材的编写与授课实践中增加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内容势在必行。本文从此角度分析了《AutoCAD机械制图》教材的编写特点,同时也从学校、企业两方面分析了如何更好地开发、运用此套教材,重点强调CAD软件与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内容。  【关键词】AutoCAD机械制图;特点;现代技术;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
【摘 要】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颁布的新版教育领导者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涵盖了公平与公民倡导者、有远见的规划师、授权的领导者、系统的设计师、连接的学习者等五个能力维度。对比分析新旧两版ISTE教育领导者能力标准发现,新版标准核心内容,既与之前标准一脉相承,又有所拓展与更新。从整合技术到利用技术变革学习,同时增加授权教师与学生创造新教育文化。本文从适用对象与教育领导者作用角度,对比分析了中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