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几点思考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翻开新教材,到处都能看到“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的字样。可见正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课标的主要目标之一。那如何提问才有效呢?现就学生提出的问题,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情境设置“生活化”
  问题情境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要让学生们喜闻乐见,有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还要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联系生活实际,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无限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
  如在学生们刚认识减法后,我设计了这么一个情境:小猴子说小朋友们都学会了减法,特地跑来祝贺。电脑出示“活泼可爱的小猴”,看一看,数一数,共有多少只小猴?(16只),你能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发现给全班同学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下面我们分小组合作来完成。
  要求:1.先把这些小猴子任意分成两组。
  2.小组长负责记录本组小朋友提的问题和算式。
  3.提问题时,尽量把话说完整。
  学生分组提问题,然后逐组汇报、补充。
  (1)一共有16只猴子,站着的有8只,蹲下的有几只?16-8=8(只)
  (2)一共有16只猴子,左边的有6只,右边有多少只?16-6=10(只)
  (3)一共有16只猴子,大猴子2只,小猴子有多少只?16-2=14(只)
  (4)一共有16只猴子,树上有9只,树下的有多少只?16-9=7(只)
  (5)一共有16只猴子,眯着眼睛的有5只,睁开眼的有几只?16-5=11(只)
  通过小组的合作,学生自由地将小猴子分成两组。根据左右方位、大小、姿势、神态的不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多角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可以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究获取知识。
  二、信息捕捉“数学化”
  一幅图给人的信息量是十分庞大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角度,你可以关注周边色彩搭配、形状大小,也可以关注周边事物的动态展开丰富联想,或关注图中人物所从事的活动。教师如不及时引导,那学生搜集的信息就会偏离我们数学教学轨道。因此,搜集信息必须强调“数学化”,可加上你从图中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这样学生回答比较靠谱。同时,教师要重视自身数学语言规范,比如教学长度单位,学生会说我身高一米三五,我们应强调是一百三十五厘米;说时间不说几点,而强调几时;说数据时,说完整,如“26”学生们爱说成“二六”,而强调是“二十六”,让学生随时感受到数学气息与氛围。
  三、提问氛围“情感化”
  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提问的基础。尊重爱护学生,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不同观点或意见;以平等态度对待每一位提问学生,如轻轻摸一下他的头,伸出大拇指鼓励一下,还要用信任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问题有偏差时,要敢于肯定他的勇气,然后再引导,尤其是基础差、胆小的学生更是我们关注的对象;他们要提问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他们害怕老师的指责和同学的讥笑,应对他们的表现持宽容、鼓励、欢迎的态度。
  四、处理提问“机智化”
  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的想象是无穷的,有时我们也很难预测他们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教育技巧,随时“应付”来自四面八方的“十万个为什么”,教师个人的教学机智、应变能力十分重要。如进行“统计”教学时,让学生们观察教室后面的红花榜,并提出数学问题。经过认真观察,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有:一共统计了多少同学?谁的红花最多?谁的红花最少?谁和谁同样多?……当提到谁的红花最多时,他们都给这样的同学以热烈的掌声;当在寻找谁的红花最少時,终于发现了我们班一位姓孙的同学一朵红花也没有,当时就有调皮学生喊起来:“孙××一朵红花也没有,孙××一朵红花也没有”,这位孙同学一下子羞红了脸,眼泪在眼眶打转。我马上意识到这位同学的自尊已受到伤害,立刻讓一名学生站起来说一说这红花代表什么?他们说是成绩,是进步。我顺势说,这些红花代表的是我们平时的精彩表现,但它也只是一个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比如孙××,他的身上也有很多优点,你们能说一说吗?“他平时按时交作业”“上学不迟到”“团结同学”……“老师今天就他的这些优点奖励他一朵红花,希望他继续努力,争取得到更多的红花。”全班同学马上给他以热烈的掌声,齐声高喊:“孙××加油!孙××加油!”
  最后,要让学生们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还必须先让学生弄懂四则运算——加、减、乘、除的意义,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学生所有的数学问题,都是通过加减乘除的运算得到解决的。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我们作为教师更要保护学生善于思索的星星之火,让它们熊熊燃烧,让问题意识陪伴他们终生。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门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以期对数学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提问 策略  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积极倡导“提问式”教学策略,通过有效性提问,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
和谐文化是以和谐思想为核心的文化,包括核心价值层面、战略层面和策略层面三个组成部分。和谐文化对个体和谐人格的形成、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和社会运行的优化起着重要作用。和
文章立足《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结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的五个方面,就如何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学目标层次性,给出了不同课型的具体教学目标设计详例。
本文作者从情景教学,激起兴趣;激励表扬,激发信心;开放课堂,激活英语教学三方面谈了小学英语教学法。
【摘 要】朱利安小说《终结感》通过主人公托尼前后两次对中学时代的不同回忆来论述记忆的不可靠问题,讲述了主人公托尼追求真相的故事。小说构思精巧,手法精湛。文章将对其第一人称叙述下的两种视角进行区分,探讨视角如何影响叙事的可靠性。  【关键词】视角 真相 可靠性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朱利安·巴恩斯凭借小说《终结感》(The Sense of an Ending)获得了2011 年布克文学奖。小说通过主人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一所学校的办学目标。由于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比例较大,如何转化学困生成了农村小学面临的一大难题。农村小学教师要运用一切的教学手段帮助学困生提高
本文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实验教学的作用,将枯燥的、难于理解的、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现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教学效果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