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交汇视角,落实提高学科能力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q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知识点交汇处命题能有效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系统梳理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故此类试题的命制成为高考的亮点,也是必考点.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在学生熟练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寻找交汇的视角,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科能力.
  [关键词] 交汇;解析几何;平面几何;圆;椭圆
  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一个必考内容,由于这类问题涉及知识面广、交汇性强、思路灵活,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运算能力,常作为高考的压轴题或把关题,因此倍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此类问题的交汇视角最常见的是与平面几何的交汇以及与函数方程的交汇等. 下面以2016年全国卷Ⅰ圆锥曲线解答题为例,就其命题特色、交汇视角、求解方法等进行分析,供读者参考.
  [?] 试题赏析
  例1:(2016全国卷Ⅰ理科20)设圆x2 y2 2x-15=0的圆心为A,直线l过点B(1,0)且与x轴不重合,l交圆A于C,D两点,过B作AC的平行线交AD于点E.
  (1)证明EA EB为定值,并写出点E的轨迹方程;
  (2)设点E的轨迹为曲线C1,直线l交C1于M,N两点,过B且与l垂直的直线与圆A交于P,Q两点,求四边形MPNQ面积的取值范围.
  近年来高考对圆锥曲线问题的常考模式:一条直线与一个圆锥曲线相交,给出直线及圆锥曲线满足的其他几何条件,如离心率、弦长、弦中点等有关条件,求圆锥曲线方程或其他相关问题.
  此类问题的常用解法为:首先联立方程组,消元后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整体求解,或用“点差法”求解. 然而本题却难以直接套用,因为本题是椭圆与圆的交汇问题,需要借助平面几何中圆的相关性质来求曲线方程,接下来再按常规思路求解.
  本题的一个鲜明的特点不是考查学生会不会套用常见题型的常规求解方法,重在考查的是考生会不会思维,有没有良好的思维习惯,考查的是学生那种探索、求真、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加大思維量.部分学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眼高手低,遇到运算稍微复杂的题目,嫌麻烦,而不动笔进行具体计算,认为只要知道解题思路即可. 长此以往,运算求解能力就难以提高,一旦遇到计算复杂的问题,就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形,不仅处理速度慢,而且顾此失彼,本来难度不是很大的题,却解答不出来.
  [?] 分析评述
  此题第(1)问是两条线段长度之和的定值问题和动点的轨迹问题,即为定值. A,B为两个定点,E为动点,从所证的结论我们已经看出了椭圆的身影,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的点的轨迹. 充分利用平面几何中圆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不难证明|EA| |EB|等于已知定圆的半径,当然是定值.再结合椭圆的定义,即可判断动点E的轨迹是椭圆,进而即可写出其方程.
  以圆为背景对圆锥曲线定义的考查,可将问题追溯到选修2-1中,如下两例.
  例2:已知圆M:(x 1)2 y2=1,圆N:(x-1)2 y2=9,动圆P与圆M外切并且与圆N内切,圆心P的轨迹为曲线C,求C的方程.
  因为圆P与圆M外切并且与圆N内切,结合图形,不难发现
  [x][O][y][N][M][P]
  其方程为
  -=1(x≥1)
  .
  在第(1)问得出椭圆方程后,问题就转化为我们熟悉的类型,即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可采用坐标法、代入消元法、差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 求解第(2)问的前提是求出四边形MPNQ的面积函数,然后确定其取值范围. 注意到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是由直线l与第(1)问中求出的椭圆C1的交点,以及过点B且垂直于l的直线与已知圆的交点所确定的,这自然想到应考虑直线l斜率的存在与否,所以应分“直线l与x轴不垂直”和“直线l与x轴垂直”两种情况讨论. 此外,无论是上述哪一种情况,都可以把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来处理. 为此需要通过弦长公式或通过圆的半径、弦心距以及半弦所构成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弦长,然后根据上述两种情况再确定四边形面积的取值范围.
  [?] 试题解析
  (1)方法1:因为
  =4,所以由椭圆定义可得点E的轨迹方程为: =1(y≠0).
  (2)当直线l与x轴不垂直时,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
  y=k(x-1)(k≠0),M(x1,y1),N(x2,y2).
  由y=k(x-1),
  =1, 可得(4k2 3)x2-8k2x 4k2-12=0,
  Δ=4×36k2 4×36>0.
  由韦达定理,可得x1 x2=
  易求过点B(1,0)且与l垂直的直线m:y=-(x-1),从而点A到直线m的距离为,所以PQ=2=4,
  故四边形MPNQ面积为S=MN·PQ=12=12,
  从而当直线l与x轴不垂直时,四边形MPNQ面积的取值范围是(12,8).
  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其方程为x=1,MN=3,PQ=8,四边形MPNQ的面积为12.
  综上可知,四边形MPNQ面积的取值范围是[12,8).
  点评:本题第(1)问依据平面几何的几何性质,利用数形结合,可简洁证明结论. 在求出椭圆的方程后注意条件y≠0的限制. 在第(2)问解答中需要注意几点:(1)对直线l的斜率存在与否要进行分类讨论;(2)注意对判别式的讨论,以便于缩小参数的取值范围;(3)直线m的方程引入时,注意直线m与l的关系,即m与l垂直,斜率互为负倒数. (4)对于
  PQ
  的求解,也可联立直线m与椭圆方程求解. (5)解析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最终都转化为函数最值问题处理,要熟练掌握配方法、分离常数法、均值不等式法、导数法等常用求解最值的方法.
  综上,此题突出了解析几何与平面几何的交汇,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着重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椭圆的定义、弦长公式、平行线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等知识,考查了分类与整合的思想以及运算求解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无疑,通过这类问题求解,可以有效地检测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向量》一章的核心知识点,是后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该定理蕴涵着严谨条理的数学思维方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学科素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文采取有效提问的方式,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教学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提问;有效;引领  [?] 教材分析  从教材角度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几何问题向量化的理论基础,是《向
摘 要: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数学史越来越受到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视。 新课程中的数学史教学不同于以往在数学课堂中穿插零星的数学史内容,它既与数学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是一门全新的课程。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育人价值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数学史;高中数学;育人价值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联系的一门学科。随
[摘 要]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导学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以“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为例,探索了高中数学“导学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并提出了实施导学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 高中数学;导学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板书、讲授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只顾“教”,忽视了学
[摘 要] 文中徐明老师采用“稚化思维”分解应用题难点,通过追忆,点明两个关键点:理清数量关系,引入变量并建模;通过动手操作,突破变量引入的困惑点:以合适的角度设置边、角、点等变量;不失時机地引导、启发、点拨、评价、矫正,让学生感悟数学问题的本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应用题教学;合作探究;数学素养  2017年4月28日,连云港市高中数学学科领军人才培养对象第四次培训活动在江苏省海
[摘 要] 导入效果的好差直接影响着高中数学教学的效果,本文結合教学实践,探讨了高中数学课堂导入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 高中数学;导入设计;基本原则;基本方法
[摘 要] 试卷讲评是复习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教师在讲评过程中要力求精讲精析,抓住典型的错例,择其要点加以点拨,充分启发学生思考,对重要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有效的归纳与训练.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鼓励学生开动脑筋,通过类比、联想、迁移或拓展,挖掘习题中的潜在因素,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 试卷讲评课;课前准备;学生分层;评价机制;分析归类;
[摘 要] 数学教材中的数学语言是一个重要的教学价值发源地,研究教材语言以发现这些“潜台词”背后的教学价值,应当成为数学教师的必修课.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前言、章前知识结构、语言细节以及本章回顾中,均可以琢磨出很多有益的教学思想.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数学语言;教学价值  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载体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有多个研究对象可以纳入视野,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各种方式呈现的例题、试题,具体的数学
Legendary British Climber Joe Brown喬·布朗
[摘 要] 利用学生错解、混淆点开展微专题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剖析致错原因,以基本概念为抓手,逐步延伸拓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式子的几何意义,再引导其思考一类函数的结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智慧的火花绽放开来.  [关键词] 微专题;数形结合;绝对值  微专题教学是以某个“点”为中心,从该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入手,内化知识,构建结构进行知识迁移,整合
[摘 要] 高中数学要确立数学思维与认知体系两个着力点,前者需要问题去激活,后者需要在自主建构的基础上形成.当问题具有引领作用,且能与自主建构相辅相成时,往往就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促进数学认知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 高中数学;问题引领;自主建构;数学思维;认知体系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最需要施力的两个重点是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数学认知体系. 数学思维与数学认知体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