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期待创造“神话”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jie0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期待”就是期望并等待,只有那样你才能创造出“神话”。人们最初看到期待的魔力是从美丽的希腊神话故事开始。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迷恋自己雕刻的一尊女像,并日夜祈祷,希望和她一起生活,爱神知道后,就将那尊雕像赋予了生命。如果国王皮格马利翁不迷恋这尊女像,并相信她能有生命,他就不可能日夜祈祷和她生活在一起,因此创造神话的前提是爱、赞赏和信任;同样,即使国王迷恋这尊女像,但他没有日夜的祈祷,也不可能感动爱神,因此创造神话的途径就是等待并努力。
  一、充分了解——期待要合适
  首先,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要建立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即期待要合适。对于成绩比较优异的孩子,我们教师对他们的期望通常都比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比如,我们班的班长叶同学,她学习成绩很优异,但是她在许多行为习惯上并不是很好。当她遇到自己想表达的事情时,会不分场合地表达出来,有时甚至干扰了课堂的教学。但是,我们老师并不能因为这样就除了她的职务。相反,我们要通过让她去规范别的同学行为的同时,再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因为我们对她的期望比较高,她也就比较乐于去改正自己的缺点,并逐步完善自己。
  同样期望也不能超过孩子们的承受范围。我发现现在不少孩子在遇到考试或者比赛的时候,经常要去上厕所。其实这是孩子的一种焦虑的表现,对失败的焦虑。孩子为什么这么害怕失败?因为教师或者家长对他的期望太高了。我们班的陈同学平时学习比较认真,但是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太理想。家长在我们面前经常抱怨孩子的考试分数太低,而我们也一直说根据他平时的表现不应该考这么低的分数。后来,他每次考试都会非常焦虑。有一次单元测试过后,他的口腔开始出现大面积的溃疡。他父母开始着急了,觉得不能这样逼孩子了,开始降低对他的要求。每次考试都要劝孩子“不要急”“把考试当作业完成”。我们教师也逐渐改变对考试分数的评价,把考试当成了解孩子对知识掌握的手段。由此可见,教师对孩子的过高期待也是不利于孩子的发展的。
  二、学会等待——期待要长期
  作为班主任,要学会等待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即期待要长期。不少教师做事情总是急功近利,总把孩子想成是自己,觉得自己教育了一下,孩子就该要把坏习惯改掉。如果教育了多次,还是看不到效果,就开始对自己、对孩子失望,接下来就是要放弃对这个孩子的教育。放弃对这个孩子的教育就是放弃了对这个孩子的期待。我们班级的李同学一直是一个让我头疼的孩子。刚开始,我也希望自己能成功改变他。在他身上花费了很多时间:作业不做,我就拉到身边看着做;字写不好,我就手把手地教;与同学打架后,我总要找他苦口婆心地谈话……但是经过多次的努力,他依然不做作业、与同学打架……我开始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是不是我的教育方法有问题?还是我的能力不行?我也对他产生了失望:这孩子真是一块石头,再热的心也悟不化他。但是想到期待的魔力,我又开始打起精神,仔细观察起这个孩子,还真发现了他的一些进步的地方:在课堂上基本上能做到不随便下座位,有时还会举手发言。因此不要奢望“一口吃出个胖子”,多一些等待和努力,相信“神话”将离我们越来越近。
  三、改变方式——期待要技巧
  不少顽皮的学生都知道老师是关心他的,也知道老师希望并相信他们能改正缺点,但他们偏偏爱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曾经遇到这样的一个男孩,他眉目清秀,看上去很乖巧,也很讨人喜欢。可他上课的时候,总喜欢在读书的时候大声起哄,有时候一节课语文书都不打开。下课了,总是有小朋友来报告他打人,招惹别人。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都会找他来谈话,并告诉他:“老师是非常喜欢你的,我也相信你以后不会这样做了。”可是这样的事件却一次一次地重演了。于是我在一些地方开始对他忽视。比如他不按要求读书时,我也不像以前那样严厉批评他了。有一次,我竟然感觉到他在失望。我突然想起一位教授说过:“每个孩子都希望被老师关注,即使是你眼里最坏的小孩,他们往往采用另类的方式来吸引老师的注意。”于是我改变了期待的方式,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希望他能跟别的同学一样遵守纪律,一样学习成绩好。我只是用自己的眼光来注意他的每一个小小闪光点,哪怕是短暂的,我也会拿出来加以表扬。让他明白老师是关注他的,而且最关注的是他的进步。看到他上课不再干扰别人,看到他开始跟同学快乐游戏……我真的打心眼里为他高兴。后来到了高年级,这个孩子的表现越来越出色,还上了一所不错的中学。
  四、不言放弃——期待要坚持
  有时候,我们在学生身上实施了期待,却没有看到在这个学生身上出现“神话”,其实不管我们是否看得到,我们依然要对学生实施期待。
  第一,神话的缔造不可能一蹴而就。有很多人总在年轻的时候抱怨自己的母亲唠叨,可一旦自己做了母亲,便会自然而然地唠叨,其实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力量。也正如一个教育学家说的,令他受益无穷的知识是在幼儿园学到的,与其说他在幼儿园学到了知识,不如说他在幼儿园学到了习惯,令他受益无穷的正是习惯的力量;很多运动员在比赛之前会暗示自己一定会赢得比赛,很多时候他们便会梦想成真,这就是暗示的力量。其实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就是一种正面暗示,有时就是一种潜移默化,时间长了就是一种习惯。一个人的一生会遇到不少教师;同样一名教师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学生。也许我们小学教师对孩子的期望,会让他们在初中、高中、大学,甚至是以后的工作中创造奇迹。
  第二,即使没有达到你的期待结果,但比起原来肯定会有进步。说到教育,我常常会想到种果树。我们期望每棵果树上都能结出又大又甜的果子,于是我们会对它们精心照顾,等到秋天收获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三种果树:一种是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树上的果子又大又甜;第二种是比我们所期望的差一点,树上的果子少了一点、小了一点、酸了一点;第三种是树上什么果子也没有。我想对于满怀期望的果农来说,最失望的莫过是看到第三种果树了,其实我们只要换个角度想想,便同样会觉得有收获。你看这不结果子的树跟去年比起来是不是高得多、粗得多了?即使它不能结出果子,但同样可以造出家具啊!我们遇到的学生不就像就一棵棵果树吗?只要我们不放弃对他们的爱、赞赏和信任,他们就会长大!
  我觉得教育时刻离不开期待,因为我们面对的孩子时刻需要我们的爱、赞赏和信任;但教育是一种长期期待,需要我们摒弃一颗功利心,需要我们用长远的目光、无私的爱和纯真的信任来诠释,只有那样我们才有可能铸就神话。
  又想起了那个美丽的神话故事,我想那个国王之所以能够美梦成真,是因为他能坚持。我想我们教师要想成就自己的教育神话,也需要这份坚持。那个国王用日夜祈祷来感动爱神,我们用教师期待来感动那一颗颗幼小的童心。
   作者单位:太仓市沙溪镇归庄小学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无位、科目繁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这就是课程综合化的问题,亦称课程整合的问题。就历史课程而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综合性。我们常说文史相通,史地结合,就是这个道理。  一、综合化是历史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强调历史课程的综合化,既是学生身心能否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需求,也是知识创新与发展整合化
期刊
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由此看来,阅读对知识的获取和智力的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如果一个人没有好的阅读能力,就无法使知识越来越丰富,视野越来越扩大。而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要通过阅读教学来达成。语文阅读教学一直以来就是倍受关注的话题,它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
期刊
自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各地方在使用全国统编教材的同时,又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了地方校本教材。补充地方文化教育,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和历史的发展,更新教学观念,使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要求。  兴化有着2300多年的文明史。以介绍兴化历史为校本教材就是挖掘与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的一部教科书。在兴化历史教学中实施美德教育,既是从学科
期刊
在日本每年大约会有4万名新人穿着她设计的婚纱举行婚礼,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人们也会把她设计的品牌和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时装品牌相提并论,她就是桂由美,她说自己天生就是来设计婚纱的,她说只要你眼中有爱的感觉就可以成为桂由美的模特。
期刊
目前,有不少的中学生厌学语文已成为事实。语文,本应该是最有趣味的课程,如今却变得枯燥乏味而令人昏昏欲睡。不少学生面对清新动人、含蓄隽永的文学作品,或迷惘茫然,不知所云;或囫囵吞枣,无动于衷;或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即使较好的学生也只能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才能有所体会,但仍难以言传,久而久之,致使学生厌学语文。对此,我认为每一个教师都有责任改变这一状况,恰当地处理课文的艺术性,进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审美
期刊
被誉为中国模特之母的汪桂花见证了中国模特界20多年的风云变幻,她与新丝路团队一起先后培养了叶继红、陈娟红、瞿颖、马艳丽、谢东娜、岳梅、姜培林、王海珍、杜鹃、肖青等诸多位享誉海内外的超级名模。她丰富的模特经纪生涯,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珍视的经验。
期刊
  
期刊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一个有机部分,科学课程除了要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所以,科学课程又属于人文学科。新课程改革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作为科学教师,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小学《科学》课程的人文素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以下,
期刊
惰性是一种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缺乏责任感,缺少时间观念的心理表现。简单说来,就是不愿动脑,不愿动手。学生习作普遍存在不主动、不求真实的惰性心理。很多习作受命题局限,是“奉命”而作,所以,习作中难有情感的反映。再加上学生平时积累少,表达有困难,因此,学生怕写作。  长期的这种循环,学生的习作兴趣被抑制,教师的教学心理变成消极应付。因此,笔者力求通过 “寻找儿童习作惰性的成因”和“寻找解决儿童习作惰性
期刊
德育,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一般来说,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德育与作文的关系十分密切。俗话说“文如其人”,高尚的作品来源于高尚的人品,“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只有重道以充文,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呢?  一、新闻评点,加强政治教育  有人说,小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