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兴化历史校本教材中蕴含的社会美教育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各地方在使用全国统编教材的同时,又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了地方校本教材。补充地方文化教育,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和历史的发展,更新教学观念,使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要求。
  兴化有着2300多年的文明史。以介绍兴化历史为校本教材就是挖掘与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的一部教科书。在兴化历史教学中实施美德教育,既是从学科特点出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要求。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兴化历史校本教材中所包含的社会美教育的内容,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挖掘。
  一、透视历史文化名人,启发学生认识社会美。
  人的美包括人体美和心灵美,而起决定作用的则是心灵美。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则是心灵美最重要的表现,也是社会美教育最基本的内容。透视兴化历史文化名人所折射的美德,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启发学生认识社会美。
  兴化素有“汉唐古都、淮海名郡”之美称。这方神奇的水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俊杰和文人。
  在文学艺术方面,如:宗臣,才华横溢,主张诗文复古,为明“嘉靖七子”之一。他的《报刘一丈书》揭露官场的黑暗与潜规则,大胆直率,入木三分,被收入《古文观止》,解放以后又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成为古今学人共同的范文。施耐庵根据民间艺人的加工,著成古典名著《水浒传》。李春芳校订《西游记》。陆西星、李清分别与《封神演义》、《明珠缘》的成书关系密切,有可能就是作者。孔尚任在兴化城北之拱极台著成《桃花扇》二稿。郑板桥以浅显通俗的语言,直抒胸臆,大胆描摹百姓生活,“道着民间痛痒”,其《逃荒行》、《思归行》、《还家行》等诗篇,被认为有杜甫“三吏”、“三别”的遗风。
  书画名人是兴化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早在明代,兴化陆氏家族的书画艺术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清代康熙年间著名画家禹之鼎,擅长人物,尤以肖像画著称。入京供奉内廷,曾出使琉球,誉满中外,被誉为“国朝第一”。李鱓曾在南书房行走,侍奉内廷书画,擅长花卉,作品不株守绳墨,富有生活情趣。郑板桥诗、书、画、印皆好,擅画兰竹石,书法别具一格,自称“六分半书”。李鱓、郑板桥潜心研习书画,推陈出新,成为清代“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四牌楼上“诗画名家”匾额表彰了包括李鱓、郑板桥在内的十二位有成就的清代书画名家。
  二、挖掘政治教育内涵,引导学生表现社会美。
  人本身的美是社会美的重要表现。人的美和理想是紧密相联的。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或者说是对未来的憧憬、向往和追求。中学时期正是世界观形成时期。对学生进行革命人生观教育,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特别重要。毋庸置疑,历史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都担负着这一任务。
  发生在兴化的政治事件以及从政以外的兴化人的政治举措,是兴化文化在政治领域的表现。例如:范仲淹为官兴化,倡修捍海堰,建设县城,泽被后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已露端倪。兴化百姓建“范公祠”和“景范堂”以示景仰,倡导勤政为民的官德官风,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景范文化”。明代知县吕童为官清廉,积劳成疾逝于任上,给兴化人民以强烈的心理震撼。魏源任兴化知县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其兴水利,施善政,育人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努力革除弊政的业绩深深印刻在兴化人民心中,被附祀于范公祠。岳飞抗金在兴化留有旗杆荡、系马桩等遗迹和乌巾荡的传说。南宋末年知县胡拱辰顽强抗击元兵,与城共亡。元末张士诚率众起义,于兴化境内和元军发生激烈战斗。面对倭寇的骚扰,明嘉靖知县胡顺华率众严阵以待,修建城墙,确保了一方平安。宗臣任职福建期间,率众给予倭寇以沉重打击。明清更替,李清、吴生生隐居不仕,埋头著述,追思明亡的历史教训。入清以后,郑燮、王国栋诗文中也隐晦地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情绪,著名的文字狱“一柱楼诗案”曾波及兴化。
  从政在外的兴化人颇多。如:李春芳以擅写“青词”,“凡六迁,未经廷议”官至首辅而被称为“青词宰相”留名正史,但更多的是谦恭尽职、清廉正直、耿介议事之人。宗臣于严嵩专权之时,为屈死的杨继盛鸣不平,即使遭到贬用也在所不惜。高谷历经五朝,致仕后“蔽庐瘠田而已”。李清、李楠着力平反冤假错案,李楠上治河策以解除百姓心腹大患为己任。郑燮作官山东,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关心民瘼,“一枝一叶总关情”。
  兴化人民面对异族入侵所表现的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体现了兴化人民刚直不阿的性格,是兴化政治文化中的精华。梁山四义士在兴化城东的缩头湖大败金兵,缩头湖遂改名得胜湖。
  抗战时期,兴化民众的爱国情操更加强烈,兴化的土地上留下了许多革命文化的遗迹。如华中二分区革命烈士纪念塔、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一些乡镇也以烈士的名字命名,如周奋、李健、舜生、昌荣等。兴化县抗日民主政府还通过维修施耐庵墓激发革命斗志,激励后人。
  三、透过人文景观与地方物产,激发学生创造社会美。
  兴化素有“鱼米之乡”的盛誉。历史教学中,通过实地参观或图片文字,向学生介绍兴化人文景观与地方物产,透过优美的人文景观、独特的自然风貌以及丰饶的地方物产,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品质,激发学生创造社会美。
  兴化人文景观众多。全市有文物古迹120多处,列为江苏省级、泰州市级、兴化市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有70多处。位于市中心八字桥广场的“四牌楼”有文物精华之称,上悬表彰兴化历史名人的匾牌47块81人次,除7块旧匾外,其余40块均按《县志》所载内容,请全国知名书法家赵朴初、启功、沙孟海等40人重新题写,书体各异,流派纷呈,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国内也属罕见。海池河畔的“玄武灵台”景区,这是兴化城内最具规模的一处人文景观,拥有700多年历史。位于城区的儒学街因北宋范仲淹的《儒学碑记》而得名。古街始建于宋,形成于明,兴盛于清。近千年来,在不足1公里的古街上,同时拥有任大椿、顾九苞、顾风毛和李详等4位“扬州学派”代表人物,郑板桥、李鱓2位“扬州画派”代表人物故居,自宋至清700余年先后产生过34位进士,中举者更是不胜枚举。
  这些在江苏地区乃至全国十分罕见。城区还有金东门、刘熙载故居、状元坊、博物馆、郑板桥故居等。
  兴化自然风光旖旎。垛田是兴化水乡特色之一。因为兴化地面真高平均不足2米,农田易受渍涝灾害,于是在低洼地区,挖河泥垫高农田,形成小块的高地和密如蛛网的河汊。兴化许多地名带有“垛”字,如垛田镇、大垛镇、荻垛镇等。每年春季,油菜花开,形成了“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奇丽画面,令人流连忘返。乌巾荡是兴化城北紧贴城边的湖泊。相传岳飞抗金时,在此射下金兀术的乌巾而得名。这里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笔下梁山泊的原型。元朝末年,施耐庵回归故乡,面对景色壮美的乌巾荡,曾吟诗一首:“昔人曾去桃花源,我辈今到芦苇荡。蓝天白云映碧波,绿树丛中是故乡。”新辟景区乌巾荡湿地公园、缸顾千岛菜花风景区、沧浪河风光带、“徐马荒”原生态风景区、江苏省最大的人工生态森林——李中水上森林公园和全省最大的水上名刹——上方寺等,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都说网络是虚拟的世界,没有美女可言,然而有人就是要打破这样的谬论,愣是让那些在网络中潜水的MM们浮出了水面,敲锣打鼓的昭告天下,我们“网”住的才是美女。
期刊
调入实小四年,我第三年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相比起三年前,总觉得自己懂得了许多,明白了如何进行班级工作,虽然班级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好,但是总算有了自己的想法。我发现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年级的小朋友还很小,所以很多事情都需要老师的指导、管理、调配、服务,这样学生才可以学到东西,学生才可以在学校生活中
期刊
为全面掌握我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建设情况,明确下一阶段培育建设的目标和重点,省教育厅于4月8日在南京召开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建设情况汇报交流会。省教育厅殷翔文副厅长到会作重要讲话。全省具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的相关高校分管校领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负责人和实验室管理部门负责人近40人参加了会议。  殷翔文副厅长在讲话中首先充分肯定了近年来省属高校培育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的成
期刊
4月10日—11日,省长李学勇先后在扬州、南京调研教育改革发展情况。他强调,江苏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紧扣主题主线,实施创新驱动,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科技是支撑。要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把推动科教与人才强省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不断提高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水平,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撑。  10日下午,李学勇来到扬州大学考察。该校物质微区
期刊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为了增进幼儿对传统剪纸艺术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动手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我们进行了课题《幼儿剪纸活动研究》的探索。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以《纲要》精神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积极探寻幼儿剪纸活动的新策略、新方法,赋予传统剪纸新的活力。幼儿从中获得了技能的提高、情感的体验、艺术品位的提升和多方面的成长,剪纸成了他们喜爱并乐意进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在贯彻《纲要》精神,教育实验和主题活动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做好教育评价,促进幼教质量的提高,我们初步尝试运用各种观察记录作为评价的依据,经过一学期的大胆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从中也碰到过很多的问题,比如如何更好地运用观察以及记录来更有力地促进幼儿的教育评价。  二、文献综述  (一)如何观察幼儿的行为。  1.观察的概念。  观察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
期刊
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而这种积累,最主要的途径是大量而广泛的阅读和识记背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好学生的指路人与“营养师”,致力于将阅读的重点还原到兴趣、诵读、感悟、积累这基本的能力增长点上,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还给学生一种朴素而又简单的阅读过程。  一、实现生活化阅读,
期刊
生性活泼好动的中学生,稍不留神就会给你“惊喜”,可能随时制造各种各样的麻烦。这些干扰有可能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形成尴尬局面。然而,意外事件不一定都会对教学产生负面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巧妙和灵活地处理,意外事件反而能够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和增效的作用。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无疑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挑战,它需要教师从容应对,急中生智,幽默含蓄地扭转尴尬局面,从而使教学课堂少一些尴尬,多几分乐趣。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无位、科目繁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这就是课程综合化的问题,亦称课程整合的问题。就历史课程而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综合性。我们常说文史相通,史地结合,就是这个道理。  一、综合化是历史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强调历史课程的综合化,既是学生身心能否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需求,也是知识创新与发展整合化
期刊
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由此看来,阅读对知识的获取和智力的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如果一个人没有好的阅读能力,就无法使知识越来越丰富,视野越来越扩大。而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要通过阅读教学来达成。语文阅读教学一直以来就是倍受关注的话题,它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