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风格的汉印欣赏

来源 :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j74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印是印史上的一座高峰。人们比之唐诗宋词。汉代的印章风格呈现多种风貌。宫印、私印、肖形印都很有特色。印文书体方面,秦小篆、摹印篆、鸟虫篆、缪篆,百花齐放;印面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方形、圆形、矩形、三圆连珠、四圆连珠、双套印、三套印,应有尽有。
  
  1 汉宫印欣赏
  
  汉代的官印等级划分很细,上层宫印为金印,官小一点的,则为银印或铜印。汉宫印与秦宫印的区分,突出地表现在对“田”字界格的省略。汉宫印,初期一般4字,武帝后,以5字印文为特征。印文书体采取汉缪篆。如“陶馆家丞”“渭城令印”。
  这两方印都代表汉印平正、拙朴、浑厚的气象与特点。“馆陶家丞”是汉文帝时馆陶公主的家丞用印,4字的排列撑满了印面,显得饱满、浑厚。线条圆劲厚实,气息流转,中间没有“田”字界格,文字采用从右到左的排法,平整之中有庄严堂皇的气象。
  “渭成令印”虽然也是平整均匀的章法,在刀法上与“馆陶家丞”并不一样。 “渭”字三点水的上点均处理成上翘的弯脚,“印”的上部亦有此法,还有“成”的“戈”部也是,这些细小的变化都有打破平板的作用。该方折的地方,碑版的雄强十分明显。整方印,气格上还是宏大、浑厚的。
  “校尉之印章”是典型的汉官印。5个字,“章”字独占两字的位置,文字排满了印面。字体是成熟的缪篆——方拙的隶化篆书,方笔多,结字也方正,但凿刻很精致,线条中有轻重提顿的节奏,不仅无边框和界格,而且“尉”“章”的边缘已有破残,造成内外的气息相通。印面很完美。
  
  2 将军印欣赏
  
  “将军印”流行于汉魏晋南北朝,实际上也是宫印的一种。由于南北朝时官印的性质发生了某些变化,滥授官印,使得官印凿刻也更为急就草率。军中宫职往往急于任命,印信大多仓促凿成,故别称“急就章”。将军印一般不称“印”,而称“章”。“将军印”的特点是大多数出自凿刻,而与汉宫印的翻铸不同;其次,印文的书写错别字现象日趋严重;再次,印体加大,以z7—3厘米为习见。如:“凌江将军章”。
  这方印有明显的刻的痕迹。印章的线条坚挺画玉,斩钉截铁,给人以刚硬的感觉。结字很随意, “将军”两字的字形占了很大的印面空间,仿佛有意突出它的地位。“军”的宝盖头,线条忽粗壮,显示出气势和力量。由于凿刻时刀的方向常有变化,故凿刻的起止、转折都交待得很清楚,这就使字体有了书写的感觉。凿刻的随意,也使结体的方整常有变更和破坏,故别有一种拙趣。整方印,白少红多。白轻红重,视觉上还是觉得有越味。
  
  3 汉私印欣赏
  
  汉私印的印风更趋活泼多变,不但印面文字千变万化,印材的利用也前所未有。私印中的姓名印,姓名后缀“印”“之印”“印信”字样。印款的排列,有先上后下,自右至左这种顺序,也有逆时针分布的回文。印风都较淳朴简明。
  “张君宪印”是十分工整匀停的汉私印。文字安排妥贴,采用回文排列,这样笔画多的“张”“宪”两字分处两对角,力量平衡。“宪”字的处理,作了大胆的压缩和精简,显得简洁而明朗。整方印的每一笔,线条都饱满、浑厚,因而气息古朴而厚重,让人有一种庄重和拙朴厚实的充实感。
  “王昌之印”是肖形和人名结合的印。俗称四灵印[即苍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也有二灵三灵的。这四灵以简洁的白文塑造,形象简练生动,分别布置在印面的四周,中间留下。一方块是印面。文字中,“昌”字又处理成自文字,但看上去又像朱文字。这种朱白相间,本身也有一种视觉上的趣味。印面文字工整匀称,而与四周运动着的龙虎们形成一动一静的对照。这种肖形的刻画,与汉代画像石的形象相近,反映了私人的审美情趣。
  
  4 缪篆印和鸟虫印欣赏
  
  汉私印一般以平整方折的风格为常见,但也有些人则喜欢曲,他们的字体采用缪篆来安排,于是竭尽弯曲盘旋之美。如“马级私印”是一方典型的缪篆印。缪篆是汉代专门用于制印的文字,是秦小篆的简化写法,多少带一点隶书的笔意。但这方“马级私印”,在缪篆的字形上又作了许多装饰性的处理。例如“马”的横画末端,作了弯钓处理,下面的点作了半弧处理; “级”的上部也夸大成“s”形;“私”字更作了图案化的对称盘曲;“印”的头部也多出了一个大弯头。由于笔画的多次盘曲乖口弯绕,让人仿佛在辨认一种美术字。因而这种印有一种装饰美。
  还有一种印,以鸟虫书入印,也富有装饰性。但鸟虫书与缪篆不是同一种字。鸟虫书是篆书中的花体,春秋战国时流行。大都铸或刻在兵器、礼器上。用动物的雏形组成笔画,似书似画。如“武意”印,便是“鸟虫书”印。这方印的文字,已不大好识读,里边的笔画已被象形的鸟虫所代替。“武”的“弋”部,多条似虫的曲线交错,“意”的头部,纯粹是一条鱼横卧,而中部和下部则是两个对分对称的图案。因此,印面的线条已完全图案化,而文字的意义退居幕后。这种图案化、美化术的文字处理,极大地增加了印章的装饰性和美术性。乍一看,只见眼前一大堆鸟虫在飞舞,其余就不知道什么了。因此,这种印的品位不高。
其他文献
陈胜凯 笔名三墨。1970年生。199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获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美术系,获书画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博士研究生,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助理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晁,厦门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厦门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厦门市音乐家协会会员,厦门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获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最高奖——全国奖,首届草书展提名奖
期刊
张大千伪古代名家书画作品,数量既多,水平又高,已成为近代画坛口耳相传的一段传奇。正如刘九庵所说:“时至今日,其伪作的名人书画仍遍布寰宇,难辨雌雄,成为古书画研究和鉴定研究的一大课题。”张大千的伪作涉猎范围之广,每令人叹为观止,而被其伪作骗走了眼的,往往不乏名人、专家,“当时京城中负盛名的收藏鉴赏家,很少有不购进他所作的伪品的”。连张大千自己也不免自负地说:“抑吾之伪作古画,上自隋唐,下抵明清,足使
期刊
孙海峰 号夹谷子,1946年出生于浙江海宁,先后结业于中国画研究院  中国国家画院精英班。现为浙江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青联美术委员会委员,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作品参加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第二届徐悲鸿奖·全国画院作品联展,2005年全国中国画展获优秀奖,2005年中国画研究院年度提名展,第三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2006年年国百名画家中国画邀请展获优秀奖,2007年全国
期刊
方召麐是现代最富声望的无锡籍艺术家之一,更是女画家中之翘楚。钱松帚评价其作“雄厚质朴、浑成大方”。方召麐不断创新求变的精神,使其画作不固于传统,自成一格。当然这也是与其传奇的人生经历分不开的。
期刊
中国书法艺术中的草书是书法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一种快速、便捷的书体,更是一门最为纯粹的艺术形式。它需要有严谨的,高难度的技术来保证它的纯粹性,由此也体现其专业化的艺术特色。在书以致用的社会中,赵壹《非草书》一文曾首次对该书体提出了批评,可见,这种纯粹性、专业性古已有之。为此,这种书体对书家来讲,须拥有高超的技巧,在能熟练、准确地表达心中万象的同时,也需要所表达的形态各异的点画符合书法审美的要求,特别是
期刊
笔者动笔之前,先读了玉麟、鸿增二兄之文,他们所论,我多有同感,此文仅作前论之补充罢!  亚明老师生前,曾数次对我提到新金陵画派的定位和研究问题。作为经历画派开拓、成熟到复苏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在画派的命名中,舍“江苏”而取“金陵”,他考虑到的必是历史与文化背景的意义。  绘画史上的金陵,大约有4次大的辉煌。  其一,晋室东渡,南北朝对峙,文化重心南移,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三大家涌现金陵。  其二在
期刊
本刊讯 2010年6月22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言恭达,向南京市慈善总会捐赠慈善救助现金s0万元。这是他继今年4月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后向南京市慈善总会认捐50万元赈灾现款之后,再次向南京市慈善总会捐赠的善款。至此,“言恭达百万慈善基金”正式冠名建立。这也是瀚京市慈善总会迄今为止收到的最大一笔个人冠名基金。  6月22日下午,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慈善总会常务
期刊
孙震生字雨辰,1976年生于河北唐山。200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现为天津画院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98年《向日葵》获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优秀奖。2002年《红蜻蜒》获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优秀奖,2004年《春天的约会》获首届中国画电视大赛工笔人物组金奖,2005年《花季,雨季》之《初春》入选中国美协第十八次新人新作展,2005年《结婚日记——晨妆》获2005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期刊
终于盼来了邦达老师的百岁之庆。集功、德、寿于一身,实是先生人生之幸,亦是书画鉴赏界,尤其是多年受教于他的弟子们的幸事和喜事。许多年来,我和家人每到北京都要去看望先生,也总能从与他的谈话中获得新知。近两年,他体衰卧床,我们仍旧时时去探望,即便是和先生目光交流。也能从中得到慰藉。  这本集子,是我们奉献给先生百岁诞辰的。所载皆为先生作品,诗词书画俱备。期中相当部分是先生在过去30年间,为我与家人所作。
期刊
新中国江苏书法60年,是伴随着中国书法事业发展而不断走向繁荣昌盛的60年。从总体上来看,江苏书法60年承接了深厚的历史传统,表现出重文化、兴教育、建组织的发展优势。不管是书法创作、书法研究、书法高等教育,还是书法组织活动等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后30年,随着全国书法热的持续不减,江苏的书法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又能与时俱进、有所发展和创变。在60年里与中国书坛共同经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