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字网络时代的艺术批评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hairenxuche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数字网络时代的到来,全世界成为了一个地球村,可以获得来自世界的各种信息。而艺术作品也借助网络得到了广泛的生产与传播,然而艺术批评却在网络空间中“失语”。网络空间给艺术批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冲击,艺术批评也相对需要进行改变重组。网络空间带来了人群效应,批评主体应客观对事实进行真理寻求,从而带给人们和社会正面积极的信息反馈,网络空间带来了大量的艺术对象,艺术批评在网络空间让话语方式由独白走向了交互,艺术批评逐渐建立成了一种新的交流性的语言。
  关键词:数字网络时代;艺术批评;空间
  随着“网络社会”的来临,电影,绘画,文学、音乐、与舞蹈等艺术作品不再居于传统艺术场的主导地位,而是借助网络得到了更多的广泛的生产与传播。艺术日趋大众化、民主化,平民化。然而,艺术批评却未能作出及时、有效的調整,绝大多数艺术批评家仍只愿意在传统批评体制中对一些经典艺术作品进行反复阐释与分析,而较少到网络空间中去发言,对网络空间中的艺术现象普遍“失语”。然而,网络空间不同于原来的纸质媒体,它深刻地改变了艺术批评的传统模式,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空间”效应,要想有效地进入网络空间发言,艺术批评的主体、方法与话语都必须作出相应的变化。
  1 艺术批评主体的身份阐述
  数字媒介让成千上万的人涌入了网络空间,虚拟社区到处是面目模糊的人群,这种状况给艺术批评的主体带来的重大影响就是他将面临个体与人群的关系。对艺术批评家来说,这似乎带来了一种契机,他可以从纸媒移身网络,获得新的话语空间,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艺术批评家仍流连于传统批评体制,而不愿走入网络人群,——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较多,而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显然在于批评家们在历史的转型时刻(从印刷文化到数字文化)感受到了网络世界的危险与压力。而这在根本上造成了批评家权力的衰微与理想自我的幻灭。“批评”意味着“观看”“凝视”,这是一种权力。
  然而,数字媒介兴起后,网络空间让批评家的这种中介作用与凝视权力遭到了冲击。借助网络传播,大量的艺术作品或民间艺术家得以绕过批评家的凝视而直接与读者(观众、听众)见面,文学、音乐、电影、相声等往往能借助网络一炮走红。比如,文学方面根据南派三叔小说《盗墓笔记》一时在网络上成为最畅销的小说,因为爆红,竟然也改编成了电视剧和电影。这样的成功案例与走红都同样归功于互联网。换句话说,在数字时代,在传统批评体制中,由于纸质媒体互动交流具有滞后性、呆板性,人们逐渐不再关注。然而,在网络空间中,数字媒介强大却能够迅捷地展开。
  2 艺术批评对数字网络时代的影响
  当批评家进入网络空间,除了遭遇大量人群外,他也会碰到另一种困境,即他面对的将是大量的参差不齐的艺术作品。显然,对网络空间中的艺术批评来说,艺术批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而从网络中艺术作品的现状来看,批评家采用整体性研究也切实可行。在网络空间中,各种经营文学、音乐、影视、书画等艺术门类的网站都设有清晰的栏目分类与版块划分,各种艺术对象在题材、内容与形式上都呈现出鲜明的类型化特征,如文学网站上常设置有“玄幻”“奇幻”“武侠”“仙侠”“都市”“言情”“历史”“军事”“游戏”“竞技”“科幻”“灵异”“同人”等类型;影视剧网站上则常可按“类型”“年代”或“地区”进行便捷搜索,而类型中又可分为“爱情”“恐怖”“青春”“喜剧”“动作”“战争”“惊悚”“超清”“3D”等;音乐网站同样可按“歌手”或“类型”等进行搜索,类型包括“舞曲”,如果说“寓言式批评”是让批评家深入到网络海洋中去捕获艺术杰作,避免有“漏网之鱼”,避免有遗珠之恨;整体性研究则让批评家能够把握网络空间中艺术发展的总体性,从而高屋建瓴,俯览全局。两者的相互结合,就构成了契合网络特点的艺术批评方法论。
  3 艺术批评的渗透和交互
  数字媒介强大的交互能力让网络空间让人与人之间的虚拟对话变得容易而频繁,这给艺术批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在场”氛围,批评由个体的向壁虚构更多地转向了群体的交互,这必然带来批评话语的新变。在网络上,各种文学、音乐、影视、书画论坛都是开放性的,只要花几分钟注册一下,就能在论坛上阅览、发言,有些论坛如百度贴吧甚至不需要注册就可以留言,这就让各种艺术论坛总处于一种群体言说的氛围之中,成为松散人群的“在场”交流。这里必须要指出的是,当批评的语言真正恢复了交流的目的后,它或许才能重新拾回它与读者的亲密关系。传统艺术批评因“行话”连篇,已经基本失去了对读者阅读的指导作用。可以想象,当艺术批评顺应网络要求重新变得明白晓畅时,它就必将赢回更多读者。
  显然,网络空间“交互”“在场”的言说氛围对当下艺术批评的语言提出了强烈的革新要求,批评家要想从传统的批评体制移身到网络空间中去发言,让他的艺术批评被人群所理解,并能够产生广泛的社会效应,就必须在根本上改变当前艺术批评的“黑话”现状,让批评语言去掉诸多不必要的累赘之物而重新变得纯粹。
  4 结语
  如今,虽然旧媒体的艺术批评的缺失给新媒体提供了机会,但真正的艺术批评的深刻度不一定要依赖于数字网络传播,从最原始的亲身传播到實物传播再到大众网络传播,各有优势。亲身传播的特点是深入与信任,实物传播的特点是可实证性。比如我们论坛中的发言与对谈就是亲身传播,我们在论坛同期的展览就是实物传播,其速度和广度虽不如网络、电视那样快,但更易被理解与接受。因此,今天数字化时代的艺术批评的传播一样需要多种方式、多种力量的并行与交汇。总之,数字网络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全新时代,也为艺术的生产、交流以及批评带来了新的可能,它是鲜活、可变、发展的,更是值得期待和值得批评的从传统的印刷文化到数字网络文化的转型,是一种全新的力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里奥奈罗·文杜里.西方艺术批评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 尼吉尔·温特沃斯.绘画现象学[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3] 威廉·维斯.光和时间的神话——先锋电影视觉美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4] 斯图亚特·西姆.德里达与历史的终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 马克·西门尼斯.当代美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进行课程安排的过程中,基础课程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所以,进行设计构成课程的思路探讨时,需要关注整体的色彩构图、平面构图和相应的立体构成,这样才能保证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保证学生在设计课程中尽快进入状态。在现阶段设计多元化环境下,高职院校的设计构成课程的教学中需要结合社会岗位发展的一般规律,针对性地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学生的
刑法修订后,合同诈骗罪从诈骗罪中单列出来,分别规定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和侵犯财产罪中.在公安机关办案实践中,两罪之间的区分及管辖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为了正
【摘要】反思性学习是整个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于高中数学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反思课本例题,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等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体验,更加有效开展高中数学教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有效途径;探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经历直
关于初中生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问题,一直是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有许多国外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工作者发表过精辟独到的见解,本人通过学习,对众多的有关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经验进行选择,结合初中数学学科的特点和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提炼出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四个主要能力:读书、讲解、笔记和练习.  一、读 书  1. 初一学生要求能正确地读懂课本. 读书时,要学会“想一想”,特别是下一学期的几何出现了图文结合
很多学生都感到,数学学习进入到高中阶段之后,学起来越来越枯燥无趣了.这的确反映出了当前高中数学课堂当中所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趣味性和生动性不足,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并不是毫无缘由的.高中数学当中的知识内容数量很多,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很多教师为了能够按时完成教学计划,便只顾一味罗列知识点,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笔者总结实践经验发现,在课堂教学当中加入适当的互动环节,既不会造成时间浪费,又
巧用迷惑型侦查谋略,可以降低破案成本,迅速克敌制胜.在制定迷惑型侦查谋略时,要遵循以惑诱错、示假隐真,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诈为本、巧设圈套,攻其不备、以奇制胜的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