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一统制度”与国有经济

来源 :当代中国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ead7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秦统一以来的2200多年里,始终保持了独立和完整,与之相匹配的是中国独特的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是国家掌控了有关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和高利润的经济部门,其目的在于控制国民经济和增加财政收入,尤其是后者,更是一个多民族的、各地政治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维持统一的重要条件。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被列强侵略和瓜分的危险,要继续维护自己国家的统一,就必须具有国家控制国民经济的能力和保证统一的财力,这是从中国国民党到中国共产党都大力发展国营经济的最重要的原因。
其他文献
现在,口述史学成为与笔录或笔述的历史学相并立的一种历史表述或研究方式,成为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即通过历史亲历者或见证人用口头讲述来展示历史。这种方式是人们认识历史的一个途径。这是口述史可以促成历史学产生革命性变革含义的一个方面。口述史学的革命含义还表现在为社会史、民众史、社会心理史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发生的变迁,其重要特征之一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了一定变化,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与物质价值观所构成的两两对应的价值观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导致社会价值观变迁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928年成立的总部设在南京的中央研究院和1929年成立的总部设在北平的北平研究院是旧中国最主要的研究机构,也是中国近代科学发展体制的主要载体。新中国建立后,建立起了以中国科学院为中心、以政府各部门和高校科研机构为辅助的科技新体制。这种体制曾在建国初期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缺陷主要表现在统筹协调不力、培养科学干部和团结科学家不力、理论联系实际不力以及学术领导不力四个方面。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主要包括县级人民政府、乡镇人民公社、村级生产大队、生产小队等权力组织,并建立起了与当时农民实际需求相适应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虽然是低水平和不全面的,但却保证了农村公共产品的基本供应,维护了农民的整体利益。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公社与村级大队体制逐渐解体,代之以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自治组织。
《新中国人口五十年》一书于2004年由中国人口出版社出版,该书由路遇主编,分上下两册,由全国23位知名教授、专家、研究员和主管人口事务的负责人共同编写。这部122万字的专著是研究新中国50年来人口发展史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是按现代人口学的两个新理念编写的:第一,人口问题在本质上是个发展问题;第二,人口史不再局限于只研究人口总量历史演变的传统人口史,而是按照现代人口学的新理念,研究人口各个变量及其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各个变量的相互关系。
期刊
期刊
针对科技评价和计划管理制度不健全、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方法不规范等问题,以及科技界学风浮躁、学术腐败等现象,“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将在七方面进一步加大制度建设和落实的力度,根治学术腐败,肃清不良风气,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一条有时代发展特点、符合客观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中国式工业化道路,刘少奇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中国共产党工业化理论的奠定和形成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毛泽东科技思想是毛泽东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其他科学和社会现象的关系的观点、观念、认识、认知、想法、看法的总称。毛泽东科技思想也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科技思想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大致说来,毛泽东科技思想孕育于毛泽东早年接受新学时期,基本形成于延安时期,成熟于20世纪50~6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