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建交30周年与职工美关系回顾

来源 :中学政史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9年1月1日,中国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0年来,在两国领导人和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福祉,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今世界,中美关系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关系到中美两国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中美关系的历史、现在、未来应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
  
  一、中美关系回顾
  
  (一)近代中美关系(1840年-1949年)
  1、特点:近代中美关系中,中国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美国处于侵略中国、干涉中国内政的地位。
  2、原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力弱小,主权不独立;美国是处于上升时期的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后,工业生产总值居资本主义世界首位。两国国力相差悬殊,是中国在近代中美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的最主要原因。
  3、表现:①1844年,美国强迫中国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从中获取大量利益。②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美国以“调停”为名,于1958年与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③19世纪60年代,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④19世纪晚期,美国支持日本侵略台湾,客观上纵容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⑤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的对华政策。⑥1900年,美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辛丑条约》。⑦一战到二战期间,美国在中国国内培植亲美势力。⑧国民政府统治期间,美国为了阻止日本独霸中国,曾劝说张学良东北易帜,协助蒋介石统一中国。在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曾向中国提供大量军用物资,以支持中国抗战。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支持国民党打内战,干涉中国内政。
  
  (二)现代中美关系(1949年至今)
  1、隔绝与对峙(1949年-1971年)。
  (1)表现:①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拒不承认,并对新中国进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②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1953年7月,美国最终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2)原因:二战后形成了两大敌对阵营,即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美国是资本主义阵营的核心。美国在二战后推行全球称霸战略,苏联是美国全球称霸的主要对手。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力弱小,政治上孤立,在外交政策上推行倒向苏联的“一边倒”政策。新中国的成立使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因此美国敌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政权,拒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继续承认、支持在台湾的国民党政权并与之保持外交关系,中美关系处于势不两立的敌对状态。
  2、打破“坚冰”,走向建交(1971年-1978年)。
  (1)表现:①1971年,毛泽东果断决策,邀请美国国家乒乓球队访华。毛泽东的“乒乓外交”以“小球转动大球”,中美两国间的“坚冰”被打破。②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③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并与中国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④1978年,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决定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原因:中美建交是基于双方战略利益上的共同需要。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之间开始出现摩擦,直至苏联从中国撤走专家组、停建援华的大型项目、中止核领域的合作,中苏同盟关系名存实亡。20世纪60年代末,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并不时挑起边界争端,以武力威胁中国。美国此时也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过程中处于被动防守的地位。
  3、中美正式建交,双边关系全面发展(1979年-1989年)。
  (1)表现:①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随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应邀访美,这是新中国政府官员对美国的首次访问。②1984年,美国总统里根访华。1989年,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访华。1985年,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访问美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元首第一次出访美国。③这个时期中美交往全方位展开并向深层次、高级别发展,这不仅表现在体育、文化、艺术、经贸等方面,还表现在科技、投资、军事、互派留学生等方面,更表现在双方对一些重大国际问题进行协商、采取一致行动诸方面。
  (2)原因:中美处于刚刚建交的“蜜月期”;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效显著;美国经济处于调整时期;美国基于争霸的策略。
  4、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前进(1989年至今)。
  (1)表现:①美国在最惠国待遇、台湾、西藏等问题上的态度使中美关系遭到重大挫折。②1999年,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公然炸毁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③2001年,美国在我国沿海及其专属经济区上覆空域撞毁我国军用飞机。④1997年,江泽民主席应邀访美,双方同意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处理两国关系,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998年,克林顿应邀访华。两国元首互访推动了两国关系发展。2001年10月和2002年2月,布什两次访华,中美领导人就发展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共识。两国还在经贸、反恐和朝鲜半岛核问题及伊拉克重建等领域开展了磋商协调与协作,这扩大了两国的共同利益,为中美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增加了积极因素。
  (2)原因: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美国为了保持独霸的地位,把中国作为潜在的对手加以抑制。但中美经济存在战略互补性,中美存在广泛的合作基础。
  
  二、未来中美关系发展展望
  
  1、合作与竞争、协调与对抗将是中美未来关系中的常态。
  2、短期内,两国关系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美国对中国的政策。
  3、从中长期看,两国关系的发展则取决于中国能否持续增强综合国力以及采取灵活、务实的政策。
  
  三、牵制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1、宏观国际环境的变迁影响中美关系大局。
  2、台湾问题始终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
  3、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因素将长期影响中美关系。
  4、人权、宗教、民族等问题牵制中美关系发展。
  
  四、促进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1、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
  2、中美两国人民都渴望拥有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3、中美双方在国际反恐合作、国际裁军、稳定朝鲜半岛局势、推动亚洲和平与稳定、促进环保事业等方面存在许多共同利益。
  4、中美之间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
  5、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强,中美两国经济、文化、体育等领域交往日益加强。
  
  五、中国怎样应对才能保持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
  
  1、中国大力增强综合国力,缩小和美国的差距,是平等发展两国关系的前提。
  2、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3、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利益出发来处理中美关系。
  4、求同存异,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是稳定发展中美关系的关键。
  5、坚持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6、加强中美间文化、体育交流。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的使命在于使学生获得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然而受功利主义影响,有些教师在课堂中“见物不见人”,一切以知识为重,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本身的兴趣和激情正一点点丧失,课堂沦落为知识的加工和传输场,全然没有了智慧的对话、精神的召唤和生命的会晤。  近几年来,笔者遵循“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践行着生本教育,教给高中学生方法,让他们自发地、主动地进行学
日前,河南三门峡一小区发生一起高空抛物致人死亡事件,引起舆论关注:一名6岁男童从25楼抛下一瓷砖,一名5岁男童被砸伤后去世。与以往诸多高空抛物案件难以找到具体侵权人不同,这起案件中侵权人明晰,但却是一名不具備刑事责任能力和民事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  “养不教,父之过。”每个孩子天生并不“熊”,就算“熊”也不是一天养成的。“熊孩子”屡屡闹出恶作剧,表面上看是孩子的年幼无知,其背后都有家长“养不教”的
【摘 要】英语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以活动课为主,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方式来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那么我们教师在活动中只起到一个活动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作用,大部分时间给学生完成各种任务活动,努力做到“为学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 兴趣 课堂氛围 教学媒体    在课堂中引入情景教学,让学生在
[背景材料]  2011年6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莫斯科共同出席《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庆祝音乐会并致辞。胡锦涛主席在致辞中说:10年前,中俄两国领导人在全面总结两国关系发展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高瞻远瞩,共同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新世纪两国关系发展奠定了坚实法律基础。lO年来,在条约精神指导下,我们两国在政治上互尊互信,两国关系日臻成熟。双方在
高考浙江卷语言文字运用题有这样一道题:请为图书馆的对联 “上联‘学问藏今古’” 补拟下联。很多人拟出这样精彩的答案:“才识贯中西”“智慧集东西”。的确如此,正如对联中所阐释的那样,图书馆应该是“藏古今学问,贯中西才识,集东西智慧”的地方,学校图书馆尤其应该如此。那么作为学校的专职图书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何种素质,才能真正适应新课改下的学校素质教育呢?  2003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向全国正式发布了《中国
【摘 要】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一些有效手段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思维,让课堂充满问题,让问题充满思考。本文基于此观念,首先分析了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重要意义,然后针对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若干改善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中学数学 问题教学 思考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到基础教育中,教育界逐渐认识到爱因斯坦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
【摘要】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活动,致力于寻求保护幼儿好奇心的最佳策略;我们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养态度、创设新奇的班级环境、教学案例设计以及家园配合等方法逐步诱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其探索精神!  【关键词】好奇心 环境 探究 宽松 教养态度    四、五岁的孩子,睁着一双童稚的大眼睛,瞅着纷繁复杂的世界,拽着大人们的衣襟,问着千奇百怪的问题:“爸爸,鸟儿有翅膀可以飞,那我们人为什么不长翅膀啊?我
坐拥5套房产。却长期吃着低保。近日。重庆渝北区民政局相关部门接到市民投诉,当地一女子陈华违规吃低保。工作人员调查发现。举报属实。  “当时看到举报。我都不相信她居然有那么多房产。”渝北区民政局负责人说。“仅我们能查到的房产就有5处,其他途径是否还有收入,我们就无从了解了。”  据报道,这5套房产都在该“富婆”的名下,也就是说,只要和管理房屋产权的部门“联动”。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至于此人其他途径是
【摘 要】通过教学反思,逐步培养和发展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教学反思可以反思成功之处,可以反思失败之处,还可以反思学生课堂表现……  【关键词】反思 提高 能力    新课程的实施,无论在课程结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全新的要求。准备再充分的课,在课堂教学中还是会或多或少留下这样、那样的缺憾。课后即时对教学过程进行小结,回顾、总结这一节
三峡工程,凝结了中国几代伟人的抱负:早在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里就提出了构筑三峡水电站的宏大计划;建国以后,毛泽东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壮丽诗篇,勾勒了大三峡建设的雄伟蓝图。今天,一道巍峨屹立的大坝横卧在西陵峡中三斗坪的中堡岛上,26台70万千瓦的水轮机组发出的强大电流输往神州的四面八方,为祖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支撑。人们知道三峡工程对国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