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体育课程中的素质教育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be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的重要性明显高于以往任何时期。世界各国都纷纷把建设高质量教育作为21世纪的基本国策。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是客观教育规律的必然结果。素质教育是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体育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强健学生体魄、陶冶情操、发展优良个性品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而且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怎样在现代体育课程中进行素质教育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素质、素质教育的含义
  
  目前,大多数人对这一概念所得到的普遍认同是;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及其他实践活动的作用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
  
  二、身体素质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提高的物质基础
  
  人的素质不是单一成分构成的简单结构,它是一个多层面的复合系统。人的素质划分为以下四要素: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其中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提高的物质基础,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人口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方面。一个人只有具备强健的体魄、旺盛的精力才能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完成学业与事业。一个民族也只有具备强健的体魄才能独立自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毛泽东同志于1917年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德智皆寄于体”,他曾做出过“健康第一”的指示,并把“身体好”列在“三好”之首。他也曾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从对现代健康的理解来看,此处的“体”,实际上是指健康人而言。由于体育是对促进人的健康发展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所以,我们对健康的认识,从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上升到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度,人的体育发展和德育、智育等方面的发展,也就自然构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分析与讨论
  
  在素质教育中的辩证关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应当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相互配合,全面推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是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三大支柱.它们既相互区别,各自有着不同的形式和鲜明的特点,同时又彼此协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着缺一不可的密切联系。
  (1)学校教育与学校体育。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的部门,也是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具有全面性、系统性、规范性、集体性的特点。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利用学校系统,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从它产生以来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学校教育有三个特点:第一,教育目的明确,无论是教学还是其他教育活动都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第二,教育组织严密,学校教育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承担教育任务,学生相对稳定,具有较为严密的教育工作计划和较为完善的学校教育制度;第三,教育环境优越,学校是专门的教育场所,具有比较齐全的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和活动场地。
  学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根据其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如小学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注重健康教育,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此外根据动作技巧学习的“时间窗口”理论,应介绍学习多种动作技术。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发育时期,也是多种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应注重体质教育,全面发展,在掌握运动技术、增强体质的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方法与手段使学生体验运动乐趣。在高中阶段由于要结合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学校具体情况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学生有兴趣的项目进行教学,增设一些生活体育的内容,使学生终生受益。在大学阶段尤其重视终身体育的教育,应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上多下工夫,增加一些生活体育或休闲体育的内容,以及中国传统的养生内容,如太极拳和气功等,而不是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教学内容,便于学生将来参加工作后能继续坚持锻炼,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和旺盛的精力。
  (2)家庭教育与家庭体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因姻缘、血缘关系共同生活的单元,家庭也承担着教育的义务。家庭教育具有起始性、榜样性、亲情性、个体性的特点。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生活中对下一代进行的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四个特点:第一,教育内容的广泛,家长对子女进行的是做人做事所需要的全方位的教育;第二,教育方法灵活,家长可以根据条件和需要不拘一格地进行教育;第三,教育时间持久,家庭教育从子女出生即可进行,一直持续到他成年之后;第四,教育作用显著,家长对子女较为了解,教育者和抚养者的双重身份使教育易于得到受教育者的信任和遵从。
  家庭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根据家庭的特点。家庭是基本的社会群体,被恰当地称为社会的细胞,它担负着延续人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责任,并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着下一代的社会过程,其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影响是深刻的。例如:一些学校双休日实行场地开放,学校组织或欢迎学生请父母同时参与各种体育生活,学生可以把体育课上所学会的各种技能和家长进行交流并一起共享,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父母与孩子的友谊和沟通,而且有助于学生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在一起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家庭体育生活,同时对子女进行教育。家庭体育正在漫漫兴起,丰富多彩的家庭体育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受到锻炼。如:日远足、旅游、家庭体育竞赛、游戏等,在家庭和谐、温馨的气氛中生活,不仅可以使锻炼变得更为轻松、愉快,同时,更能使学生的思想交流能力和认识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对学生产生深刻的教育影响作用。家庭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和参与体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社会教育与社会体育。社会是人们集合的共同体,它既提供给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又给后者以巨大的影响。这使社会实际负有教育的责任和功能。社会教育具有导向性、多样性、普遍性的特点。社会教育是学校与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和有关的社会团体对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所进行的教育。过去,人们通常把社会教育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简单补充,现在由于社会发展对人的知识、技能、信仰、习惯不断提出新要求,终身教育思想被人们接受,社会教育的功能日益受到重视。比较而言,社会教育有如下特点:第一,教育内容多样化,社会教育可以根据社会需要或受教育者需要分别施以思想政治教育、科技知识教育、军事教育、卫生教育、生活教育等;第二,教育对象大众化,社会教育的对象不受年龄、性别、民族、信仰、财产等限制,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第三,教育方法的信息化,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体,如广播、电影、计算机、卫星和报纸、刊物、图片等进行信息交流。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社会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根据社会的特点来进行。社会体育确切地说,鉴于学生的社会角色,在社会体育中,学生更多的是起到接受信息、负载信息、交流与传播信息的作用,并在接受、负载、交流与传播的过程中得以发展。所以,社会体育能否真正成为学生的体育社会课程,最主要的是社会体育,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量的体育信息涌入人们的视野,这对于生活在社会中的学生能否自觉、主动地运用在学校体育课程中获得的经验与知识去接受、负载、交流与传播不同的社会体育信息。如我国社区体育的蓬勃发展给学生参与社会体育提供了新的经验。有不少学校为了帮助社区体育的发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的各种体育生活,并使学生从中受到锻炼和教育,于是主动与社区体育挂钩,举行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生活,如健身操、舞蹈、小型体育运动会等。还有些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到社区去进行体育生活的现场和表演,把体育课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奉献给社会。这种做法既有助于学校更好地参与体育生活,又增加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和全面锻炼。
  (4)现代体育课程的目标,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现代体育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个体健康。
  人的身体健康与否,自古以来一直是人类高度重视的问题,实践证明,健康长寿的秘诀就是:“生命在于运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越来越被世界共同崇尚的根本原因,就是其能够充分展示人类体能向更快、更高、更强方向发展。体育以它特有的魅力,对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延缓衰老起到了重要作用,当代体育运动已日益成为亿万人民积极参加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成为满足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被看作是民族精神的橱窗和民族富强、国家昌盛、文化发达的重要标志。体育是促进人民健康,增强人民体质,充分发挥人的劳动能力的一种积极的科学的方法,并能帮助培育人们的勇敢、坚毅、机敏、刻苦耐劳、守纪律、乐观和集体主义的优良品质,是向人民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充实人民的文化生活和健康的有益的活动。体育运动是改善人民健康、陶冶情操最积极有效的一种手段。我国的体育事业就是在广泛开展群众体育的基础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最本质的特点。
  (5)现代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正是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许多体育课程是以学生的身体活动、精神活动与智力活动相结合为基本形式,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内容有机地统一的一种教育过程。现代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决于不单是以知识结构为标志,应该是把从外在获得的知识、文化等内化于人的身心,并上升形成稳定的品质和素养。这也意味着人最需要的还是健全的、能适应现代社会劳动生产特点的体质和心态。因此,现代体育课程的目标将定位于21世纪社会人才的身心全面发展的结构之中,使学校体育课程成为终身体育的入门期。现代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在以人和社会为本的前提下,应更注重体育课程的健康价值、实用价值、可持续发展价值和个性需求价值。从体育的整体来讲,条约课程不仅仅是技术、技能、健康等几个单方面的学科课程,而是一个综合性的、全面的课程体系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信息通道更加全面,学生接受教育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和全面化。
  
  四、结论与建议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现代体育课程在进行素质教育时,应肩负起重要的历史使命,并结合学校教育和现代体育课程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课程应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做起,同时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要做到:
  (1)重视人们的的运动兴趣:体育只有引起人们的兴趣,他或她才能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
  (2)重视参与者的主体地位:在参与者进行体育锻炼的各个环节,始终将他们的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首位,始终重视他们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只有这样,他们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才可能形成。
  (3)注意人们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身心特点各有所异,各民族又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与体育传统,由于人们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应根据不同需求和个体差异,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来满足广大人们的不同要求。
  (4)体育活动要注重培养能力:身体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实践,体育课程是让人们充分地进行身体活动,在不断的身体活动过程中使自己的运动意识和实践、应用、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养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学院体育系)
其他文献
如果一个从9人到超过2500人的企业的蜕变,一组从0到12亿元产值的数据还反映不出一个企业和企业的经营者所创造出来的“大餐”的精美的话,那么就让我们走进这家只有13年历史的企
<正> 一、我国信用合作事业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与流通相互关系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也是正确分析和总结我国信
【正】随着新课程的启动和实施,作为课改的前沿阵地,高中政治课教学出现了很多新的突破。但在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仍然是我们必须讨论的重要问题。本
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确定了在c面蓝宝石上用氢化物气相外延(HVPE)法生长的六方相的GaN厚膜中的位错密度。首先,利用选择性化学腐蚀方法研究了GaN膜中的晶体缺陷,研究区分
如果你大笔提现和大笔存现都受到盘查和监控,你会给贪官们开支票吗?他会到房产局登记一幢幢别墅吗?他会在家里存一麻袋金表金项链吗?……    在中国,因为“水门事件”主角尼克松的关系,知道此事的人不少,但研究过其细节的人并不多。  记得当时看事件的有关资料时,有两个细节给我很大的触动。  一是尼克松想了解竞选对手的情况时,欲派人潜入水门饭店,但竟无人可派。联邦调查局也好,中央情报局也好,没有一个专业特
<正> 中央领导同志今年在山西考察时指出:专业户、重点户的出现,是一件新事物。它是专业化商品生产的雏型,是农村走向专业化、社会化的过渡形式,将会带来一系列变化,值得重视
<正> 党的十二大为我国确定了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农业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战略重点之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地发展农村经济,是保证国民经济全面增长的关键。而农业发展
摘要:“以人为本”职业发展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激发大学生自觉学习的原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职业胜任能力,帮助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道路。通过构建“多层次的辅导体系、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科学化的评估体系、有序的活动体系”等,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和创业。  关键词:以人为本;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    教育部提出“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
分析了高职创业教育课程的内涵、外延及主要类别,对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分别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设意见,以期完成构建课程体系的基础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