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数函数与解析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hbl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复数理论出发,通过推广函数、解析等数学概念,逐步建立了三元数函数与解析的理论.
  【关键词】数平面;数空间;平面解析;空间解析;泛解析;半解析;幂级数
  【中图分类号】O153.5 泛代数
  一、引 言
  三元数、多元数的研究始于曲阜师大《中学数学杂志》发表的《超越复数的三元数》《复数的多元数》,后东北师大《数学学习与研究》发表了《代数基本定理在高维数空间之证明》,多项式函数首先得到了深刻的研究.然而数空间里是否存在优美和谐的函数与解析理论呢?本文从复数理论出发,通过推广函数、解析等数学概念,尝试给出了一个有趣的解答.
  二、三元数基础知识
  1.三元数的代数运算与三维数空间
  形如a bi cj(a,b,c∈R)的数叫作三元数,三元数通常用一个字母p来表示,即
  p=a bi cj,全体三元数构成的集合叫作三元数集,用字母A3来表示,定义:(1)i2=j2=-1(2)i·j=0,则有:(a0 a1i a2j)±(b0 b1i b2j)=(a0±b0) (a1±b1)i (a2±b2)j,
  (a0 a1i a2j)×(b0 b1i b2j)=(a0b0-a1b1-a2b2) (a0b1 b0a1)i (a0b2 b0a2)j.
  說明 (1)三元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乘法满足交换律及对加法的分配律;
  (2)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两个三元数作除法运算,可依三元数相等的定义及乘法公式求得.
  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来表示三元数的空间叫作三维数空间,简称数空间,仍用A3来表示.于是:
  实数一一对应实轴上的点;
  复数z=a bi一一对应复平面内点z(a,b);
  三元数p=a bi cj一一对应数空间内点p(a,b,c).
  2.三元数的几何表示与重要性质
  三维数空间内的点p可以表示三元数,由于三元数集A3与三维数空间内所有以原点O为起点的向量OP所组成的集合一一对应(实数0与零向量对应),所以三元数也可以用起点在原点的向量来表示.p=a bi cj称为三元数的代数形式,p=rcosθ sinθicosφ jsinφ称为三元数的三角形式.
  (1)三元数的模 与三元数p=a bi cj对应的向量OP的模(即有向线段OP的长度)r叫作三元数p=a bi cj的模(或绝对值),记作p或a bi cj,易知p=a bi cj=a2 b2 c2.
  三元数模的几何意义是:三元数p在数空间内对应的点p到原点的距离.
  (2)三元数的辐角与倾角 数空间可看作复平面绕x轴旋转而成,x轴与空间点p可唯一确定一个平面,该平面与复平面的夹角φ称三元数p=a bi cj的倾角,φ=arctancb,平面xOp称倾角为φ的数平面,特别地,复平面是倾角为0的数平面,无数个数平面形成了数空间.当点p落在x轴上时,倾角φ值不定,也就是说:实数的倾角φ值不定.
  以x轴的正半轴为始边,向量OP所在的射线(起点是O)为终边的角θ叫作三元数p=a bi cj的辐角,记作Argp.
  (3)辐角的主值 在区间0,2π内的辐角θ的值叫作辐角的主值,记作argp,即0≤argp<2π.非0三元数的辐角有无限多个值,但辐角的主值只有一个,三元数0的辐角不定.
  说明 (1)三元数的代数形式是唯一的,但三角形式不唯一;
  (2)复平面是倾角为0的数平面;
  (3)在复平面上成立的结论,在其他倾角的数平面上也成立;
  (4)代数形式p=a bi cj与相对应的三角形式p=rcosθ sinθicosφ jsinφ的互化公式:
  a=rcosθ,b=rsinθcosφ,c=rsinθsinφ,具体依下列规则进行
  先求r:r=a2 b2 c2,再求θ:由点p0(a,b)的所在象限及rcosθ=a共同确定(一般取最小正角),最后求φ:一般地,取φ=arctancb,-π2
其他文献
【摘要】 2014年高考是湖南省新课改后的第五次高考,这份试题对湖南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对今年高考试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对2015年高考复习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湖南高考;试题特点;复习建议;计划性  一、2014年湖南数学高考试卷的分析  1. 今年的试题难度下降,试卷梯度明显  大学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湖南今年将有85%左右的湖南考生能顺利进入大学校园,还有
【摘要】可视化研究是当前数学教学的热点问题.数学探究可视化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数学问题可视化、数学猜想可视化、数学推理过程可视化.数学教学可视化成为数学知识理解接受、数学创新思维的触发点,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   【关键词】可视化;数学教学可视化;教育价值      一、数学可视化   知识可视化的理论基础是双重编码理论,该理论定义了三种知识加工类型:1.表征性的,语言和
陶行知说过:“教学做合一,亦是晓庄的基本原则. 就是会者教,不会者学;光学而不做,或是光教而不做,都不是彻底的教育. ”是的,教、学、做如果分离了,那教育只是假教育,只有做到“教学做合一”,老师才是真正的老师,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会因为不理解、粗心或是顺向思维等原因而导致解题错误,那怎样才能避免学生出错或让学生尽量少出错呢?其实教师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教与学,
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加强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创造力. 但小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及认识能力,动手操作、实践探索都同“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学习存在一定距离. 实际教学中,收效甚微. 因此,我们要重视变被动听讲到一起动手、共同参与,亲身操作. 多种形式的操作能使视觉、触觉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其内化功能,以丰富空间观念,提高教学实效.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组织一个有效的操作活动从而培养
【摘要】 数学建模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是探索数学奥秘的金钥匙. 本文基于“先学而后教”这一教学理论,探索了如何利用这一教学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建模思想.  【关键词】 小学数学;建模思想;先学而后教;培养  小学教育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学生的数学基础完全是建立在建模思想的基础上的,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就成为教师在新时期的重点课题. 在教育实践中,我
最近,我参加了一次教研活动,听了一节新苏科版七年级(上)的公开课“2.6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Ⅰ”,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组织数学活动后归纳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我听课后产生了一些不同的想法,现整理如下:  【课堂再现】  1. 问题情境  如图,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在l上的原点O.  (1)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 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
一、研究的缘起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模式作为新课标推行的“自主、探究、合作”三种学习模式之一,很自然随着课改的普遍推广进入了课堂. 但是,我们在教学中无不忧虑地看到,在相当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模式有“形”无“实”.  现象一:在听新教师周某数学公开课时,他的提问无人应答,教学进行不下去时,出现了冷场. 他灵机一动,要求学生“小组讨论讨论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在听完课的自
一、课例确定  “用计算器计算”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按照一般的教学思路都是把该内容定位在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用计算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上. 在以往的教学经历中,笔者亦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设计、教学的,在当时看来,这样的教学是基于让学生在认识、操作、应用三个层面获得发展的.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教育是这样描述的:数学教育不能把数学仅仅看作一件实用工具,而要通
【摘要】数学学科需要案例教学,教师教学活动,要借助于数学案例这一载体,综合多方面教学因素,借助行之有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开展数学案例讲解活动.本文作者结合案例讲解亲身感悟,对高中数学案例讲解活动开展阐述自己的点滴认识.  【关键词】高中数学;案例教学;讲解活动;思考;认识     数学学科离不开案例教学活动,教师教学技能、教学目标、教学意图、能力培养等,可以借助于数学案例这一载体有效渗透,可以
【摘要】高中数学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很高,类比思维在数学中更是起到很大的辅助学习作用.本文主要针对类比思维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重大意义以及在实际解决问题时的应用作出解释.  【关键词】类比思维;高中数学;意义;应用  高中数学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运用怎么样的思维方式、怎样运用思维方式都是教育者应该深究的问题.在探索、实践中发现,类比思维的应用在数学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