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情景渲染 凸现人物形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wf031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散文。文章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黄河恢弘磅礴的气势,及小而轻的羊皮筏子在滚滚黄河上鼓浪前进的壮观场景,进而塑造了机智勇敢,胆大心细的艄公形象。
  课题“黄河的主人”气势夺人,强有力地突出文章将要描写的核心对象——“黄河的主人”艄公。然而,通读全文后,我们却发现文章并未开篇后立即将艄公浓墨重彩地推上前台,而是着力于描绘黄河滚滚的壮观景象,介绍小而轻的羊皮筏子漂流黄河。作者行文至半,方才由远渐近,将艄公徐徐推出。
  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这就为我们指出,解读文本须遵循作者思路,方可进入文本,进入作者胸境,并与之契合,产生共鸣。通观全文,作者的思路清晰可循。前文详写黄河险恶,皮筏轻小,恰似作者将一张硬弓缓缓拉开,文势愈积愈强,到最强处,文笔一转,引出艄公,将艄公置于这特定的情景之中,鲜活的人物形象即刻凸现于我们眼前。遵循作者这样的思路,在教学该课时,我们理应拉开前文这张弓,做足前文的铺垫渲染。
  
  利用文本,感知形象
  
  文章前四个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两个形象:黄河与筏子。黄河汹涌险恶;筏子细小微弱。抓住它们的不同特征,我安排学生对比阅读,感知形象。首先请学生找出文中具體描写黄河的句子,投影出示:
  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抓住“黄河滚滚”、“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等关键词,组织学生朗读体验,同时借助影音资料,让学生充分感知黄河的磅礴气势,险恶景象。
  正当作者面对黄河,胆战心惊时,他的眼光被河心的一个什么东西,牢牢吸引住。那是——羊皮筏子。学生再找出描写羊皮筏子的句子,出示:
  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读一读这句话,说一说眼前的这只羊皮筏子是什么样的。借助插图,图文结合,让学生从“那么小”、“那么轻”、“小小的浪头”、“整个儿吞没”等词组中感知羊皮筏子在滔滔黄河中细微弱小的形象。
  
  深入语境,体验情感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为情而写,情因景而生。学生正遵循着作者的思路,一步步走进作者描绘的语境中。于是,我先请学生借助文本,想象画面:那么小,那么轻的羊皮筏子,在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随波漂流,是一种怎样的场景?它时而被抛上浪尖,时而被摔下谷底;或是破浪而行,或是寸步难进……
  我们再向前走一步,走进作者的情感之中。学生试想:我们也去乘坐一回这样的羊皮筏子,怎样?学生在这特定的情景中,纷纷吐露自己的情感体验:害怕,不敢,腿都软了,说什么我也不干……
  
  利用情景,凸现人物
  
  学生品读文本至此,已经走进了文本世界,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此刻,黄河之险,筏子之弱将文势推向极至。我们的目光从汹涌澎湃的黄河水聚集到那小而轻的羊皮筏子上,由远远望去到定睛一瞧,羊皮筏子越来越清晰,最终聚焦在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和乘客身上。
  就像那把完全拉开的弓,学生的情感酝酿至此已经饱和,此时,黄河的主人“千呼万唤始出来”,鲜活地站在我们面前。随即出示:
  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
  学生朗读品悟着文字,艄公“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的形象便深深地印在脑海之中。
  在整篇文章中,描写黄河与羊皮筏子的文字显然不是文章的核心内容,然而却是不可或缺的。它们为艄公的出场渲染出特定的情境,有效地烘托了艄公这一人物形象。也正是这段文字,引领着我们走进作者创设的情景,走近文本的核心,触摸到“黄河的主人”“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的形象。
其他文献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艺术课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开发利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这一观点已成为各国教育行政部门和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我们在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实践中,把课程的扩展紧密地结合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意艺术课程和学生生活经验、环境紧密联系,因地制宜扩展新的课程资源,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习,教师擅长且材料经济充足的学习内容。  近年来,我在艺术教学过程中尝试用生活中的各种谷物
期刊
自从上世纪末以来,澳大利亚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先进的职业教育体系。它的“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人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等职教理念给了我们启示,对我们探索职业教育改革有着极大的借鉴作用。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中澳职教合作项目在重庆得到实施推广。我作为一名中职的英语教师多次参加了培训,通过听澳大利亚专家的讲授逐步转变了传统的观念,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变,由传统的讲授者逐步转变为设
期刊
2004年始,教育部对全国高考采取了“统一考试、分省命题”的举措,江苏成为“分省命题”的省份之一,但命题的依据是教育部发布的《考试大纲》。2006年开始,江苏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编写相关的说明。《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应试的考生和辅导的老师必须认真阅读、深切理解,从而把握考试的内容和要求,把握试卷的结构,了解命题的指向,做到有针对性的复习。现在,2007年江苏语文高考的《
期刊
现实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有内容和形式两面,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政治课教学也不例外。勿庸讳言,不少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政治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条文繁琐冗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怎样才能扭转这一颓废消极的心理定势?怎样才能克服昏昏欲睡、无精打采不利教学的局面?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我们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巧设情景,就显得至
期刊
一、全卷述评    2006年江苏省高考英语试卷继续遵循“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推进,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和“稳定中求发展”的命题指导思想,按照“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实际”的原则设计试题,体现了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和高考英语试卷命题的延续性和过渡性。试卷基本信息如下:    结合试卷测试的具体内容,我们认为江苏省2006年高考英语试卷具有以下特征:  1.测试技术有
期刊
摘要:积极的学习情感在英语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值得我们深思。应从语言学着手,结合英语教学方法,通过获得英语学习成功的喜悦而培养学生积极的英语学习情感。  关键词:积极情感 英语学习 成功 喜悦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
期刊
摘要:明喻是一种很常用的修辞手法,但在修辞学中,对于比喻词as 表现明喻的研究迄今不多。本文分析了as...as形式的明喻的特点及其运用,并就其問题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比喻词 明喻 特点    1.引言    明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是以两种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对比,表明本体 (tenor或subject) 和喻体(vehicle或reference)之间的相似关系,两者都在对比
期刊
摘要:目前演讲的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演讲的研究已从过去的重点研究演讲的方式和演讲的语言风格发展到了逻辑学、演讲心理学、演讲美学、论辩术、谈话术和演讲发展史的全面研究;礼仪演讲在社会科学发展的今天使用得特别广泛;而礼貌词语在英语礼仪演讲中是一项很重要的艺术,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  关键词:礼仪演讲 礼貌语言 功能和效果    演讲类型(The Styles of Public Speaki
期刊
摘要:元月31日,兰州市教育局公布的2007年中考考试说明详细阐述了今年中考的命题趋势,为兰州考生应考的“指南针”。本文从命题原则,考试范围,试题结构及题型加以分析,并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的复习建议,大胆的对07年中考命题趋向作以分析。  关键词:命题原则 试题结构 命题趋向    根据“课程标准”,兰州市教育局公布的2007年中考考试说明详细阐述了今年中考的命题趋势,为兰州考生应考的“指南针”。本
期刊
摘要:包豪斯作为现代设计教学的开山鼻祖开创了现代设计的一片新天地,在二十世纪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这种影响一直还在继续。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我们研究它是必要的。  关键词:包豪斯 技术与艺术结合 实践 团队    “包豪斯”是一段历史——让人惊心动魄的历史。它曾经是无数有志青年释放激情的地方,对于这些青年来说,包豪斯的历史是一生中最最难忘的。而对于生活在今天的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