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那段传奇的历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ongy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包豪斯作为现代设计教学的开山鼻祖开创了现代设计的一片新天地,在二十世纪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这种影响一直还在继续。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我们研究它是必要的。
  关键词:包豪斯 技术与艺术结合 实践 团队
  
  “包豪斯”是一段历史——让人惊心动魄的历史。它曾经是无数有志青年释放激情的地方,对于这些青年来说,包豪斯的历史是一生中最最难忘的。而对于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来说,包豪斯已不再是那么富含激情的字眼,是因为我们的头脑更清醒,眼光更独到吗?我想也许是因为它已永远的成为了一段不可忘怀的历史吧!而我们对那段历史的特殊价值是不是该有一个更为清醒的认识和更为理性的判断呢?研究一段历史,必须把它放在历史的历史和历史的未来中去看待。这样,我们的认识才会更客观,也会少一些偏颇。
  包豪斯的创办人格罗披乌斯是发起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威廉·莫里斯的学生,又是他的积极崇拜者。包豪斯早期的活动难免受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影响颇多。莫里斯对十九世纪后期出现的缺乏艺术性的机器化、批量化产品深恶痛绝,他同时十分反对脱离实用和大众的纯艺术,认为机器产品的粗糙简略不及手工产品具有艺术性。因而提倡恢复手工业生产。包豪斯早期的活动也是以恢复手工艺为主的。后来才逐渐知道机器生产对满足大众产品的重要意义,并逐渐转向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从而肯定了机器大生产的作用。包豪斯认为:当机器经济被作为一种目标而没有被看成是把智力从机械性劳动中解放出来的手段的时候,个人就处于被奴役的状态,社会定然是乱糟糟的。如果说机器的普遍应用,已经实际上破坏了国民生产旧有的基本统一性,这并不是机器本身所造成的,也不是它在制造过程中按功能进行分工的合乎规律的结果所造成的,而是由于我们这个时代占主导的势力主意思想和个人与社会那种有缺陷和不真诚的联系方式所造成的。不要认为有目的地恢复手工艺的某些做法就等于把时针拨向倒转了。人还是要改进他所用的各种工具,以便更多地节省自己的体力劳动并相应增进自己的闲逸。生活的有实效的机器实行了标准化,这并不会使每个人必须变为机器人,而是相反,使人的生存从大量不必要的重负下解脱出来,从而使他能更自由地在更高水平上得到发展。可以看出包豪斯对机器的态度已经由莫里斯的排斥发展到了肯定。但是起初的机器产品无疑是粗略的,也是根本无法与手工艺产品相媲美的。而包豪斯的一群前卫思想的开拓者和实践者们怀着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开始了他们艰难的却又意义深远的过程,这是一次大规模的大胆实践。
  我们研究包豪斯,并不是为了单纯去了解那段历史,而是从中悟出一些道理,以咨借鉴。虽然有些观点是有时代局限性的,但它对我们去正确分析问题、看待问题起码是不无裨益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包豪斯到底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一、前面在谈包豪斯产生的历史时代背景的时候已提到了包豪斯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就是“技术与艺术结合”。这是贯穿包豪斯始终的,也是符合当时时代要求的观点。机器生产的粗略性使曾经手工艺产品的优美精细大打折扣,而艺术家参与生产过程又离生产实际太遥远,“画”出的东西无法满足机器生产的要求。于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成为机器时代发展的必然。
  二、实践的观点
  包豪斯的实践观点实际上源于它对艺术的认识。在包豪斯的各种文件中不止一次地提到“艺术是不可传授的东西”。而艺术的这种特质决定了其只能在实践中通过个人的亲自操作去灵悟、升华,于是才有了包豪斯的各式作坊。作坊是学徒们获得直接经验的园地。包豪斯的另一个鲜明的观点就是反对学院式的教授方式。他们认为“学院的兴起标志着渗透到人民生活中的自然发展的传统艺术已逐渐衰亡。剩下的只有一种‘沙龙艺术’,完全远离了日常生活。”对照我们今天的学院式教学模式,也可以发现其直接而有效的实践过程的缺乏。这也正是包豪斯反对学院的原因所在。而且包豪斯学校里没有教师和学生而只有师傅、工匠和学徒,也是对其反对学院式教学模式的最好证明。包豪斯还坚信着熟练是灵感的基石,而熟练是以大量的实践过程为前提的。随着学校迁到德骚,包豪斯接到了为自己的学校设计一个综合建筑组群的任务。这就让全体教师和学生参加进来积极协作完成建筑组群的建设和装备,进而把学校转变为建筑实践的工地。对学生的影响是通过他肩负的直接责任而提高了他德育方面的水准,从而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磨炼出一个怀有共同意志和目标的协同工作的队伍。
  三、团队精神
  包豪斯教学过程中所培育出来的团队精神一直在包豪斯的实践活动中闪耀着,其光辉甚至一直照到了包豪斯解散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包豪斯解散后,以格罗披乌斯、密斯凡德罗为首的一大批包豪斯师生都先后来到美国。这当然有时代的国际政治经济因素的作用,也不乏包豪斯的团队精神在其中的影响。其更进一步影响到美国建筑的发展方向,甚至后来建筑领域的国际风格也与其不无干系。包豪斯在讲究团队精神的同时也不忽视理论及其共同的价值追求在团队精神培养中的积极作用。“虽然理论对艺术作品来说完全不是一种现成公式,但理论显然是从事集体设计工作最重要的先决条件。”“自从理论体现了历代积累的非属于个人的经验以来,一个通力合作的坚强集体就能以它为稳固根基,去建树比单独的艺术家个人所能达到的创作上的协调性更为高超的艺术体现。”
  四、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包豪斯的教学时间和创作实践中都有体现。包豪斯在预科教学过程中,便注意发掘每个学生身上蕴藏的潜能,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资质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善于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发现自己最适于从事的领域,并在该领域活动。在创作实践中坚持“人是创作的尺度”。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人是按照美的规律而创造”,生活需要什么就动脑筋创造什么。而且,包豪斯能在大机器发展弊病百出的状况下肯定机器的作用也是源于包豪斯对普遍意义上的人性的关怀。因为在机器工艺生产出现之前的手工艺时代是富人们骄奢淫逸的天堂,而穷人是没有真正享受生活的赐予的机会的。
  五、全方面的素质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无论达芬奇或米开朗奇罗,他们都是全能的造型艺术家,集画家、雕刻家,甚至是设计师于一身,不同于现代社会中分工具体化了的美术家。包豪斯对建筑师们的要求,也就是希望他们是这样“全能的造型艺术家”。包豪斯的理想就是要把美术家从游离于社会的状态中拯救出来。因此在包豪斯的教学中谋求所有造型艺术间的交流,他把建筑、设计、手工藝、绘画、雕刻等一切都纳入了包豪斯的教育中。包豪斯还认为“一个人创作成果的质量,取决于他各种才能的适当平衡。”而艺术家和设计师应该是完整的人的典型。虽然,我们今天看来这似乎有点夸大其词。但他这种全方面培养的思想是无比可贵的。
  六、建筑观
  “新建筑”是包豪斯人共同的理想。“建筑中有时代”特征的缩影。精神的和物质的源泉在其中得到具体的表现,因此建筑是内在秩序或内在胡乱的无可辩驳的证明。健全的建筑思想根植于人民的整个生活,表现出各种创作活动,各种艺术和各种技术的相互影响。历史上,我们的建筑曾一度堕落为浮华的唯美主义,柔弱而伤感。到了机器时代,与它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理应具有工业化时代的特征。包豪斯提出了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的观点,并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
  结语
  以上是对包豪斯价值的一些归纳和分析,不一定全面。我们说包豪斯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不是用这简短的文字所能穷尽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局限性,人的判断能力是受到他所在的时代制约的,尤其当受到新事物猛烈的冲击的时候,这种局限性就越发的明显。
  包豪斯的局限性恰恰也明显地展露在他的一个主要观点“功能决定形式”上,也许他的为普通大众而设计的初衷是好的,但这一理念在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就导致了他的对功能主义纯而又纯的形式的模仿和追随,而把民族特色、个性特征完全关在了时代的大门之外。越是发展就是暴露出这种形式的弊端。但我们不可以将这种弊端简单地归罪于包豪斯,甚至是功能主义。我们应该看到这是时代的局限。
  
  参考文献:
  [1]奚传绩.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东南大学出版社.
  [2]钱安明.包豪斯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影响浅谈.上海东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2007年江苏省高考英语考试说明》(以下简称《2007江苏说明》)是在《2007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2007全国大纲》)要求基础上制订的,是江苏省高等学校招生英语考试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江苏省英语考试命题的依据。研读《2007江苏说明》,理解其精神和实质,对考生下一阶段的复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2007江苏说明》与《2007全国大纲》、《2007全国大纲》
期刊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艺术课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开发利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这一观点已成为各国教育行政部门和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我们在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实践中,把课程的扩展紧密地结合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意艺术课程和学生生活经验、环境紧密联系,因地制宜扩展新的课程资源,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习,教师擅长且材料经济充足的学习内容。  近年来,我在艺术教学过程中尝试用生活中的各种谷物
期刊
自从上世纪末以来,澳大利亚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先进的职业教育体系。它的“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人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等职教理念给了我们启示,对我们探索职业教育改革有着极大的借鉴作用。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中澳职教合作项目在重庆得到实施推广。我作为一名中职的英语教师多次参加了培训,通过听澳大利亚专家的讲授逐步转变了传统的观念,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变,由传统的讲授者逐步转变为设
期刊
2004年始,教育部对全国高考采取了“统一考试、分省命题”的举措,江苏成为“分省命题”的省份之一,但命题的依据是教育部发布的《考试大纲》。2006年开始,江苏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编写相关的说明。《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应试的考生和辅导的老师必须认真阅读、深切理解,从而把握考试的内容和要求,把握试卷的结构,了解命题的指向,做到有针对性的复习。现在,2007年江苏语文高考的《
期刊
现实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有内容和形式两面,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政治课教学也不例外。勿庸讳言,不少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政治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条文繁琐冗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怎样才能扭转这一颓废消极的心理定势?怎样才能克服昏昏欲睡、无精打采不利教学的局面?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我们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巧设情景,就显得至
期刊
一、全卷述评    2006年江苏省高考英语试卷继续遵循“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推进,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和“稳定中求发展”的命题指导思想,按照“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实际”的原则设计试题,体现了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和高考英语试卷命题的延续性和过渡性。试卷基本信息如下:    结合试卷测试的具体内容,我们认为江苏省2006年高考英语试卷具有以下特征:  1.测试技术有
期刊
摘要:积极的学习情感在英语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值得我们深思。应从语言学着手,结合英语教学方法,通过获得英语学习成功的喜悦而培养学生积极的英语学习情感。  关键词:积极情感 英语学习 成功 喜悦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
期刊
摘要:明喻是一种很常用的修辞手法,但在修辞学中,对于比喻词as 表现明喻的研究迄今不多。本文分析了as...as形式的明喻的特点及其运用,并就其問题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比喻词 明喻 特点    1.引言    明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是以两种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对比,表明本体 (tenor或subject) 和喻体(vehicle或reference)之间的相似关系,两者都在对比
期刊
摘要:目前演讲的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演讲的研究已从过去的重点研究演讲的方式和演讲的语言风格发展到了逻辑学、演讲心理学、演讲美学、论辩术、谈话术和演讲发展史的全面研究;礼仪演讲在社会科学发展的今天使用得特别广泛;而礼貌词语在英语礼仪演讲中是一项很重要的艺术,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  关键词:礼仪演讲 礼貌语言 功能和效果    演讲类型(The Styles of Public Speaki
期刊
摘要:元月31日,兰州市教育局公布的2007年中考考试说明详细阐述了今年中考的命题趋势,为兰州考生应考的“指南针”。本文从命题原则,考试范围,试题结构及题型加以分析,并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的复习建议,大胆的对07年中考命题趋向作以分析。  关键词:命题原则 试题结构 命题趋向    根据“课程标准”,兰州市教育局公布的2007年中考考试说明详细阐述了今年中考的命题趋势,为兰州考生应考的“指南针”。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