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巧而理至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ang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喻论证是一种借助于打比方,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的论证方法。如魏徵《谏太宗十思疏》中的“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和朱熹的《观书有感》,都是妙用比喻论证的范例;荀子的《劝学》,更是比喻论证用得多姿多彩的经典文本。
  由于比喻论证是以事或物喻理,因此,只需找准比喻事物和所论道理之间的相似点,立论就能鲜明、贴切,相关道理也易于为读者接受。例如讨论“一人先进和众人先进”这个问题,可以这样打比方:“正像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一样,在一个单位,光有一二个人先进,也难以改变整个单位的面貌。”“一棵树”和“一人先进”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比喻事物和论述的道理之间,却有着相似之处。
  运用比喻论证时,可采用连续设喻的方式。以鲁迅的《拿来主义》为例,作者在论述如何对待文化遗产时,紧紧扣住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这个比喻,先正面立论:“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接着剖析三种错误倾向,连续用了“孱头”“昏蛋”“废物”三个喻体——“孱头”“昏蛋”比的是对中外文化遗产采取全盘否定态度的虚无主义者,“废物”则比喻全盘享受的复古主义者。一连串比喻十分生动,把深奥的理论问题阐释得何其明了、深透!
  应该指出的是,有些高水平考生,临场作文时多能灵活运用比喻论证。比如针对新材料作文题“五味调和,共存相生”,满分作文《把香蕉掰直的人》这样写:
  柏林墙倒塌的时候,据说正在柏林访问的赫希曼接受了一次手术。从麻醉中苏醒的他,跟医生开起了玩笑:“香蕉为什么是弯的?”医生不知道如何回答,而他自己给出了答案:“因为没人去丛林里干涉它,把它掰直。”
  很多人可能会把这个问答看成冷笑话,但我更愿意把它理解成一个隐喻:香蕉之所以能自由地成长为弯的,是因为“没人去丛林里干涉它”;而人,其实是一种非常热衷于干涉外物的生物。
  物各有性,水并不会因为自身的淡而去责怪盐的咸,人却难免从自我出发,以自我的标准为尺度去衡量和评价他人,以自我的喜好为标杆去要求他人。把香蕉掰直这件事情在他们看来,是很有成就感的功业。比如那些一心要让孩子“长大后就成为自己”的热心的家长,比如用千人一面的模板去塑造孩童的教育者,他们都不过是在丛林中掰香蕉的无聊之人罢了。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或者说会断然拒绝承认这一点。
  这般犀利而深刻的论述,矛头直指那些一心想着“把香蕉掰直的人”——所谓“把香蕉掰直的人”,实际是用来隐喻那些以自我的标准、喜好强行改变他人意志的人。文章开篇借一个饶有意趣的故事竖起靶子,主体部分先“破”后“立”加以论述。全文“破”有辣味,“立”有温度,不但行文中合理地取譬设喻,而且全篇的观点、自拟的标题等也都显豁地体现着比喻艺术。
  做一个特立独行的面团
  2020年浙江  考生
  我想成为萨冈口中的面团:“我是一个可塑的面团,但我拒绝任何模子。”我感恩面粉对我的成就,敬重擀面杖对我的捶打,可更重要的是,我是我自己。【借用作家的名言,引出观点:“我是我自己。”】
  家庭如面粉,给我生命,却不能束缚我的未来。父母常常畅想未来,想我有一份安稳的工作,一个老实的丈夫,然后安安稳稳地度过一生,最后归于墓里。然而这样的我如同肯德基的鸡,若生是为了抵达一眼便能看到头的死,那不如不生。刘瑜说:“生是为了见识,而不是活着。”我正是该“骑马倚斜桥”的少年,怎能被困在茧中?我该破茧,我将化蝶,我该鲜衣怒马,我该青云直上!【本段论证个人与家庭之间的错位,指出家庭(父母)理想中的“我”的未来,并不是“我”想要的。“骑马倚斜桥”用韦庄词句,潇洒不羁的形象跃然纸上。破茧,化蝶,鲜衣怒马,青云直上,连续用典,论证了应活出自我。】
  社会就是一根擀面杖,捶打着我,然而也存在着我无法苟同的需求,即所谓“成年人的规则”。人往往适应了社会规则,却说自己征服了社会。正如社会赋予我考生身份,我却无法认同所谓答题模板。索尔仁尼琴在考卷上无数次批判古拉格群岛,屈原已拒绝再投江,海子思忖还要卧轨多少次,只再拈两句周国平、林清玄入卷,一批批克隆的应试作文即宣告诞生。然后,为了适应社会赋予的某种角色,人们投机取巧丢了自己,把理想放在阁楼中任其腐烂,却把蝇营狗苟称作社会、生活本身,实际是唐突了社会,扭曲了生活……我不愿与这样庸碌的愚人同流合污,我想在坚守自我的前提下,与社会共舞,强大到让这个社会因我而变得更加美好。【论证个人与社会之间的错位,“擀面杖”的比喻形象贴切。作者冷静审视社会,拿正在进行的考试作类比,表达大胆且颇有说服力;进而设想走上社会后迷失自我的情景;最后表明自己的立场与追求。】
  然而,在追求个性的同时,我也深深地爱着家庭,敬着社会,要与它们共同烹制一道绝世佳肴。【由阐述自己与家庭、社会的错位,过渡到论证“我”如何与家庭、社会共处。】
  我自母亲腹中来,也将如面团与面粉般与家庭亲密无间。家书中写满的期待与盼望,无法改变我的志向,却送上了亲情的浓汤,绘出一幅乌鸟互哺的画卷,激励我扶摇直上,带着整个家庭的期盼去往更美的地方。【表明与家庭的亲密关系,情理交融。个别用语欠准确,如“乌鸟互哺”。】
  社会则如恩师,佑我成长。若我的国、我的社会吹响号角,我辈将迎难而上,心之所向是祖国的繁荣富强。我钦佩文天祥“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的爱国情怀;我中意孔子虽累累若丧家犬,却仍写出如“日月不可逾”的治国篇章;我要提升自己,坚定爱国之初心,为服务社会书写宏伟的篇章!【以自己敬佩的两位历史人物为例,表明自己与社会的理想关系:与社会共处,提升自我,为服务社会书写宏伟篇章。】
  我愿生如面团,特立独行,既与面粉亲密无间,又在捶打中坚持本心。【呼应标题和第一段,点出自己与家庭、社会的密切关系,紧紧扣住了题意。】
  比喻论证中作比喻的事物,有时是故事、传说、艺术形象等,可以是虚构的东西,但虚构并非胡编乱造,而必须是能反映生活真实的可信之物。此外,比喻論证有别于类比论证。类比论证和比喻论证都有个“比”,因此都必须找出“比”的事物和所论述的道理之间的相同点或相似点,这是两种论证方法的共同之处。它们之间最明显的不同点是:运用类比论证必须抓住类比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进行分析,两个或两类事物的共同属性越多,推出的结论就越可靠;而比喻论证只是一种形象化的说理方法,比喻事物和论点之间只需有某方面的相似之处即可,不必具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
  点  评
  标题运用比喻,新颖别致,观点鲜明。首段引用的名句“我是一个可塑的面团,但我拒绝任何模子”,出自法国女作家弗朗索瓦兹·萨冈的《你好,忧愁》,标题“做一个特立独行的面团”即源于此。该题目是文章的一大亮点。
  总分总兼层进的论证结构,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严谨。主体部分“面团、面粉与擀面杖”的比喻论证,和多处用典论证,使文章既有感染力,又充满说理的力量。
  当然,由于考场仓促成文,文章难免有些瑕疵,如个别用词不是很贴切。
其他文献
我爱家乡的九层粿(guo),爱家乡的李干,也爱家乡的柿饼,但我最爱的还是家乡的葱饼。  葱饼是由光饼衍生而来的。它长得一点也不好看,不像九层粿那般白嫩,也不像柿饼那样浑身通红,不仅如此,它的脸上还布满了黑色和白色的麻子,实在不讨人喜欢,但它的美味没有人能抵挡得了。刚出炉的葱饼,香味飘散,丝丝缕缕,十里之外就能钻进鼻孔。路过的人总会忍不住买下几块。  葱饼的表皮虽然不好看,但味道超好。咬一口,外表酥
期刊
我的身体薄薄的,呈长方形,身穿各种颜色的华美外套,有一个大大的黑色屏幕。我看起来气质高贵,充满智慧。我还有几个小眼睛,可以记录下主人想要记录的事物。我是手机——当今人类的好朋友。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家族不断地更新换代,我的功能变得越来越多,可以满足人类的很多需求。瞧,我躺在婴儿身边,播放着舒缓优美的音乐,让他快快入睡;我被家长拿出来播放《小猪佩奇》,让正在哭闹的孩子安静听话;学生回到家用
期刊
与众多校园题材类的少儿小说不同的是,《紫色的乌头花开了》将视角投向校园中的欺凌现象,反映了当下校园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不同侧面,是对儿童文学作品艺术地书写童年现实的有益探索。  男生牛冲天人高马大,对同班女生伊敏除了言语上的嘲笑挖苦,还不断敲诈零钱。伊敏为此担惊受怕,内心极其压抑。对此,作家张菱儿的处理别具匠心,她没有过度渲染欺凌的可怕场面,而是用更多的笔墨着力描写伊敏的内心世界,从侧面揭示校园欺凌的
期刊
每个孩子在童年时,都会有很多玩具,这其中一定少不了毛绒玩具。我有一个特别喜爱的毛绒玩具——Love熊。这是我在一位叔叔的婚礼上得到的礼物,我对它爱不释手。  别说我幼稚!只要你看上一眼,也会立刻被它萌化的。Love熊有两个黑葡萄似的大眼睛,挺挺的鼻子显得很神气,嘴巴微微上扬,仿佛每时每刻都在微笑。它全身棕色,上衣还绣着一个爱心图案,里面写着“Love”,我便为它取名为“Love”。Love熊非常大
期刊
我的家乡一年四季瓜果不断,春天盛产粉红的桃子,夏天盛产圆圆的西瓜,秋天盛产火红火红的柿子……可是我最喜爱的水果,还是酸酸甜甜的橘子。  秋天到了,原本一色青的橘子换上了各式各样的衣裳:有的身着深绿的衬衫,有的身着镶着绿边的黄色连衣裙,还有的身着金黄的迷彩裙……真是一位位时髦的小模特儿啊。橘子扁扁圆圆的,近看像一个个小轮子,远看似一盏盏小灯笼,引人注目。橘子的形状也各有不同,大的如拳头,小的却和鸡蛋
期刊
神奇的彩虹杯/黄宇非  一次科学课上,严老师让我们回家试着做彩虹杯,并告诉我们需要准备水杯、食用油、洗洁精、色素、酒精、搅拌棒等材料和工具,还详细为我们讲了实验步骤。  晚上,在爸爸的帮助下,我把实验要用的东西找得差不多了,可就是没有色素。爸爸想了想,找来水彩笔,因为水彩笔的墨水里含有色素,只要把它挤出来就可以了。  实验终于开始了。我和爸爸把水调成蓝色,把酒精调成粉色,把洗洁精调成绿色。当我准备
期刊
在我们县城东南角,距离城区大概十来里的地方,坐落着三个相连的村——高岭、低岭和蔡岭,我们把这三个村概括为“三条岭”。  以前的“三条岭”是一片荒山秃岭,现在栽上了成片的桃树、梨树和杏树;往日的羊肠小路,现在也成了平坦大道;过去“高岭不高,低岭不低,上蔡岭爬楼梯”的闭塞落后的贫穷面貌已一去不复返,美丽山村的雏形已经显现。  如今,每到阳春三月,县城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去“三条岭”看花。这个时候的“三条
期刊
编后语  本文选材比较常见,寒冷的冬季,打雪仗为孩子们带来很大的乐趣。小作者若能把打雪仗的情形给予精彩呈现,写出好玩的快乐的场面,将会是一篇非常好的叙事文章。  文章最大的问题在于审题不准:没有注意限定词“一场”,文中写了两场雪仗;没有抓住题眼“快乐”,文中快乐的意味显然不足。造成主题不够突出的原因是小作者描写活动场面的功夫不足。第一场写得简略,第二场写得比较详细。邀请老师打雪仗,是多新鲜的体验呀
期刊
豆豆突发奇想,想到千里戈壁去旅游。嘟嘟说:“大沙漠太荒凉了,我们不如到海上绿洲去。”豆豆执意要去戈壁,嘟嘟只好祝他一路平安。豆豆到了才知道,这里和嘟嘟说的相差无几。太阳下山了,躺在戈壁滩上,他想念起了嘟嘟。正在这时,嘟嘟打来電话,说:“我已到达海上绿洲,这里四季花开,八月飘香香满园。海面风平浪静,真是个蓝色之洋。美极了!”豆豆听了,真想插上翅膀飞到嘟嘟那里。  你能根据画线的词句,猜出我国七座城市
期刊
暗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