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性的语言与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来源 :哲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ongsh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欧哲学界,以瑞典的乌普萨拉大学哲学系为中心的规范性研究小组是除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规范性研究小组之外欧洲又一重要的“规范性研究中心”,从2013年以来连续举办了几次颇具规模的以“规范性”为主题的学术会议。
其他文献
《哲学动态》杂志拟从2022年第1期起采用以下新体例.1.内容注释,即关于文章内容的注释.该注释若较短,两行字以内时,置于文中,用括号括起;若较长,超出两行字时,置于页下,注号采用带圈的数字即(1)(2)(3)等.2.参考文献,其对象包括文中被引用的文献和文中未被引用的文献两种.前者分为"文中提示"和"文后全称"两个部分.
期刊
期刊
人是如何修正他们的信念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识论问题。信念修正理论领域经过三十多年的蓬勃发展,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许多极富创见的回答。本文首先介绍了此领域的研究对象、问题意识和研究范式,揭示出信念修正理论研究热点变迁的演化模式;其次系统评述了学界对此认识论问题的各种回答;最后揭示出信念修正理论与悖论研究、动态认知逻辑和人工智能等诸多学科领域进行交叉研究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道法自然”的本义是“道效法它自己的样子”,而其哲学意义可以从成玄英、苏辙的“复性”说出发来进行进一步阐释。“法地”、“法天”是人性复归的方法之一,道的贯通性及人性与物性的同一是人可以效法天地的哲学根据。而道“独立而不改”,因此人“法道”就体现为人不为外在境遇而改变,所以“道法自然”意在截断众流,提示人们“法道”的最高境界与方法在于“做自己”。
卡尔纳普尝试用内涵同构关系来界定同义性,该观点一经提出,便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林斯基提出新的分析悖论依然孕育于内涵同构关系之中,且内涵同构性并不符合人们对同义性的日常理解;梅茨阐明内涵同构概念在处理信念语境时会遭遇尴尬;丘奇则试图用“使用一提及”的区分以及朗福德的翻译测试来质疑内涵同构关系的合理性。本文主要考察卡尔纳普的内涵同构概念,分析相应的反驳意见以及卡尔纳普本人与普特南提出的修正方案。
中国·北京中英美暑期哲学学院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英国皇家哲学研究所、牛津大学中国研究所于1988年共同创立的非盈利性教学机构。学院宗旨是:通过聘请英、美等英语国家和地区的当代著名哲学家来华教学和交流,使中国的中青年哲学工作者能深入了解英美和欧洲大陆哲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研究状况和发展动向,促进中英美学术交流和各国哲学家的相互了解。截至目前,暑期学院已举办过20期高级研讨班和6期高级读书班。
借助思想对话的形式,对“马克思与启蒙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是此次对话会的主旨。对话者立足当代视野,坚守中国语境,自觉从中国问题出发,同时吸取了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而使这场对话既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浓郁的中国特色,同时又保持了较高的学术水准和丰厚的思想含量。在讨论过程中,对话者既阐发了启蒙思想的历史境遇和内在逻辑,又分析了马克思对启蒙思想的继承和超越,进而在比较研究中彰显了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启蒙基因,及其对当代中国复兴之路所具有的指导意义。此次对话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青年学者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敏锐把
为了将“友善”改造为公共道德,现代哲学彻底否定友善的传统内涵,造成友善观念的悖论。一方面,传统的友善观念不再适合现代社会;另一方面,恢复传统友善内涵中道德情感的特殊性,方能解决友善观念的内在矛盾。在肯定现代哲学成就的基础上,纳入个体情感的合理方面,重构一个容纳个体情感的普遍的友善观念成为当务之急。
汝信、李惠国主编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及其现代启示》(上、下卷)2016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旨在说明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科学技术文化传统;梳理出中国历史上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其特点;通过选取对数学、天文学、农学、医药学和工程技术等学科领域发展的研究。
认知后果论是当代主流的认知规范性理论,主张以真为最终价值,并以此评价一切认知状态及认知过程。然而,它存在一个两难困境:假定任何真信念都具有最终价值,显然不符合现实,因为现实世界中存在许多微不足道的真信念;然而,如果我们对这个前提作出限定而排除这些信念,那么它就不能解释所有真信念,导致理论不完备。为了避免这一两难,笔者提出一种认知自然主义:一方面,认知自然主义通过否定真信念具有最终价值而避免了上述两难,指出真信念的价值取决于人类善,即人类的自然历史事实之描述;另一方面,通过为真提供一种客观的外在价值解释而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