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听力应试技能点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i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高考英语听力题的特点简析
  
   1. 命题意图
   高考听力题是检查听的各项微技能的综合运用的试题,力图从各个方面比较全面地考查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不同生活实际环境下的境况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微技能考查
   领略主旨、要义的能力;获取详细的事实性信息的能力;对谈话的背景、说话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推断的能力;理解说话者意图、观点或态度的能力。
   3. 语料和题干特点
   10段语言材料题材广泛,涉及日常生活、文化教育、风土人情、传说、时事、人物、科普等方面。语言材料真实、自然,有实际意义。语言难度略低于阅读材料,语料中一般不出现生词。语料具有口语的特点,语言结构没有书面语严谨,句子简短,冗余信息多。题干问题以特殊疑问句的形式出现,干扰信息比较多,对审题的要求比较高。
   4. 语音和语速特点
   要求考生能听懂日常生活中发音清楚、语速较慢的对话或独白。预测今后将更多地采用不同年龄、性别、身份的英美人士在自然场合下的声音,甚至还会伴有噪音性质的背景音。语速将逐步接近日常生活中运用于英语进行交际的正常情况。
   5. 第一节简析
   形式为短对话,以交际场合的用语为主。考查考生在一定的语境或情景中表现出来的快速反应、推理能力。每年该部分的得分率不高,较难的设问焦点在于问时间、问地点、问人物关系以及问人的身份、职业、性格特点等。要求考生快审题、快思考、快抉择。
   6. 第二节简析
   形式为长对话或独白,以日常生活的话题为主。内容较长,读一遍耗时30秒以上。考生有思考、回想和权衡的余地。问题所涉及的信息分布较散,问题提出的顺序一般按语料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出现,跳跃性的问题很少,但也有个别试题所涉及的内容跨度较大,且今后有增加的趋势。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材料,通过双方对话中的语气、用词等信息,判断说话者的身份、情绪、观点、态度和意图。
  
  二、高考英语听力应试技能点拨
  
   1.积极投入心态好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走进考场前,回想自己日常文化背景知识的累积、丰富的实践和技能的谙熟,一定会有良好的心态和必胜的信念。如果紧张恐惧,可以试着闭目深呼吸几次,避免对原本能够听懂的内容大打折扣。把握好听试音的时机,迅速适应考场听音环境。
   2. 争分夺秒抓审题
   利用每段语料之前所给时间快速而细致地阅读试卷上的题干和选项,确定听音的重点,使听音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选择性。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听,就会比较容易地捕捉到所需信息,从而提高答题的准确率。正所谓“有的放矢”。
   3. 主动思索巧预测
   审题后,根据题干和选项积极地进行预测。比如读到: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NMET 2008第5题)
   A. In a restaurant. B. In an office. C. At home.
  应当预测到这些地方可能会提到的话题。如果在餐馆,应当听到侍者及食物的词语……。各类话题都有一定的词汇范围和语言环境,以及在这特定环境中要交流的信息,再据此及生活经验、所学知识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判断。当然,预测是否正确,应在听的过程中验证。其次,听到对话内容后,往往不能直接找到答案,必须对语料中所提到的事进行思索和推导,找出答案。
   4. 统领大意抓要点
   每段语料都有其基本思想,在听的过程中尽力地去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是很关键的。只要领会了大意,明确了话题,就能回答有关主旨大意问题。听独白注意抓主题句,主题句是对语料内容的概括,它往往出现在短文开头。对于有关细节性的问题,要结合特定的语境,抓住时间 (when)、地点 (where)、人物 (who)、和情节 (why,what,how) 四大要素。切忌盲目地逐字逐句地听,这样往往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5. 深入分析多推理
   不仅要理解对话的表层意义,还必须体会出弦外之音。解题时应注意根据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推理判断,深入挖掘说话者的思想倾向、情感、观点和意图等隐含内容以及事情发生的原因或背景。对于数字类计算题,不仅要听出有关数字及数字间的关系,还必须特别注意听清问句,因为运算方法的要求通常寓于问题之中。
   6. 关键词语常寻觅
  捕捉关键词语是提高答题正确率的又一非常重要的技巧。要把注意力相对集中在关键
  (通常是实词)上,例如:表示时间、数字、年代等概念的数词,这些词往往是非常重要的语言信息;表示意义转折、否定和递进的词:but,however,not,no,what’s more,besides,on the other hand等,这些信号词后的句子往往揭示了问题的答案。
   7. 边听边记防遗忘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听力语料信息量大而集中,所给时间不够充裕,中间又夹杂着大量的冗余信息,对考生理解和记忆的能力要求相当高。在听录音时要边听边速记。速记时要使用自己认识的、最简便的、最迅速的方法。例如:有关数字的内容要用阿拉伯数字记录;地名、人名用相关的字母代替;单词用缩写,长句抓主要成分等。这样可以保证在听录音时不会丢掉重要细节,从而在选择答案时有据可依。
   8. 眼耳并用快动脑
   听录音时要养成眼耳并用习惯。一边用耳听,一边用眼浏览各选项。同时快速启动大脑,融入语境,积极用英语进行思维。做到听与思考记忆相结合,捕捉信息与选择答案相结合。切忌单一地将视线停留在题干和选项上,以免顾得上看,顾不得上听,贻误时机。听、阅读、思考与选择同时进行,大大提高答题效益。
   最后送考生一句话:“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
其他文献
2009年,江苏卷将把附加题分值直接计入总分,文学名著题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而“名著阅读简答题”分值有10分之多,较之于多项选择题,难度有所提高。这一块内容到底考什么?怎么考?在复习和答题时要注意哪些要点?下面我们通过南通一模试卷当中的“名著阅读简答题”来谈一谈这方面的情况。    【真题回放】    名著阅读简答题(10分)(2008 ~ 2009年南通市第一次调研试卷附加卷第23题)  (1
期刊
【试题特点】    2008年全国18套试卷中的语言运用题,细细研究,凸显了以下特点:  1.常规题型占据主阵地。试卷中常规题型有:扩展题、仿句题各3套,连贯题、图文转换题各5套,概括题6套。   2.题型设计贴近生活、开阔视野。生活中渗透传统文化,考卷走进“大语文”。全国卷Ⅱ第18题,欢迎嘉宾的开场白;福建卷第17题,填写“端午节晚会”活动主持人的开场白;广东卷第22题,概括大众阅读价值取向变化
期刊
语文(5-25题)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万石君罗文①传  苏轼  罗文,歙人也。资质温润,缜密可喜,隐居自晦,有终焉之意。里人石工猎龙尾山,因窟入见,文块然居其间,熟视之,笑曰:“此所谓邦之彦也,岂得自弃于岩穴耶?”乃相与定交,磨砻成就之,使从诸生学,因得与士大夫游,见者咸爱重焉。  武帝方向学,喜文翰,得毛颖②之后毛纯为中书舍人。纯一日奏曰:“臣幸得
期刊
翻检历年来的文言翻译题,考生始终得分不高;可以发现他们答卷上都写满了字,但就是不能得分。3月刚刚结束的苏锡常镇一模考试情况,也是如此,苏州大市抽样均分不到4分。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得分偏低呢?从实际的阅卷情况看,主要原因在于考生未掌握应试时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和技巧。那么,在考场上该如何高效、正确地应对呢?  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翻译句子时千万不要孤立地只研读本句,要能联系上下文,先大概疏通全文
期刊
在高中课本中有许多起连接上下句功能的短语,但大都数学生对这些短语的功能及其用法概念肤浅,在写作中有时不能正确区分和加以运用。结果写出的文章语法上似乎正确,但缺少连贯性,使整个语篇读起来索然无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注意这些惯用短语的使用,并注意其在语篇中的功能作用。现结合《牛津高中英语》课本和其它工具书,对这些短语的功能作用作一浅析。    一、表示详述关系    详述是对前一句子给出进一
期刊
必做题部分(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将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已知函数 是偶函数,则m=.  2.已知 是第二象限角, 则tan = .  3.已知 R,且复数 是纯虚数,则a= .   4.给出下面四个命题:  ①对于任意向量a、b,都有|ab|≥ab成立;  ②对于任意向量a、b,若a2=b2,则a=b或a= -b;  
期刊
压缩语段在近四年中考过三次,是语言表达题中考得比较频繁的一种题型。也是考生面对眼花缭乱的信息不知如何“去粗存精”的难点。笔者在高考复习教学中,摸索出压缩信息的“三步法”,个人体会是可操作有实效的。  第一步:找出筛选标准。  筛选标准是压缩信息的依据,即根据什么标准来压缩。一般说来,筛选标准在题干中会有明确标示。  【示例】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溶瘤病毒”消除肿瘤的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
期刊
2010年《考试说明》书面表达在样题部分给出了两种典例,一种是有汉语提纲式的,另一种是漫画式的。与学生熟悉的汉语提纲式的书面表达相比较,漫画题需要考生先读图,准确理解图中的内容或含义,然后才能进行表达,由于多种原因考生可能会误解图中的内容,从而出现写走题的情况。  《考试说明》在这方面的调整反映出高考在考查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上的一种尝试与创新。这也与新课程标准在写作方面对学生的要求相呼应。  由此可
期刊
题:(苏中三市2009届高三数学第一次调研测试第16题)在四棱锥 中,四边形 是梯形, , ,平面 ⊥平面 ,平面 ⊥平面 .  (1)求证:⊥平面 .   (2)设平面 ∩平面 ,问:直线 是否与平面 平行?请说明理由.   这是一道由传统立体几何题编制而成的新题,较好地考查了线线平行与垂直、线面平行与垂直、面面垂直的基础知识,及其空间想象相互转化的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
期刊
参考公式:  样本数据x1,x2,…xn的方差s2=1nΣni=1(x1-x)2,其中x=1nΣni=1x1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1.已知集合M={-1,1},N=x120)个单位后,图象恰好为函数y=-f′(x)的图象,则m的最小值为.  11.椭圆x2a2+y2b2=1(a>b>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