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美”的渗透

来源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qzhin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课堂教学上的求“真”与求“美”同样不可或缺,作为生物教师可以灵活机动地运用教学策略,在课堂中渗透教学之“美”,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下文将结合《食物链、食物网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谈谈生物课堂教学之“美”.
其他文献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有了问题,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才能唤起学生的探知欲望.本文从认识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问题解决式教学的优点,开展问题解决式教学等方面来阐释在化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一段讲话,它突显了
适时播种,充分利用冬前有效积温与小麦高产有密切关系,然而何为适时播种?又如何科学地来确定冬小麦播种的适宜时期哩?所谓适时就是不早也不晚,根据我们几年来的实践,确定冬
本实验室从一酸奶样品中分离到两株丝状真菌N3、N9。通过形态学观察、RAPD分析及5.8SrDNA及ITS区序列测定并结合出菇试验,初步确定了N3、N9菌株的分类地位以及它们与其近缘种
西北农学院的农场工人和革命教师遵照毛主席“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的教导,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批判了玉米育种制种工作中的
微生物的细胞大小是其基本且重要的特征,理应作为细胞生理和生态学功能研究的重要参考因素。环境微生物细胞体积相差巨大,目前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中采用的分子生态学技术基本忽略了微生物之间的细胞大小差异。本文以人体肠道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粒径分级过滤、细胞数量绝对定量并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肠道细菌细胞大小与物种、基因组大小、rRNA基因拷贝数及其表达量等方面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多个个体来源所获得的细胞
学位
Runx3(Runt结构域相关转录因子3)基因是近来发现的重要抑癌基因,其对细胞生长与凋亡具有关键的调控作用。研究发现其表达异常(如甲基化、基因单点突变等)与多种恶性肿瘤,尤其
微生物强化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因其高效、成本低和不破坏土壤结构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以具有重金属抗性的植物促生内生细菌菌株N6和JN27为接种剂,Cd超累积
水稻浅水灌溉.即以浅灌为主。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采取深浅结合,适当烤田等措施调节温度和养分.促进根系生长、稻秆粗壮,防止倒伏,控制生育,以及形成大穗.增加
鸡贫血病毒(chicken anemia virus,CAV)是鸡传染性贫血病(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VIA)的病原,属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CAV基因组编码三种蛋白:VP1(51.6KD),VP2(24.0KD),VP3(13.6KD),其